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家谱怎么编写,有什么格式?

2023-07-23 10:14:32 条浏览

我过年在家看了一下我家的家谱,我靠回忆回答你这个问题,有些可能不足,你看看就行。

刚开始,我打开家谱看的时候,他是先介绍为什么续写家谱,因为中间断了,所以后面重新弄的

然后,介绍家族的起源地然后因为什么事而搬到另一个地方,分别分布在那些地方,在写分布的地方共那些人,也就是写个概括,后面就有矩阵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代接一代往下写,由于我家族不在一个地方,所以又写明了哪个地方,就是在长辈后面表明,嫁到何处或迁移何处,还有一个就是那一代是什么字辈这些也表现出来的,写完之后就是对所有家族人的一个介绍,某某某,生于何年,育有几子几女,或者读书的在什么地方读书。

最后,就是留了几页空白页,用以记录每年的变化,毕竟不可能每年都编写家谱,所以记录下来,到规定编写的时候再做补充。




首先说一下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

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以是以文字叙述先人事迹)

树系图谱

线性图谱

再来说说,为什么要写家谱呢?

目的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

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家谱的内容都有什么?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纪。

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

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在这部分进行续补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六、祖先图片、老照片、风水图等。

这里的祖先图片、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只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甚至详记地理方位。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放上。

最后补充一点,女孩可以上家谱吗?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修家谱也有例外,因为有可能小辈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谱、传家谱和修家谱的情况出现。




家谱是血缘的符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编写家谱,是缅怀祖先、追根溯源、唤醒记忆、同心勠力、牢记使命、有所新为的有效方式。宗法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传承好的家风,汲取优良因子,是弘扬良好社会风气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




上图为平底泌水贺氏九三年十二修族谱和一三年十三修族谱部分图片仅供参考。




家谱建议用苏式(也即五线谱),五代为一谱,比较适合旧时宗法之五服,不过电脑中会比较难排版。谱中最好有姓氏流源,先祖来源地,国有史,府县有志,家有谱,谱可以当为家族的史书来写。因为谱是比较私人的东西,一般不示外人,所以写谱原则及功能我个人认为是明来源,清家史,启后人。




上图案例有男女分式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完全错了!

应该是;在历代族谱中传男不传女,以男孩传宗接代为标准。例如,某某人,有三子!即长子,配氏。次子,配氏。三子,配氏。等格式按顺序下传,无女孩见族谱中。如有,那是家中无哥兄弟,顶缺招婿上族谱的。




本人刚编写成家谱,采用表格式和序列表式、文字叙述及注释等相结合,将代次、男女姓名、籍贯、住址、流向、后人姓名、联系方式一一表述一目了然。不要死搬教条仿造古式,古式家谱只能反映代次和人员姓名,并不能反映出家族的历史及全面发展情况。




谢邀!家谱是人传承家族历史的记载。于期说是人的一种精神依赖不如说寄托着人的一种精神。即有对祖上先人的勉怀和纪念也有对后人的启示和希望。家谱的编写不是编而是实事求是有什么写什么,顺序清楚主次分明,有影响的人和事做个标记可以单书一本族人简历,新时代人要与时俱进,要有新精神,批判的学习,批判的继承,批判的总结把好的东西发扬光大……:不要光听人说,要多看多想多认识……你认为好才好!……




张氏家谱。我只知道在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九年丿我的前十辈清朝先祖张福茂从山西太原府太谷县南门里

东拐巷迁居永吉洲东北嘎呀河系占山户。至今己有十二代玄孙。第十代玄孙张相金想找追祖寻宗。我己将迁居东北吉林省舒兰市,境内张氐家族写成家谱。望有意续写张氏家谱的成员和我联系。

-一




首先在编写家谱之前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写家谱?我们写家谱的目的是记载自已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根椐记忆写一下家谱,回忆过去,能让人忆起更多幸福往事。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家谱了,可能时间久远变迁的缘故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回原籍请家谱,另一种是重修家谱。其具体写法及格式如后。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意思是同一族姓的来源,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流长,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自已的家族情况。每套家谱都能认请自已的姓氏源流,这梓才能世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源流传下去。二,写清楚堂号。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的堂号。郡是秦,汉时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制,郡号名又取自郡名或者侯国各地方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都是清河堂。自创的堂号,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即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都是重修家谱的时候,只能用自制的堂号。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家训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注重家法,国德。2,和睦宗族,乡里。3孝顺父母,尊敬长辈。4,合乎礼教,正名分。5祖宗祭祀,墓察程序。(家训的条款内容可自偏写上去)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记:,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巳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案(用词以真实的事为重)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以家族中名人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有价值和有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六,祖先图片,老照片,风水图等。这里讲的祖先图片和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指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时,要描绘实状,详细地理方位,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画上。另外要讲的是女孩可以上家谱吗?古代,女孩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也有女孩终身不嫁的可以上家谱,在过去女孩是沒有权利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家中女孩可以传家谱和修家谱了。




本人有郑氏家谱,由湖广填四川迁入,郑家花园入四川遂宁,家谱第一代应字辈到现在我这辈已经11辈了,一字辈按60年算差不多有600多年了,还剩9个字辈,只是现在给后辈取名都不讲究按字辈了,真担心越往后都分不清哪跟哪咯




本人有邓氏家谱,巨老人说是湖广填四川迁入,邓家沟入四川南充营山县鸡公梁以北山下,家谱前15辈,到现在我这辈已经12辈了,一个字辈按50年算差不多有700多年了,经几位长辈在一块又为后35辈起了字辈共50辈,只是现在有很多取名都不讲究按字辈了,现在真有点担心越往后就分不清是哪一路了。




家譜:单从字面上看:顾名思義!家就是家庭,小家,谱:即谱写,或曰:譜書。无論是欧阳板或蘇板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传宗接代的班辈顺序及家法。譜写代代光彩的一面。

比如说:我姓雷,百家姓里的:雷贺倪汤。就这个雷。家谱记述了斑辈:月之潘聪,国运永泽,德開文明,仕少天争,大其祥雲。二十辈还祖。出了六个秀才,两个举人。

有意思的是斑辈编写的工整,有韵这是永远留传的一个传家文本。




谢邀

不写怎么修家谱,分享给各位同我一样关注家谱的人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请收藏。

家谱,给每个人一个历史位置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成人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着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文化意义上的“身份证”。

家谱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以便在历史的倒影中看清自己,使囿于时代所限的单薄生命变得丰满,纸片般扁平的人生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浸润了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不管过了多少年,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无论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家家都有一本“账”,姓姓都有一部“书”。

家谱,抢救普通人的历史记忆

通过家谱,菲律宾已故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确认了祖籍在中国福建鸿渐村;香港船王包玉刚查到自己是包公后裔;朱棣文教授荣获诺贝尔奖时,就通过媒体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祖籍:中国江苏太仓;原来韩国也有孔子的后裔,是在韩国孔氏大宗会副会长孔树泳带着族人来曲阜寻根,通过一份家谱材料才得以确认……

华人寻根被称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了“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除了名人传记、大人物传记外,家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我们所有的先人都不会知道我们,但我们应该知道他们。通过寻根,能够看到一代代人的追求。

面对着这些祖先的名字,阅读着关于他们的记录,人们可以想象,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曾经有过怎样的人生。虽然他们的故事早已湮没,但是他们的基因和血液,却流淌在后代身上。这种感觉,特别神秘和神奇。

不让“族人”变“路人”

以前不少年轻人听到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就不耐烦,看到家里的老物件儿就觉得过时,其实都是不明白这些东西所承载的家族文化和历史。城市生活现代化的进程,也进一步打散了失去聚居地、无枝可依的家族文化。

而家谱具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作用。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

今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甚至国门,难免有时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有了族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乡,路人不如乡人,乡人不如亲人,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联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温暖、更深厚。

家谱不再“重男禁女”

近年来,中国民间开始出现重修家谱热,以寻找自己家族发展的“基因图谱”。比之情感、血缘层面的寻根,家谱的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

现代修谱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修家谱不再“重男禁女”。在封建社会,女人是进不了家谱的。而现在续修的家谱中,开始有新的时代特色,不但女性可以进入家谱,而且优秀的女婿也可以进家谱。在家谱中的位置和篇幅并不以地位论,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来决定。

也许不是每个家族、每个人都还会去修谱,但渴望家谱并寻求来去归宿的人,却一直都有。




家谱格式有苏式和欧式之分,苏东坡所创的竖排格式为苏式,欧阳修所创横排格式

为欧式。这是传统两种格式,现在有的姓氏打破传统,取长补短。我姓为这闹成两派,一派是老鸿儒坚守老祖宗格式不变,一派在传统上改进了部分,这样便于查找五服之内在一起,并配有目录。传统上每一字辈的在一起,没有目录。外行人想到自己的祖人得一页页翻。




没写过,进来学习吧。




家谱或者族谱,乃同姓族人之文化大事,应动员全族力量,共襄盛举。首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充分讨论,确定编写原则、体例、涵括的内容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取得共识,方能皆大欢喜。至于具体采用什么格式,应结合本族的实际情况考量,宜追求较高的文化含量,做到清晰明了、美观大方。谨慎起见,可参考其他有较高水准的族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其次,搜集资料要严密,做到真实可信、无遗漏。第三,修撰时,可邀请文学之士加以润色。一管之见,见笑!




标本太多,去大型图书馆就可以借到各种姓氏族谱。格式基本一样,比如祖训,名人事迹,大事记,祖上出处和分支。




哭咯本我哭




家谱和族谱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种表达方式,都是把同宗同族的人氏,用一种比较规范和直观的编写格式,全部列入其中,便于查询。但是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区别主要是族谱倾向于同宗同族或者同属于一个祠堂的所有人,人氏起源比较悠久长源;家谱则倾向于比较单一宗族发展,比如五福之内的人氏则可以了。相同之处则是编写模式基本一样,宗辈排名和谱内称呼。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