生活知识百科

当年你高考,你父母有现在的父母这么着紧吗?

2023-08-04 11:28:52 条浏览

别说当年我高考,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父母就没管过,他们都在外地打工赚钱,我们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而且那个时候家家都是如此,在农村很少有说爸爸或者妈妈在家陪孩子上学。

我记得参加高考的时候家里正农忙,学校提前三天让我们回家,我是自己把住校的生活用品和书本之类用蛇皮袋装好,绑在自行车上骑回家的,回家之后我妈还问我不是星期天怎么回家了。

知道原因之后,老妈直接让我干活了。还特别高兴家里多了个劳动力,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自己女儿要高考,趁这三天在家最后巩固一下,或者利用这三天放松放松,调整一下心态。

高考前一天我们要先到学校集合,然后统一坐大巴车到县城的考点,家里人啥都没说,也没有给我买点吃的喝的,就跟平时上学一样。

而且当时我们考完出考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自己或者和同学一起回到住的地方,考场门口基本上没有家长等候接。倒是有不少各种学校的宣传人员在门口发传单。

考完到家我妈他们也是问都没问考得怎么样啊,有没有紧张啊,又是直接安排我干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晚上看电视看得比较晚,结果第二天起床发现自己整个腿都是蚊子咬的小红点,密密麻麻。结果就是那一年高考,就我一个人穿着长裤。

其实我们那个年代,不是说家长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农村,信息没有现在那么发达,而且父母都为了家庭而奔波劳碌,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大家也就都习惯了。




个人觉得同是父母心,都一样




当年我高考,我想我父母亲没有现在的父母亲这么紧张。在我的记忆中,他们从没到学校去过。也许一年级报名时来学校了吧,反正没印象,倒是记得当年老师要我数数。1,2,3数到100,我这样数1,2,3,4,5,6,7,8,9,10,20,30……100,飞快地数到一百,结果没考上一年级,数了一年的1,2,3[可爱]。第二年才开始我的漫漫求学路。

现在的父母亲呢?以我为例,在儿子高考那天,不敢去陪考,怕增加他的心理压力,怕他发挥失常,不想和别人谈论相关话题。哎,紧当!




表面上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实际上心理应该挺紧张的!

高考时我们是住校生,学校老师全程陪伴,就餐住宿都在学校,大巴车拉着我们,当时自己也是很激动。父母就在家安心等待。不像现在的父母盛装陪伴。

查询成绩时,当年家里按上电话没有几年,还是拨打10086查询高考成绩。我妈妈紧张的不行,赶紧打啊,赶紧打啊[捂脸][捂脸]

回想当年也是感慨万千,只知道学习是唯一的出路。一门心思去读书,还好有自己的努力,最后有一个良好的结果。也算是对父母的回报!




首先,我自己复习了一年才考上个本科,出了社会发现什么也不是啊。当年父母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就看自己努不努力了




应该是有的,以前高考的时候,家里生意忙,但是在饮食作息方面确实照顾得更好[呲牙]




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真是操碎了心!




十几年前高考没有什么感觉,不过作为父母肯定比孩子紧张,他们都希望孩子能考个理想大学,但今年高考家长穿旗袍希望旗开得胜,这种做法那个年代没有有点夸张




不同的时代,一样的紧张。

以往惯例,考前三四天回家休整。父母跟平时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该劳作时就劳作,该休息时就休息,该吃饭时就吃饭。只是吃饭时母亲经常说一句话:“儿啊,别害怕,今年考不上,咱再复习,考不上的多嘞,不是咱自己。”时至今日,我都拿不准这句话是安慰我别紧张,还是给了我压力更紧张。吃饭时母亲经常做的一件事:给我煮几个鸡蛋剥开放在碗里。临走那天,母亲给我一叠钱,煮了一包鸡蛋。

父母是否紧张当时我不清楚,也没问过。但是我现在很清楚,在我离开家之后,在我在考场时,父母是如何的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因为当我考完回到家,发现堂屋的方桌上摆上了贡品,香灰落了厚厚一堆。母亲一定为我祈祷了,给老天爷老地爷磕头了。这就是父母紧张心情的表现吧,也是疏解紧张心情的方式吧。

母亲父亲从地里回来,父亲见到我,也没问什么,母亲却是一脸关切,问我是否都答上了。然后急忙跑到屋里,又燃了三炷香,跪下,磕头。

高考对孩子对家庭都是一件大事,特别是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就等于有了一个铁饭碗,对农村孩子和家长来讲,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身为父母,无论何时,孩子高考,都一样着急。




我是08年参加高考,在当时,大家都会觉得高考是我们人生当中的重要的时刻。有很多父母都会在学校门口等着。我父母是心里着急,我爸爸甚至是每天都来城里到学校门口看一眼我再回去。在每个父母心中,高考都很重要。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哪个年代,父母都很在乎高考,可能表现方式不一样吧




你好!

我是1987年参加高考,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高考的情景记忆犹新。

家在农村,父母一辈子没脱离农村。80年代初,实行分田到户,家里有了责任田,一家人忙里忙外,尝够了农村生活的艰苦。到了我高考的时候,家里依然忙,父母无暇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我,临考期间学生们回家自己复习几天,父母从不让我下地干活而专心学习。那时,走出农村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出路。这也是鼓励我参加高考的动力之一,父母有期盼,但是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自己。

第二天要高考了,母亲给了40块钱(这在当时也不算少了,1989年我参加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是84元钱),我自己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和同学们会聚在一起,准备第二天高考。那时,联系考场附近的简易宾馆,食宿很方便,花钱也不多,就这样高考匆匆而过。考完试后,回到学校收拾行李,骑着自行车回家,正值天下大雨,冒雨回到家中,父母关切地让我抓紧换下湿衣服,顺便问了一下考试的情况。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父母对我参加高考是抱着很大的期盼,只是,不会像现在的考生家长这么善于表达,就是在细节中给我深切的关怀!至于紧张,我觉得父母并没有过分紧张,因为当时升学率普遍不高,而且复读现象十分常见,即便高考不成功,依然可以有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回家种地,相对现在而言压力会小一些。

时代不同了,社会飞速发展,家长们的压力更大了,对高考的期望值也更大了,所以紧张度更高。




当年父母根本不紧张。

首先,我的父母是农民,他们只知道耕种,养家糊口,至于我读书那是我自己的事儿,他们对我读书关注最多的表现就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看我没拿奖状回家把我打一顿,仅此而已。

其次,考试是在离家很远的城里,那时候交通非常不发达,去一次城里比现在去一次海南还要困难,父母根本不可能像现在的孩子考试,家长迎来送往,陪伴在身边,他们也不知道啥叫紧张。

还记得,当年我知道自己考上了,赶忙跑回家把消息告诉父亲,他当时在打扑克,一脸懵,反复追问我,考上啥?他们根本不知道考上是个啥。

所以,现在的孩子们应该感恩,有父母的照顾,有父母的关心,有父母的陪伴,而不像我的当年,玩儿一般的考试经历。




我当年高考,父母哪有现在这么紧张?

我是1984年参加的高考,当时的考试时间和今年一样,7月7日8日和9日三天,总共考六门。

我们是乡村学校的学生,考场在县城中学里。7月6日,我们集体包车去县城,就是车站的那种公交车。我们一共200多人,四个班主任带队,挤满了车子,我整整站了18公里,没有座位。

我早上从家里出来,跟平时上学一样,背个书包,一个人走到我们学校里。不同的是,我那一天书包里放了几只煮鸡蛋,几只粽子。这是我父母对我高考的赞助。我父母不知道我去县城高考有没有饭吃,就准备了这些东西,怕我饿死。

天气很热。我们到了县城中学,住进学生宿舍。据说是非高考班级放假了,学生宿舍就给我们住,好像是免费。一间里住12个人,木头床,有蚊帐,但没有电风扇,空调更加没有。很多人嫌热,夜里睡不着。我不怕热,觉得二楼上比我家凉快多了。那时候我们家住的草房,在很偏远的乡下,蚊虫很多。

我们洗澡在公共盥洗间解决,弄一瓶开水,怼一点冷水冲冲就算洗澡。那时候我们家没有自来水,我觉得那自来水可舒服了。

晚上快睡觉,有几个人在宿舍门口走过,说来看望考生。我躺床上没有起来。过一会儿,一个宿舍送来一大盆鸡毛菜汤。那个季节,乡下看不见鸡毛菜。人家说是领导特地关照食堂,烧了“防暑降温汤”。我喝了一饭盆,很香。

我夜里睡得非常踏实。窗外有梧桐树叶子被风刮得沙沙的。很安静。

考场里有冰块。我用脚踩住一块冰,一直没感觉到热。

三天考试结束,我的鸡蛋和粽子都没有吃,因为根本吃不到。食堂里的饭菜太好吃了。

9号考试结束,老师让我们自由选择回家的方式。我和同学决定步行回家,就为了省一点买车票的钱。18公里,我们一路走一路玩,闲聊,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看乡村石子路上拖拉机跑得奔奔的,很羡慕坐在拖拉机车厢里的人。我们口渴就喝路边河里的水。我们把已经馊的粽子和鸡蛋都吃了,肚子也不饿。

到家,已经天黑了。爸爸妈妈才从田里除草回来。七月的地里,草正在疯长。第二天,我也和爸爸妈妈一起除草。爸爸妈妈没有问我考得如何,一句也不问。

八月中旬,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我爸爸妈妈才知道我考取大学了。邮递员送通知书的时候,村里人起哄,让我爸爸买炮仗放,我爸就买了三个大炮仗,还有一串小鞭炮。

这就是我当年考大学的情形。我觉得我的高考,父母自始至终就没有操心多少,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根本没法操心。

一代人跟一代人真的不一样。




我80年代初高考,父母根本没拿当回事,家务活和平时干的一样多,就是考上了大学父母也没多高兴,关键是那时候高中毕业分配工作,单位还很好,考不考上对许多家长来说关系不大




当年父母根本就不紧张,他们甚至不知道哪天高考了!他们只会记得忙碌,忙着如何挣钱养家糊口。如今的父母紧张,我想更多的是自己当年高考时缺失父母的陪伴与关心,现在想弥补遗憾,也不想让自己的遗憾再次发生自己孩子身上吧!个人觉得,无论高考有没有父母陪伴,考生一要调整好的心态,轻松应试;二要平时夯实好基础,高考时亦能应对自如。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