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中国古代历史上人类发生过哪些严重的灾难?哪位大神科普一下?

2023-07-08 13:36:05 条浏览

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从一个个的封建王朝走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中经历的各种奇妙也好;灾难也罢。都是数不胜数的,但是也有那么几件发生过的比较大的灾难被人们所熟知,并且口口相传了下来。

一,众所周知,地震一直是天灾中极不可抗拒的一项了,迄今为止,我们也只是尽量做到提前发现、提前预防,以减轻给人民造成的损失,如我国的唐山大地震及汶川大地震,夺去了多少鲜活的生命!

而我讲述的第一件事是发生在明朝时期的一次大地震,因为当时并没有较准确的测量方式,所以后人根据史书记载,推测那次的地震至少在8级以上。并称之为“嘉靖大地震”。

据记载,这场大地震当时发生在半夜,人们大多数都进入了睡眠状态,地震时很多人都还在梦中或是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已经被倒塌的房屋给压死了。根本来不及逃生。而且那时的预警能力和急救能力也是非常的不发达,所以造成的死亡人数也是非常多的,最终统计高达83万人死亡,受伤者不计其数。据史料记载,这次大地震主要影响了当时我国境内的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宁夏这五大省。在2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范围内200多个县都感觉到了强烈的震感。其中有101个县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这次地震带来的灾害也并没有就此打住,地震引起的次要灾难也降临了。地震造成黄河沿岸的山区塌方,泥石流,将黄河的河道给堵塞了,在当时形成了非常多的堰塞湖。最后造成了黄河开始逆流,河水改变了流向,向着渭河流去。但是渭河哪承受得了黄河这么大的水量。于是也发生了倒灌,河水也开始改道了。最终严重的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很多房屋耕地都被洪水淹没冲走,牲畜死了一片又一片,能活下来的非常之少。原先用来引水和取水的地方都变成了干旱之地,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各个地区饿殍遍地。另外这场地震还造成了很多地区出现了断层现象,在当时很多城市瞬间从地表下降了几米甚至十几米,简直是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大灾过后必定会出现大疫”。这句话在当时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灾难的出现就必定会有大量的人死亡,在那个医学科技不发达的社会,大量的尸体得不到快速的处理的话,就必定会发生瘟疫。而最终,这次地震造成了80万余人死亡,黄河逆流。当时的明王朝足用了五年的时间才慢慢抚平了“嘉靖大地震”所带来的创伤。

网络配图

二,说一件时间离我们比较近的事吧。1942年,是抗战的对峙时期。“水旱蝗汤(恩伯)”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人众的河南省,其中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轧而死者无数。妇女售价累跌至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只及过去的三分之一。蒋介石不信河南有灾,大骂这是“谎报滥调”,见得太多了,严令河南的实物征集数额不能缓免。在河南成为新闻盲区的背景下,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Theodore.H.White)挺身而出,踏上河南的千里赤地。在洛阳,白修德“不时看见血肉模糊的僵尸从过往列车上掉下来”。在骑马从洛阳到郑州的路途中,“绝大多数村庄都荒无人烟,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白修德听到的也是弃婴临死前的哭声,看见的也只是野狗从沙堆里掏出尸体并撕咬着上面的肉”。令他愤慨的是,军队和政府官员无视这次灾荒,仍然征收繁重的谷物税;尽管中国其它地方都有剩余物资,但并没有任何东西被及时运往河南去制止这场灾难。1943年3月,他的报道通过洛阳电报局的电报出现在《时代》周刊上,欧美舆论顿时大哗。时值宋美龄“在美国各地进行奢侈的筹资旅行”,看到白修德的报道,要求《时代》周刊的发行人将白修德解职,被拒绝。白修德回到重庆后,重庆政府称他撒谎、搞亲共宣传,致使他回到美国后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图片源自网络

三,还是要简单提一下当初那触目惊心的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4秒,正当人们沉睡的时候,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顷刻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瓦砾一片。地震破坏范围为3万平方公里,有感波及范围达14各省市自治区,相当于我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地震共毁坏公共房屋1479万平米,倒塌民房530万间,地震造成7200多个家庭全家阵亡,4204人成为孤儿,赈灾救援兵力达15万人。地震的死亡人数为24.2万人,重伤人数1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震后,国家用于唐山恢复建设的总投资为43.57亿元。

图片源自网络

以上只是大概的从封建王朝到现如今挑选了几件比较重大的事件来讲述,其它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是自然造成的灾害就已经数不胜数了,更遑论其它了)。




我国很早之前就发生过较大的自然灾害,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背景就是黄河泛滥,属于我国最早的自然灾害之一。河流孕育出人类文明,当时人民普遍都住在河边。由于洪水肆虐,人们无法正常的耕作和生活,为了治理洪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总结了其父失败的教训,把河水疏导进大海。那个落后的年代大禹是靠着双手兢兢业业奋斗了了十三年才治理好了黄河水,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舍小家为大家。

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地盘经常发生战争,七国互相攻伐,百姓流离失所,各地人民死伤无数。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暴政,秦始皇修长城用了五十万人,大多数人都死在了长城的城下。建造阿房宫和秦始皇陵用了一百三十万人,死亡人数接近一半,还有一半人受了宫刑。

长城

那么多人死了无处掩埋,只能是就地等着自己腐烂,随着人越死越多,新的自然灾害来了,那就是瘟疫。瘟疫就像死神一样,只要是被感染的人绝对没有生存的可能。而且瘟疫的传播极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人口密集区域一旦爆发瘟疫通常就会全部死掉。

战争

古人为了防治瘟疫想出了各种办法,一般打完仗就会把尸体掩埋,或者一旦有人感染了瘟疫就会被人隔离抛弃。虽然这两种方法不能根治瘟疫,但是却很好地控制了瘟疫的传播。曹操赤壁之战就是因为很多人得了瘟疫才导致失败,而后曹操果断退兵将得病的人隔离,将尸体焚烧,很快控制了瘟疫的传播。

古代的水利相当落后,只有靠近河的地方适宜种植粮食,而其它地方基本都是靠天吃饭,一旦遇上干旱便颗粒无收。我国古代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旱灾,通常和旱灾一起发生的还有蝗灾,这两个自然灾害加起来十分厉害,蝗虫过后粮食时片甲不留,而且蝗虫停留时间非常短,吃东西速度极快,根本无法有效地捕杀。

蝗灾

一般遇到旱灾朝廷就会下令赈灾,从国家粮库拨出粮食赈济灾民,不然的话爆发农民起义后果十分严重。而对于蝗灾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干旱造成的蝗虫大规模繁殖和迁徙,所以只要控制了旱灾基本就能控制住蝗灾。为了控制旱灾,我国古代修建了很多的水渠用来灌溉,比较有名的当属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正是有了都江堰使得灌溉十分方便,四川在古代才能被称为“天府之土”,十分适合种植粮食。

都江堰灌溉工程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土”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地震。古代镇守川蜀的官员时常为地震所困扰,地震后通常要向朝廷请求赈灾,万一路被震塌了怎么办,出川的路可就那两条。直到张衡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张衡是东汉时期的汉中太守,深受地震困绕。经过一段时间的专研和实验发明了“侯风地动仪”,这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创造。史书记载,在甘肃发生地震地动仪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甘肃发生了地震,而且是地震后立马就能判断出来,在当时信息传递那么慢的情况下十分好用,皇帝可以在第一时间下令赈灾。

候风地动仪

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在当时毫无科技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控制自然灾害,减少百姓的损失。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十分安定,但要经常居安思危,常怀危险意识,向古人学习这种不怕苦勤思考的精神,待到突发自然灾害时也好有心理准备,不至于慌乱过度。




1、安史之乱(755—763):皇帝为夺回江山,竟卑躬乞求匈奴回纥收复洛阳,应允任意抢掠三日,使洛阳成了一片废墟。历时九年的残杀,使黄河流域萧条凄惨,人烟断绝,兽游鬼哭。中国人口从九百万户锐减至二百万户,四分之三惨死,残存者以纸为衣。公元755年有5292万人,到760年人口1699万。损失率68%。

2、隋朝役民:隋朝24年,扬坚的次子扬广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父亲和哥哥扬勇,霸占父亲最宠爱的陈夫人。他扩建洛阳皇宫,每月役丁2百万人。修运河,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三族”,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数,死者过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都享受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三次率军进攻高丽,伤亡无数。

3、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清兵灭明:从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混战五十四年。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4、三国鏖战: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5、秦末农民战争:从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汉建国初期,共历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现象。




史前大洪水,虽然说变成神话故事但是《圣经》《荷马史诗》《希腊神话》。。。。都印证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大灾难




中国历史悠久,时间跨度也很长,有资料记载的。所以问题也很复杂,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用两方面来回答,一方面是非人为的自然灾害,列举无例,另一方面就是人为的灾难。先列举自然方面的:

(一)造成最大伤亡的自然灾害列举如下:

1.地震

中国历史地震中伤亡最多的一次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34.5°N,109.7°E)发生8.25级地震。据《明史》记载:“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以陕西渭南、华县、华阴和山西永济四县的震灾最重,故称为华县地震。101个县遭受到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陕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坏。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

2.瘟疫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次瘟疫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中原地区流行瘟疫,那时“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当时正值黄巾起义,又恰逢瘟疫肆虐,真可谓祸不单行!中原地区陷入极恐怖的状态,一个关于当时户口比较的数字可以说明瘟疫的严重程度。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是1607万多户,人口是5006万多口。到三国末年合计户数只有149万多户,人口剩下560万零200多口,仅存十分之一。

3.海啸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啸发生在西汉末期静海地区,据记载当时的情况是“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后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云:“海水北侵,城垂沦者半”。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这次海啸的气势与规模,海水在海啸的推动下,在陆地奔流数百里之远,淹没“九河之地”,使得“城垂沦者半”。再者,这次海啸打破了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说是完全吞没了静海地区,随之消失的就是早期形成于这里的东平舒文化。直至晋隋以前,这里仍为“渤海西南隅一泽国”。隋朝初期,海水逐渐退去,但仍为一片沼泽。

4.旱灾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旱灾要数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灾,从1876年到1879年,持续了整整四年。旱灾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而且,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更为严重的是旱灾引发了蝗灾,庄稼被大量吞噬。旱蝗交迫之下,灾民“逃亡饿死者不计其数”,甚至出现“饥则掠人食”。为了活命,饥民纷纷南下,苏南地区收容的流民达九万余人。旱情越来越严重,“人食人”的惨剧发生了,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一场旱灾将人间变成了地狱!

5.爆炸

中国历史上最奇异的爆炸发生在明朝,也就是400年前的北京,出现了一起至今都无法解释的大爆炸,被称为世界三大未解之谜,后世称之为“王恭厂灾变”。1626年5月30日,北京王恭厂发生大爆炸,瞬间上万间民房化为平地,几万人死亡。王恭厂是明朝的大药局,专门为明朝生产枪支火药,因此当时很多人将这次爆炸归因于火药爆炸。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专家认为如此大的破坏力至少需要2万吨TNT炸药,按当时王恭厂的生产能力与储存能力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准。那么究竟谁是罪魁祸首?人们推测了多种可能:陨石坠落、龙卷风、地震等等,没有一个经得起推敲。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场爆炸过后,树木毫无被烧毁的迹象,所有死者赤身裸体,衣服都被挂在西边树上。真就应了莎士比亚那句话:“这个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事情多了去了!”

(二)人为造成的文化方面的灾难

1.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希望天下安稳,于是向大臣征求意见。此时朝臣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大部分人为首的分封派,一派是以时任廷尉的李斯为首的郡县派。郡县制符合秦始皇的心意,正准备推行时,分封派中有一位名叫淳于越的博士反对激烈。而淳于越是典型的儒家学者,与法家学派的李斯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盛怒之下,升为丞相的李斯建议秦始皇将讨论国家是非的儒生全部抓起来,焚毁他们的书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虽然针对儒家,但这件事对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产生了重大影响,思想多元化的社会风气大受打击,是对当时文人群体的一次重大灾难。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过文景两代休养生息的国策,汉朝国力得到极大发展。公元前134年,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见一下,汉武帝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董仲舒的成功,是他把清了皇帝的脉搏。他认为天与人息息相关,皇帝位上天遴选,因此要按照天意办事,这与(经董仲舒篡改过的)儒家学派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天子应该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这样,法令制度才能得到统一,国家才能富强。另外,董仲舒得势后,在全国大量开设太学等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向全国散布“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新儒学”。董仲舒此举完全糟蹋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导致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完全毁灭,从两汉时期开始神学泛滥,儒学渐渐变成披着儒家外衣的思想奴化工具。

3.八股取士

一直以来,尤其是对于封建社会,文人与士大夫阶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兴衰。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一度打破了家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让社会下层文人有机会进入国家核心阶层。然而,由于董儒思想逐渐把控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命脉,奴性文化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遭到重大变革,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

此时的科举考试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才遴选的意义,考试规定读书人以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为唯一指定教材,文章格式愈益严格,内容空洞无实,满篇高谈阔论却无一点实际思想。笔者认为,八股取士彻底断绝了大明帝国的命脉,以至于明朝后期的文人,在面对日益倾颓的国势时竟毫无办法。尤其是亲手葬送了国家的东林党人,对国家政权把控的能力,甚至不如一个连书都没怎么读过的宦官魏忠贤。

4.文字狱

文字狱电影里经常出现一句话:“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呈堂供词。”用这句话来比喻历朝历代的文字狱再何时不过。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朝鲜、日本等国也有类似事件。《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文字狱于明清两代达到巅峰,明朝专门设立了监视百官的的特务机关东厂与锦衣卫,负责日常搜集大臣们的“罪证”。清朝时因为满汉矛盾,加上清朝统治者对中原大地统治权的合法性,民间普遍存在讨论。为此,清朝统治者对掌控社会舆论风向的文人大下狠手,文字狱一度使人不敢开口。

据史书记载,处于文字狱高压下的文人,甚至见了面不敢问好,只能用眼神交流。从魏晋时期传承下来的、一直被文人崇尚的“建安风骨”彻底损毁。文人的气节受到毁灭性打击,大多数文人开始选择对统治者卑躬屈膝,成为朝廷的附庸。

5.《四库全书》的修订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主流思想认为《四库全书》为后世保留了大量历史资料,实际上,号称为补《永乐大典》损毁的遗憾而修订的这部书,名为修书,实为毁书。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共计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满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中很多已经被满清修改过)。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满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修订过程可谓是重新检查了天下所有书籍,最终将不利于清朝统治者的部分全部毁掉。历史文化被严重篡改,以至于后世的我们看前朝部分历史,真假无从考证。




永乐六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从上一年至这个月,因传染病而死的人有七万八干四百多人。

永乐八年,登州宁海等州县从正月至六月,因传染病而死的有六千多人。福建邵武连年传染病大流行,到这年的冬李,全家死绝的有一万二千户。

永乐九年七月,河南、陕西流行传染病。

永乐十一年六月,湖州三县流行传染病。七月,宁波五县流行传染病。

正统九年冬天,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流行,到第二年,死亡三万多人。

景泰四年冬天,建昌、武昌、汉阳流行传染病。

景泰六年四月,西安、平凉流行传染病。

景泰七年五月,桂林因传染病而死的人有二万多人。

天顺五年四月,陕西流行传染病。

成化十一年八月,福建传染病大流行,蔓延到江西,死者无数。

正德元年六月,湖广平溪、清凉、镇远、偏桥四卫传染病大流行,死亡的人很多。靖州等处从七月至十二月传染病大流行,建宁、邵武从八月开始传染病也大流行。

正德十二年十月,泉州传染病大流行。

嘉靖元年二月,陕西传染病大流行。

二年七月,南京传染病大流行,军人和平民死亡很多。

四年九月,山东因传染病而死亡的有四千一百二十八人。

三十三年四月,都城内外传染病大流行。

四十四年正月,京城遭饥荒并且流行传染病。

万历十年四月,京城流行传染病。

十五年五月,又流行传染病。

十六年五月,山东、陕西、山西、浙江都大旱,传染病流行。

崇祯十六年,京城传染病大流行,从二月至九月才停止。

第二年春天,北畿、山东传染病流行。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