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我看到有很多学习曾国藩的书,但历史上的曾国藩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2023-07-18 16:31:57 条浏览

有本又慢平了天下




主席曾经说过,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代表人物。

厉害在何处?古代地主阶级的读书人,主要分2种:一是传道受业的人;二是实践的人。能够将传道授业结合到实践并且建立个人功勋,实现立言、立德、立功的完美人生者,一个是王阳明、一个就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有没有缺点呢?答案肯定是有的。曾国藩此人,缺点主要有三:

一是善于协调,业务能力却一般。曾国藩打仗属于打呆仗的类型,既不灵活,也不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术,他可能也不好这个;

二是战略思维一般,但战略执行尚可。在平定太平军过程中,平武昌、沿长江而下九江、安庆,直达天京的战略是人家胡林翼定的,他执行得不错,胡林翼并未看到结果。作为一个团队核心,大方向把控不如胡,只能说带路能力一般;更不用提胡林翼担忧的列强影响,曾是没有那么强的忧心的;

三是有些“小富即安”的心态。可能也是因为二,战略思维一般,看得也不远,太平军平定后,湘军没有进一步进取,提升战斗力,去实现真正的保家卫国,到后来淮军继承衣钵,在朝鲜被日本吊打,已经晚了。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他带领的湘军剿灭了太平天国,战功赫赫,人们很想看到曾国藩的成功之道。重庆谈判的时候,毛主席问蒋介石看什么书,说是看曾胡治兵录,而毛主席也正在看此书。可见曾国藩的影响之大。对于我们平凡百姓,也要了解下曾国藩到底是如何成功的,作为借鉴。

湘勇在战斗

曾国藩小时候不是个聪明人,几次考试都没有中举,跟他的父亲一样,但是曾国藩不放弃,坚持认真读书做学问,自己修养自己。终于考中进士。到朝廷做官,遍历六部,就是说朝廷的官他都做了个遍。管过礼部、吏部、刑部、兵部等,经过锻炼,曾国藩已经很全面。他做学问致力于理学,很有心得,理学主要的讲自己要管理好自己,克制欲望,重视理性认识。对学问研究很透彻。

曾国藩故居

在太平天发起于南方时候,朝庭八旗兵已经腐朽,战力很差。曾国藩应时而起,受命在自己的家乡湖南编练团勇,保境安民。于是曾国藩施展人生才华时候到了。

他组建的湘军,以勇字为精神内核,每个士兵前胸后背贴一个勇字,作为激励。他以儒学教训军官、将领,要仁义勇智信。他带兵打仗经常吃败仗,几次要羞愧要投水自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屡败屡战,终于由弱变强,成为消灭太平天国军的主要力量。

太平军战士

我们来看下曾国藩的作为。

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是对儒学的反动,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0月14日取武昌。1861年(咸丰十一年)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1865年,联合李鸿章、左宗棠攻下南京,消灭太平天国这规模巨大影响空前的运动。成了忠臣的典范。据说有人劝他造反,曾国藩坚决拒绝,在消灭太平军后,马上立即消减了湘军。这些作为,有的人把他称为圣人。

天京沦陷

历史上的管仲、卫青、周公等不就是这么有作为的吗,维护了国家统一安定,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实践之,做笨功夫。后来继大力倡导洋务运动,办工厂,开商务,希望国家富强,为清朝尽力,为国民争利。清朝已经走到了末路,上层太腐化,独木难支,国力日渐衰弱。但是没有曾国藩的努力,清朝可能完蛋得更快。

曾国藩手书

他攻下南京后,屠杀无辜百姓,说都是太平天国的余孽,这是最大的诟病。




作为清末重臣之一,曾国藩无法逃脱时代限制,可是又是在他那个时代里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中国人所常说的三不朽,德、言、功,同样的也正是因为他的复杂,近年来人物重新认识到,他能带来人生实现的一些启迪。

曾国藩在持家、个人修养、知人、用人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曾国藩家训与家书

1850年曾国藩辑录古今大儒名臣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十二自辑成《曾氏家训》,对家庭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同时,曾国藩与其弟、同僚、部下的通信被后世辑录成《曾国藩家书》,下面摘几句:

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交友须常常来往,不可太疏。

凡作一事,皆宜有始有终。

可以看出曾国藩确实将儒家思想的种种方面,投入到了个人生活中去了,这样经常反省、总结,怎么不能令人敬佩。曾国藩也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颇高,他的思想杂糅了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的要义,成为了清末儒家经世致用派的代表人物。

不足之处:曾国藩同样没有认识到,西方是一种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文明和社会制度,同样的以天朝上国自居,没有逃脱洋务派片面改革的牢笼。

镇压起义与洋务先锋

曾国藩建立湘军,镇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他在作战中重视军队训练,重视将领选拔,屡次受到挫折但胜不骄败不馁。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制造军火,是洋务派里第一个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在曾国藩的指导下,1863年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了近代制造业的先河。

同时曾国藩的湘军对太平天国的镇压是相当残酷的,一旦破城,男女老幼皆不能幸免,而曾国藩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这种做法。

攻吉安时,曾国藩提出:“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网耳。……如似九江之斩刈殆尽,则虽迟亦无后患。”他又在一封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尤其是攻破天京以后,发起了屠城,所以曾国藩人称“曾剔头”,或者人屠。

先进与妥协

曾国藩曾经上书朝廷支持,向美国等派出公费留学生,并支持创办官方的编译馆,为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同时,他在处理天津教案时候,刻意向法国人妥协,也被人们认为是卖国行为。

产生曾国藩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确有过人之处,很多历史名人都都曾国藩赞誉有加。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扶社稷于危难之间的人,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总结:曾国藩位列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绝非虚名,他的修身与治学都被后人所称道,他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晚清也算识时务,同时阶层的局限,也让他有诸多不足之处。




1.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国藩是个成功的人,关键是这个成功人土的经验是可以学习的。他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聪明的头脑。

有个故事还专门讲述了“他的笨”。说某个晚上,一个小偷去他家偷东西,发现他还在背书,就想等他背完了去睡觉了,再动手。

结果等了大半个晚上,曾国藩还没背下来,小偷气得跳出来说,“真笨呀!我都听会了,你还背不下来”。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他这么一个笨人,都能成功,我们不比他差,如果稍加努力,也一定会有所作为。

曾国藩是个“笨人”,但他却还成了半个“圣人”,虽然只是半个,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并且他的成功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后天努力的。这就是大家愿意学习他的原因。

2.曾国藩有哪些成就?

①在中华文明面临灭顶之灾之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颠覆之际,他以侍郎身份登高而呼“为我孟子孔子之痛哭于九泉”。

他的伟大,在于以一人之力,挽救了中国文化,使得儒家文化得以流传,文明得以续接。

②建立湘军。

湘军是清政府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湘军在中国军事方面开创了划时代意义,正是因为湘军的崛起,导致了地域性军队的听命于一人,才有了后来的军阀割据。

③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在他的一生的时间里,培育了众多科学家,数学家。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④《曾国藩家书》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各图书馆最火之一。

曾国藩的家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谈到了官场、僚属、朋友、邻里。这些信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人应当怎样修身、做人、处世。

其行文形式自由,不虚伪,不造作,真切感人,于平淡中孕育真知良知,凝聚的人生思考。

⑤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三大重臣并列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曾国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曾国藩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一点就是坚持就是超强的自制力。

年少时便定下目标写日记,从此再无间断,临死前一天仍然写日记。

日记不是走过场,而是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写的极为认真。

那时候写字不是现在这么容易,都是毛笔正楷。能坚持一生,有几人能做到?

曾国藩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二点是勤,曾国藩把“勤”作为兴家立业的根本。

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说:“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至切至切。余深悔往日未能实行此二字也,千万叮嘱。”

教育儿子曾纪鸿,他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也告诫子弟们:“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

曾国藩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三点,肯下笨工夫。

曾国藩从小读书就肯下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

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他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等,指导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曾国藩值得我们学习的第四点是诚。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以诚为本。

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别人以巧以伪欺骗他,他却仍然以诚相待。

曾国藩说到做到。左宗棠在“瑜亮情绪”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国藩,始则挖苦打击,终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手。

李鸿章作为他的弟子,也时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国藩却因为爱李之才,始终不改对李鸿章的关心、爱护、包容、提携。

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指挥如意,得道多助,成就了“洪杨一役”的最终胜利。

曾国藩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五点是职场生存法则:虚心,慎言,不争辩。

曾国藩认为,成功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比一般人更虚心。

因为虚心,所以能广泛接纳各方观点,从而分析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因为虚心,所以不满足与自己的学识,从而刺激自己不断学习,增值自己。

曾国藩生于清朝,接受传统儒家教育,晚年位居高位,仍虚心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号召开展洋务运动,这种眼界,不是常人所能比的。

曾国藩认为,争强好胜是不成熟的做法,逞一时口舌之快,却得罪了对方,这种行为实在幼稚至极。

曾国藩初入官场时,和一般的愣头青并无区别,说起话来口无遮拦,常常因此得罪朝中同僚。后来他在日记中多次反省,甚至写了两个字挂在书房——慎言,用于提醒自己

4.曾国藩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任何人都有不足之处,曾国藩也一样。他对清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但他在平定叛军、土匪时杀人如麻,得外号“曾剃头”。

有人欣赏有人骂,这说明曾国藩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正常的人。而他一生的学识一生的作为和他的思想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他是典型的政治家特征,不谈忠孝、不讲道德,一切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可以藐视一切规则。

他谤满天下,誉满天下,喜欢他的人称之为道德楷模、圣人,不喜欢他的人称之为魔鬼、刽子手。

前面十年的官宦生涯非常顺利,游走于满官门下,游刃有余,十年七次升迁,官至二品。

1852年,他在咸丰帝的要求下开始办团练,对抗洪杨之乱,开始走上人生巅峰。

洪杨之乱,绝不是后世记载的那种邪恶的化身,之所以邪恶,只是因为他失败了,我并非说他多么正义,只是没有记载的那么邪恶罢了。

同理,他之所以正义,只是因为他成功了,他代表的是朝廷,并非正义。

所以,他并不是什么正义之师,更不是“王师”,他的军队是标准的地主武装,私人武装,一群为了钱打仗的人,他们眼里没有老百姓,没有朝廷,只有利益,攻下城池之后,屠城、纵兵劫掠三天,那都是标配,所以也别说比太平军干净,不杀老百姓,他们杀得更多,因为他们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钱打仗。

他知道,跟士兵、武将谈道德、正义,无异于对牛弹琴,不如实际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钱给够,打仗就厉害。

在打下太平军老巢后,将金陵屠城,目的也很单纯,宝藏。

他之所以没有造反,并不是他是什么忠臣,而是他知道,如果造反必然失败,不得不忠于朝廷。

他之所以名声好,被封为圣人,只是因为他的徒子徒孙愿意给他唱赞歌,一大堆文章下来,慈禧都能写成圣人,何况“挽大厦之将倾”的文正公?

我并不认为,他道德低下,或者是坏人,也不认为他是圣人,道德高尚,他只是优秀的政治家,这样的人必然是“谤满天下、誉满天下”的,也不能用道德高低来衡量,




曾国藩是为数不多的善始善终的权臣,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修身齐家,备受赞扬

曾国藩从小苦读诗书,提高自己修养,祖上开始家风严谨,他的修身齐家的名言,为世人所推崇,奉为人生格言。比如:

曾国藩修身养性十二心法:一曰敬,二曰静坐,三曰早起,四曰读书不二,五曰读史,六曰谨言,七曰养气,八曰保身,九曰日知所亡,十曰月无亡所能,十一为作字,十二为夜不出门。

曾国藩16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通俗易懂,为许多名人志士学习,据说蒋公枕边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有曾国藩的十二心法。

治国平天下,颇受争议

曾国藩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为很多人所诟病。有人说湘军也是土匪武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起太平天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有人说平定内乱,功不可没。

无论真相是什么,在那样一个乱世,在几代人苦读,就为一朝金榜题名时,曾国藩志向是要治国平天下,可是掌权者慈禧太后庸庸碌碌,一心想入仕,实现人生抱负的曾国藩可能很多事情,是他无法左右的。《曾国藩传》里有说到曾国藩两次见慈禧太后,希望讨论治国治世的方法,而慈禧太后只跟他拉家常,这让一腔热血的曾国藩大失所望。

综合看,曾国藩还是为中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曾国藩的不足之处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笨

他考了七次中才中秀才,他父亲一直考到四十多岁中秀才。老曾家祖上几百年没有人考上,到了曾国藩爷爷这一辈,严格要求子女用心读书,用今天的话说,死磕科举,一定要通过读书走仕途。考不上就接着考,因为连续失利,招致众人嘲笑,依然坚持考。曾国藩爷爷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尽管子孙考试成绩差,却不准放弃。曾国藩每每苦读到深夜,读不懂上句,不准读下句;一篇读不懂,不准下篇;一本读不完,不准读下一本。传说,小偷深夜闯曾国藩家,恰巧碰到曾国藩正在背《岳阳楼记》,小偷就躲在房上等他背完睡觉,可是左等右等,已经睡了两觉的小偷,发现曾国藩还在背,还没背下来,小偷实在受不了了,对着曾国藩把《岳阳楼记》一字不差的背出来离去。可见,位极人臣的曾国藩,不是天赋异禀,可以说资质一般呀!

曾国藩考七次才中秀才的原因,在《曾国藩传》里有描述到:一,学习方法不恰当

二,曾国藩本人确实很笨,在经历第六次考试“悬牌批责”,文理不通,通报出来,在反面排行榜里,曾国藩受了极大刺激,于是搜罗“历年真题”,对比找出自己的问题,第七次终于考上秀才,之后一直考入翰林。

在这笨笨的学习中,曾国藩也总结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世间至拙,能胜至巧。

欢迎大家评论~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