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大学生严重过剩的今天,为何有些人还要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大学呢?

2023-08-06 09:44:02 条浏览

作为高校教师,根据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大学生究竟过不过剩?不过剩。问题中的过剩指的是什么,供给量太大还是需求量不足,还是高待遇、高体面工作对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了?其实大学生要就业并不难,难的是理想中的工作,什么是理想中的工作,离家近、工作压力不大、待遇高、福利好、社会阶层高等等。客观来说中国的大学入学率还是偏低的,虽然高校扩招以后已经有较大幅度提升。随着高等教育覆盖率不断提升,就业单位对学历层次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水涨船高。

其次,上学依然是阶层跨越的重要方式。从小学到大学,本就是大浪淘沙、层层筛选,从概率上讲学历越高获益越大。人往高处走,尤其是阶层偏低的群体肯定希望通过这种筛选方式能够跨越阶层,走出现在的困局,比如不少偏远农村的学子。对于阶层已经不错的人来讲,上学是稳固现有状况及稳步上升的重要方式。

第三,思维水平和能力素质提升。个体综合能力基本上还是跟受教育程度呈正比的,无论是中等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社会越发展,人们就会越注重工作品质、生活品质、思维水平和专业技能,这是大学教育所赋予的。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一点感触颇深,跟父辈们相比享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但跟城市长大的同学相比又要辛苦艰难许多。

第四,大学进了门,修行要靠各人。本人是民办高校的老师,把自己教的学生和自己读书时的同学拿来比较,会明显地看到差距,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格局视野,三是自制力。但近几年民办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提升,就业质量也明显提升,这也是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带来的结果。

第五,所谓的“过剩”来自哪里?一是用人单位对职员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更高,不匹配的就剩下来了;二是还有不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我所在传媒类专业也是改革人才模式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水平这两年才有明显提升的;三是学生职业理念偏差,死磕着最理想的工作去,就容易剩下来;四是大学四年完全耍过去,什么都不学,说说不行,写写不行,思维思维不行,动手动手不行。

所以啊,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上学改变命运成功概率是最高的,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家长是深知这一点的!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如果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去了解,就能获得书中所蕴藏的一番哲理。若纯粹是被迫性的读书,我相信,你一定无所得。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做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祖国的花朵,将来要建设我们的国家。要想国家富强,我们首先要学好知识,要学好知识必然要多读书,不要让知识悄悄地溜走。

读书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事。读书让我获得了知识,读书让我提高了写作水平,读书让我修身养性,读书让我感情丰富,读书能……

读书不仅使我快乐,而且它还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必须抓紧时间,多掌握一些知识,让我的人生充满快乐。读书时间一天也不能耽误,就如人体中的23对染色体,缺了一对都可能会变成一个无智商的人。所以读书对我来说很重要。

冰心奶奶总结了她的读书经验:“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此,我号召大家一起读书

首先我们只有学习,才能认字,才能读懂资料,才能在这里写出你的问题,对吧。如果我们不学习,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那您觉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其次,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和技巧可能对我们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一定帮助。再次,我觉得学习是为了能明事理,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能智慧人生。学习是充实完善自我,但更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做有意义的事。这就是为什么读书,和读书是为了什么的根本答案。我也不认为读书,上更好的大学,就会有更好的工作。也不认为读书了以后就一定会有更好的生活。但我认为读书就是学习,人生活就要不停的学习,学习是完善自我的方法。读书其是就是一种开启学习之门的一个钥匙。从小学到大学,是让自己掌握的一种能力,如何学习...




1.农民那边,并不甚了解这个情况

2.城市这边,也就把读大学当个义务教育。再说,还不就是为了找工作有个文凭,还真当要融入培养人才啊?!




上大学是标配,




我觉得,你自己没有调研,听别人传的,初中升高中,估计刷掉一部分,高中升大学,又刷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多,但是也就几千万,具体数字忘了,抱歉,自己搜一下吧,所以,大学生并没有想象的多,好大学的,就更少了




我觉得上过大学的人才能体会到吧,上学的时候体会不到在学校的感觉,毕业了才会有一种在学校真好的感觉。

现在为什么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因为现在的很多大学教育基本倾向于通识教育。为了培养人的素质,为了培养健全的人,而不是人才。

大学目前也算是一个中转站,通往更高学历的中转站,不进去大学基本就失去了继续往上走的资格和途径。

另外,社会上的招聘对于学历也是要求越来越高的。




全民素质都搞定了,就是打工也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你不上大学的话当时还不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被社会淘态。我们这些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在当时还算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人,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己经被社会淘态,对有些工作适应不了。




以我的理解,并没有大学生过剩一说。在当下这个时代,知识是积聚财富的基石,文凭更是你人生的入场券。作为一个农村人,对城市里的大学生咱不多评论,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没有殷实的家底,没有丰富的人脉,唯有努力读书考学才是最好的出路。现在不管是出门应聘工作,还是考研,考各种资格证书,考公务员等,哪一个不要学历?虽说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工作,还有很多进了工厂做了普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随随便便到处都是大学生一样,但这并不意味著大学生就过剩了吧?至少现在还没有达到全民都普及到了大学生的水平了吧?就算到了那一天全民都是大学生了,那也不是大学生过剩了,那只能说明整体的社会素质提高了,知识是永远都不会过剩的。




因为作为父母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将来?父母劳累了一辈子,他们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一样,所以就算累了、苦了、没钱...也得让自己的孩子有文化,有出息,即使孩子最后没做到,父母也心甘了




参加了比赛不一定会获得冠军,但没参加比赛绝对拿不到冠军。




谁告诉你大学生严重过剩?生有涯,学海无涯。大学生比高中生多学习四年不好吗?国家的整体素质不是靠大学生来提高,而是靠小学都没毕业,正常交流都困难的人去提高吗?整体教育的建设,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是中国强盛的基石。学习永远没有尽头!何谈过剩?




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如果有能力做的话,就是孩子步入社会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说我北大毕业,我可以买猪肉,也可以考公务员,还可以入职大公司。否则,你只有被别人选择。




这个事情不宜长篇大论,这么说吧:

人都知道十月怀胎很苦,但还是怀了。因为不怀,她就没有孩子。

养孩子更难,但还是养了。因为不养,就无法防老。

明知不少大学生甚至博士生丝毫无用,为什么千方百计供孩子力考,归根结底就就一句话:“让孩子聪明无憾”。

人都知道:不学无术。

不上学的:必然愚昧。

读过大学:必然智慧。

所有家长:谁想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愚昧无知,那是孩子一辈子的憾事,是家长一辈子的忏悔。所以孩子上大学纵然无用,也有难言的无奈。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对于农村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对于现在的农村来说,已经不是父辈的那个年代,有一膀子力气就可以了,现在已经流行科学种田,科学施肥,农业机械化也在一步步的完善,没有一点点的知识,可能真的就会慢慢的被社会抛弃。只能说是知识无价




生活中经常会有朋友谈论此类话题,个人回答:

一、大学生过剩是“假象”。

现阶段一方面是企业招聘难,另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主观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客观原因是人口红利消失,当下经济形势不景气,结构不均衡导致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就业需求。

二、大学生远没有过剩。

虽然城市人口的大部分生源已经普及高等教育,但在三、四线甚至更偏远的农村很多还远没有达到。

先看一组数据。第一批90后大概是2008年高考,那年的录取率是57%,招了599万人。今年2018年算最后一批90后高考,录取率大概76%,招了不到800万人。这11年来,全国高校招生总人数不到7500万。其中本科和专科各占比50%。

90年全国新生人口2802万,到99年为1393万,虽然逐年在减少,但10年间仍然有超过1.8亿新生人口。也就是说90后的大学生占比不到50%,本科率更是不到25%。2008年到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总和是9500万人,也就是说还有一般人都没机会参加高考,几乎也可以断定为有一半人读不了高中。

高考,依然是是国内老百姓子弟当下改变自身命运最有效,最公平的途径。

三、就业观念与需求的改善升级,以及企业岗位对雇佣人员的要求不能动态匹配,导致双方差异愈加明显。

现在大部分人找一份工作,不仅是养家糊口,更是要在岗位中寻求更大的价值实现,要么物质诉求,赚更多钱;要么精神诉求,得到经验和身份。现实确实绝大部分岗位是收入一般,精神上也得不到愉悦。所以雇佣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最后总结一下,当下是就业观念与雇佣结构性矛盾问题,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就业观念引导普及,高等教育政策普惠,此类现象动态矛盾会逐渐得到缓和。




大学生有很好的基础,考公务员,考军校,都是入门的,再说了,我也发现大学生学习能力很快




现在、今后一定是知识时代,没有一定的知识你是很难以立足发展的,受教育一直是一个人绕不过的话题,几千年来,我们依然没有放弃对教育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我认为供孩子上大学是正确的。




谁说的过剩呢?现在各个地区都在实行人才引进战略,为了吸引人才在购房教育落户等方方面面给出优惠政策,说明啥?人才还是很紧缺的,直辖市,东南沿海不说,中西部大学生还是很紧缺的,所以你这个问题就非常武断;其次,就算过剩了,那么说明工作岗位不足,竞争将会愈加激烈,择优录取是必然选择,如果你因为过剩没有上过大学,那么你的竞争优势将减少一大部分,影响你的就业,后续可能还会影响你的家庭,所以说不管过剩不过剩上大学是依然是比较好的选择!




大学生过剩?每个成年人都上过大学不行吗?未来的农民工人司机都上大学不行吗?上大学就意味着是白领金领公职高管?问题基于立场,还是计划经济短缺时代的思维模式啊!让更多的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何来的过剩?大学说到底并不为了就业,而是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9012年的今天,大学生已经严重过剩,丝毫不夸张的说,走在大街上,10个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大学生。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家长不惜一切送孩子去上大学呢?

我们不妨先看看前不久华为的一则新闻。

7月23日,华为总裁办发了一封邮件,宣布对8位2019届应届博士毕业生实行年薪管理制度。

这几个应届生的年薪,最高的201万,最低的也有89.6万。

在“读书无用论”流行的今天,华为新员工用年薪告诉社会:

读书,不是唯一的路,但仍然是最好的路。

唯有读书,永远都是不被这个飞速运转的社会抛弃的唯一方式。

只要这个社会还运转一天,就永远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里选择安逸,也不要在该学习的岁月里放弃读书。

有人说:当你的孩子还在象牙塔埋头苦读时,我的孩子都在社会上挣钱了;当你的孩子沉醉于校园的美好生活时,我的孩子早就享受生活了……

其实不然。

你觉得读书无用,当你的孩子遇到职场瓶颈时,才明白学历才是职场最有用的勋章。

多年的寒窗苦读,孩子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纸学历,更是未来突破瓶颈阶层的捷径。

大学,或许不能让孩子学到致富的技能,但至少能让孩子学到进入社会以后拥有更多选择机会的思维能力。 

每个孩子好不容易能有一条摆在眼前而又最简单的路,为什么还要让孩子选择艰难而又充满未知数路?

人生最遗憾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在生活无忧的年纪,还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走最好的路,何乐而不为?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