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你的家乡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有什么讲究?

2023-11-26 15:59:44 条浏览

除夕夜三十天的时候团年,当别人已经放了鞭炮的时候,就已经在团年了,这个时候就不能走别人家里面去了,也就是踩别人的年脚,这在我们家乡是很忌讳的,就是对别人不尊重。




所谓年三十也就是农历年最后一天,有些年份并没有农历三十日,只有农历二十九,凡农历12月最后一天,我们通俗称为年三十。

我们当地年三十有这样的讲究(也可称为风俗习惯),也是年三十这一天必做的。首先年三十一大早,端上猪头,猪尾巴,带上一股香,鞭炮,敬自家一方的土地公公,土地公公由大家自发组织修的小房子形,大小不一,小房子里立上土地公公的牌位,就称为土地公公,通常土地公公是祖辈就认可的一个特殊地方,年代越久,这个土地公公来祭拜的庄户就越多。年三十早上祭拜土地公公,大家还暗中较劲,争上第一股香,能有几户人家在一起等着零点一到就上香,在土地公公牌位前摆上带来猪头猪尾巴磕上三到五个头,心里祈愿,求土地公公保佑实现,鞭炮燃放完后,就可拎上猪头猪尾巴返回了。(这当中曾有闹笑话的,有人在磕头时,其他前来祭拜的人,悄悄接近,乘其不备,将其猪头猪尾巴偷拿走躲在一边,祭拜的人磕完头后,发现祭品没了,土地公公多设在野外荒埂上,一时不一定找见,以为野狗什么的乘机叼走,相当搞笑,当然这些是开玩笑的,谁让其来的早呢)~

猪头猪尾巴拎回家就下锅,通常是大锅灶,现在农村依然保留着大锅灶,其中有一点就是为了年三十早上炖猪头用,还有其它腌制的咸货,如咸鸡鸭鹅,都可以一起下锅,炖熟的咸货,新年几天里就是招待客人桌上的主打菜,而我们从小就将年三十早上吃猪头肉当作过年的一大喜庆事~

年三十早上通常吃汤圆,吃完早饭就忙着掲旧的春联,然后贴上新春联,门头上还要贴长形封条,封条上写着“姜太公在此百元禁忌”。无论你家有没有院子,最外面一道大门上的封条暂时还不能贴。贴春联的同时,其他人忙着烧菜做饭,菜烧好后首先在堂屋里(挂有中堂的主屋)祭祖,这是年三十必有的仪式,也是特定祭祀,全家人挨个对着中堂或祖上牌位磕头。

祭祀完成后,家中派出一俩人,通是父子,去祖坟上磕头烧纸钱,过年了,给逝去的先人送些钱~

祖坟拜过后,回来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用餐了,此时通常已近傍晚,用餐前,把最外面一道大门上的封条贴好,㝢意请先人的魂魄离开家,阳上人要过年了,阴间人也要回去过年,封条贴上,鬼魂就不能进来了,之前没有贴,是因为让先人回来用餐(祭祀的菜就是供先人享用的,最后其实是活人吃了),封条还可以阻止其他孤魂野鬼进来,这种说法当然是迷信,但从长辈就这样一代一代流转下来,就这样说的~

关上门全家一起用餐,也可以当作年夜饭,能喝酒的就喝吧,全家聚在一起,也可说成是守岁,当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也可叫守岁,这当中,晚八点前有烟花爆竹的就在院子里燃放,过年守岁了,人是不应该出大门的,农村一般都有院子,现在没院子的也不讲究这些了,春节联欢晚会也不怎么爱看了,晚八点后也有燃放烟花的,年三十晚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是必须的~

以上就是我们当地年三十这一天的讲究,各地各风俗,不一而足,大家也可以谈谈你们当地年三十的一些讲究和风俗~




上午贴春联,有故去的老人,会去祭拜。中午吃饭前会放一个炮仗,中午则是吃莜面。晚上就年夜饭。




过去中国的经济不好,过年的娱乐活动也不多,人们除了聚一块吃个年夜饭就是一家人聚一块聊聊天,或者看看电影,演出,看看电视。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如今各项商业娱乐活动也多了,人们选择的机会也多了。因此,中国的春节也进入了现代化。西方的,东方的,出国的,外国人来中国过春节的形形色色什么样的方式渡过春节的都有了。对我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吃完年夜饭,坐下来静静的看个春晚与朋友,同事分享春晚节目其实是一个很满意的感觉。




贴春联,祭祀祖先,做一桌年饭(中午),放鞭炮。晚上一家人一起看春晚。




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给祖辈上坟,接着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




年三十嘛,肯定是一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团团圆圆的吃顿丰盛的,俗称年夜饭。在我家乡吃年夜饭之前必须要到自己祖辈的坟头前,烧纸、放炮、上香。吃饭的时不能用汤泡饭,吃完饭后要扫净灶房,点灯迎灶王菩萨,12点钟的时候要放鞭炮辞旧迎新,家里面老一辈人还要终夜不睡,在我们那边叫做守岁。在这里也祝大家猪年大吉!




中午12点前,对联门神是必须的。(可能全国都一样,包括很多少数民族)




我们家乡大年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分享一年的劳动成果。

年夜饭是很丰盛的,鸡鱼肉蛋,各种蔬菜都有,肉圆子也是不可少的,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菜象征着生财,白菜象征着百财,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我们家乡大年三十煮饭都会比平时多放几碗米,老人们说大年初一要吃剩饭,说是吃余粮。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好运连连!

吃过年夜饭,家里的长辈们会给小孩子红包,也就“压岁钱”红包大多是双数的,象征着“好事成双”、“双囍临门”。小孩子们会打着灯笼玩耍,大人们会看春节晚会,也有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打牌。

老年人说大年三十晚上不能喊孩子的名字,不能骂人,不能摔东西,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或者花瓶,不能打孩子,要急忙连声说:“岁岁平安,岁岁平安。”如果孩子打喷嚏,长辈们就急忙说:“百岁!百岁!”至于为什么,老人们也不给我们解释。

小孩子们会和家人一起守岁,直到零晨的钟声敲响,长辈们开门迎接新年,这时小孩子们才睡觉,睡觉时要穿内衣睡,不能脱净,小孩子们睡觉时,长辈们会把“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压着。大年三十晚上睡觉也不能熄灯,家里的灯一直亮到早晨。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过了春节我们就多了一岁,老百姓都祈盼一年更比一年好!




春节是中华儿女最受重视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据史料记载,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而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作为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是“岁穷月尽”之时;而除夕夜又是“一夜连双岁”,承接着旧岁与新年的交替。

大年三十作为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时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许多习俗和禁忌,其讲究也不少。

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

过去有“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之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两天,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只有到正月初二才来娘家。据传说,如果出嫁去回娘家过年,看到娘家三十晚上的灯火,娘家来年就发不了财,又得受穷,还会破财不兴旺;再者,出嫁女是外人,在娘家过年,是对祖宗的不敬。其实,这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也是封建迷信思想的根固太深。

贴春联“福”字

贴春联是大年三十当天的重要活动之一。春联多写在红纸上,多以讨吉祥、抒怀咏志为主,希望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有的家庭也会在大门上贴上门神,以保家宅平安,守护新年安宁。在家旦贴“福”字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贴“福”字的习俗在中园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因为中国有“一福压百祸”的说法。

据说,中国人贴“福”字主要有两个寓意:一是辞旧迎新,二是“五福”临门,吉祥如意。如今,五彩缤纷,图案各异的大“福”字,也为人们过年增添了欢乐和喜庆,装点出一个吉祥年。

吃年夜饭——庆团圆

吃年夜饭,是一家人一年之中最幸福最团圆的时刻。年夜饭也称团圆饭。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以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为福。年夜饭,象征着一家人平安无事,团圆美满,又让大家一起分享一年来的丰收和喜悦,除去一年来的辛苦和劳累,迎接幸福吉祥年的到来。

年夜饭桌上的美食可有讲究。“北方饺子南方鱼”。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其丰盛程度已今非昔比,但对北方人来说,饺子是年夜饭的“重头戏”。俗语说:“年夜饭,似元宝”。人们还以为除夕夜谁吃得饺子多,谁来年赚钱就会多。在一些地方,人们为了图个吉利,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让大家“口口咬钱,岁岁进宝”。谁要是吃到了这个饺子,会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财源滚滚,八方来财。而南方人年夜饭少不了鱼,取其“连年有余”之意,以求来年富足充裕,吉庆有余。

年夜饭之后,长辈发红包是必不可少的。时至今日,在我们当地还有晚辈向长辈磕头的习俗在流传。

说吉祥的话

年三十晚大家说话都要有分寸。大人对孩子要和颜悦色,不能谩骂呵斥,以求新的一年家庭和睦,和气生财。我们当地还忌讳呼叫孩子的名字,就是姊妹之间也要呼姐唤弟,图的是一种平安。而且还不能说,诸如“破”、“死”、“病”、“输”、“败”之类的“不吉利”的字眼。

守岁

守岁是三十晚上最有亮点的活动。一家人团聚,遍燃灯兴通霄不熄,或看电视,或喝小酒,或玩扑克,就等新年的钟声响过的那一刻。单是打着小盹,着实让人难熬,因此,守岁也叫“熬年”。守岁的习俗,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之情,又有对来年的美好期盼之意。三十晚不关灯,则象征看要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

年三十,预示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春节来到了。人们都想图个吉利,便把这一天看得很神秘,认为不管发生什么,都是新年运气好“兆头”。因此,总是逢人拜年道吉祥,待人和善喜洋洋,而且还有了不少的讲究。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