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为什么古代名人写“家训”的,子女反倒没出息?

2023-07-23 15:19:29 条浏览

诸葛亮写过家书,曾国藩写过家书。

诸葛亮的子孙都是忠义爱国之士,这个历史已经证明。

诸葛亮要是把儿子一直带到部队,去前线锻炼就好了。

曾国藩就不用说了,历史给了他机会,可是偏偏失去了恢复中华的机会,那他的子孙还能有什么机会。




家训也得看写些什么。

古人和今人的价值观存在严重差异。

一般古人的家训主要训诫后人的是为人处事之道。人做好了生命会更加充实,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也不至于会落于贫困潦倒的境地。

其实今人也有家训,从子女接受教育开始就深刻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比如:好好学习,考大学,找个好工作,或者当大官,赚大钱。如此家训严重束缚了子女的三观,鼠目寸光、看不出三步远,这样训诫教育出来的子女更别想能有什么大出息。再比如急功近利的商人,举手投足之间深刻影响着自己的后代,言传身教也属于家训的一种方式。最终导致过去的富不过三代,沦为今天富不过一代的普遍性。

其实出息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子女活着比上一代更有幸福感,也叫有出息。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国人不管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普遍缺乏幸福感。

大出息源于大思想,大境界。不客气的说,今天的中国教育很难培养出孩子宏大深远的思想基础。




能流传下来的家训,都是非常经典或有价值,作为写家训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巨人,光芒不可遮挡,就是万千中之一,后人难以匹敌。后人不是没有出息,是没法超越,达不到前人的高度,所以在前人面前,只会暗暗失色。




没写家训的未必就会更有出息。事实上,如果文章不落到实处,不接地气,那就算是空话,家训也不外乎如是。计划固然重要,执行力更为关键!!




家训出发点是好的,训诫后人,但是人与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每一代人所处的环境人事都不一样,短短几十载岂能看透人生,时代的变迁谁也阻挡不了,当时有用未必以后就有用,恪守家规没有错,是人类的进步淘汰了你




非常赞同前面网友大多数对“家训”的正面评价。古代“家训”是为了维系家庭及族系的发展与荣耀的规范训则,也是中华文明的具体表现,对延续家庭及族系的发展与荣耀具有重要作用。

常曰:“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一家之“家训”为成“方圆”如此,一国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也是为成“方圆”更是如此。中国人历来倡导“家国情怀”,以家族人丁兴旺,出人投地,报效国家为荣耀。其实“家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孝”治天下,其实与儒家的“礼”治同道。古时的“举孝廉”就是从重德原则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我们今天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恐怕与忘记或盲目崇拜西方和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有莫大关系。家庭是国家组成的最小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是活跃健康有序的运转,那又何愁国泰民安?不是“家训”禁锢了什么,恰恰相反是后人对前人的规劝理解不到位。也就像当下各项法律法规召示天下,仍有人置若罔闻。“家训”促族兴,法治为国泰。




不是写了家训的没出息,而是家训要与【理治】文化相结合。

写了家训的,一旦人治权威干扰,家训就成了形式主义,不见实效。

儒学的基础是【理治】,遇上了人治权威,也就形式主义变化了,没实效了。

但凡家训在【理治】文化下传承的,家中人才总不绝。




俗话说,物极必反,很多东西是强不来的,只有顺其自然,才能看到。别人做不到,非要这么做,只会产生逆反心理,那样会背道而驰,所以不可强求,只能从中点拨说明道理,感悟出了就成功了,反之就是不想看到的结果。




因为家训束缚了子女的发展。

家训成为了家长维护权威的工具。家训创立之初是为了保持家庭兴衰不衰。

但是往往到了后来,家族中出现了有能力者,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就千方百计的用家训和祖宗的加法来压制这些有才干的人。

家训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容易使子女丧失机会。家训就是规矩。有规矩虽然可以使家族运转有序。

但是,家训在创立之初,是符合当时社会形势的,在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后,这些规矩反而成了束缚。

在社会形势发生变化时,子女往往不敢轻易违背家训,在犹豫中,丧失了机会。

比如,儒家学说。这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家训。在封建社会之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使封建社会兴盛起来。

但是这个儒家学说,在明清时期却成了统治阶级闭关锁国的工具,造成了国家的落后。

如果想让子女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个家训必须适合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的修改,适合社会形势的发展。




那是你观点有误,有家训而不出息的有,无家训而事成也多,但有家训着如果全面的看,出人才的几率总是高一些,家训未必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有纸在墙,视若无物,何如不有,无纸在强,砥砺在胸,代代传承,亦能人才辈出!曾国藩后代,代有才人而辈出着,得益于家训,亦得益于传承!




子女有没有出息,家训当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到什么程度,主要还是在自己的努力。

一,家训的消极作用是对后人思想的禁锢

在古代,许多名人都留下了家训,最著名当数《颜氏家训》,在历史上颜氏家训一度被当作人生启蒙的教科书。

婚姻勿贪势家。——《颜氏家训·止足篇》

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名实篇》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氏家训·治家》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氏家训·勉学》

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颜氏家训·教于》

颜氏家训是很全面的做人教科书,从古至今,有数不清的人学习过,但人生的成就却各不相同。可见家训并不是人生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诸葛亮的家训是《诫子书》,在书里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生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诸葛亮没有完成人生的志愿,他要求子孙澹泊宁静,这种观点至今仍有人认同与追捧。

大清官包拯家训是,子孙后代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不允许葬在祖坟。不顺从我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死了仍不忘教后人做个清官,不愧为世人典范。

从这些名人的家训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后人的要求并不高,后人不惹事,能人生平安就达到了他们的要求。或许是他们在生前就看清了官场本质,这些人并不认为后人能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就是成功。

这样的家训很平和,按照这样的家训教育后人,只能培养出四平八稳的孩子。看了他们的家训,我们也就明白了,名人之后的成就赶不上先辈的原因,他们对后人要求不高,平安就行。

事实上,从儒家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推崇后,儒家占据了思想学说的制高点,后世的家训大多是要求后人平安的,这也比较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思想被禁锢,创新的动力不足,人生也就难有作为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代代发达的世家也有,但数量很少。既使是世家,后人也并不全是成功者。

二,人生的成就主要还是自己的努力

人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同家训一样,对个人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战争年代,个人的命运如微尘,人生很容易被卷入战争的机器中,此时保住性命是第一要务。当无法把握住个人的命运时,也就很难有什么大的发展。保住了性命,才能进一步顺势而为,在乱世中崛起。因此也有人说,危机是危险中的机会,关键在于个人对机会的把握与努力。

和平年代又易沉溺于享乐之中,这是碌碌无为者多的原因。也是好多家训一再强调后人不要贪图享乐的原因。

总之,家训的积极作用对后人的成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后人的思想也有一定的禁锢。人生成就的大小主要还是靠自己。




有人说遗传基因很重要,其实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人也是一样,因为有些人的基因会退化,当然有些也与家教有关。在我看来,天才的却是有,这个肯定是基因所起的作用。

至于说到古代名人,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是近亲结婚有关,现在的科学界认为,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就是天生残疾的比重不少,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

为什么国家实行文化考试制度是最公平的呢?为啥不用接班的方式去原择人才?因为考试这种择优录取的方式就最公平。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