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父母教育孩子时容易忽略的问题想到过吗?

2023-07-26 14:43:54 条浏览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问题都是属于细节上面的出了错误,导致孩子不听话,沉迷网络游戏,叛逆、早恋、厌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那么,到底是那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呢?

今天,小编在这里就给各位家长整理一些关于在家庭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让孩子学会懂得感恩

不知感恩是没有接受教育的表现,在一个文明社会。谁都不愿意跟这种孤傲而没有教养的人打交道。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对自己不孝,那是家事,尚可迁就容忍,但漠视他人的关爰就是不知感恩,这不仅丢孩予自己的脸,也让其父母在他人面前无地自容。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呢?

1.感恩孝为先。

“感恩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感恩应该从自己的亲人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孝敬父母的美德渐而扩充至社会大众,乃至一切无穷无尽的众生。

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孝心就是一颗感恩的心,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们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才算是有孝心。真正有孝心的孩子,懂礼貌,责己严,为父母分忧解难。为了明理,做父母的可以多给孩子讲些古今故事,让孩子通过形象去理解。

2.做人不能忘恩。

你可以给孩子讲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鹿,它为了逃避猎人的追赶,躲进了附近一个葡萄园。当猎人刚刚从它旁边走过,它就开始大吃起葡萄叶子来。猎人发现葡萄园的叶子在微微颤动,他们猜想:“这叶子下面会不会有只野兽呢?”于是猎人就开了一枪,结果可想而知,鹿被打中了。鹿在临死的时候说:“我活该倒霉!因为我吃掉的,恰恰是那些救过我命的葡萄叶子。”然后告诉孩子做人不能忘恩负义的道理。另外,可鼓励孩子学会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和事,家长在一旁表示欣赏和赞扬。

3.让孩子体会爱。

圣雄甘地说:“被爱心箭射过的人,才能领会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的。父亲对我所采用的方式,正是用爱的箭射入我的心坎,使我体会到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我下决心一定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光明磊落地活下去。”教孩子体味爱的过程也是教孩子学会感恩的过程。当你喂孩子菜食时,不妨说:“好香,给妈妈尝尝好吗?”通常孩子会举起小勺递过来,你会对他表示赞许。如果孩子冷,你不妨问问他:“爸爸是不是也冷?”在给孩子添加衣服时,问问他:“爸爸衣服在哪里?”“妈妈穿哪件?”这么做既可以教他日常知识,又启发了他的爱心。

育儿心得

1.在家庭生活的交淡中.不要说或尽量少说彼此指责的话,更不可彼此冷漠以待。

2.当孩子受伤或受委屈时,父母不可推卸赍任,应适时给予教育.指出孩子的错误以及应学习的道理。

3.孩子偶有贴心的动作或甜蜜的话语时.父母要响应孩子的情感,表达自已的喜悦,万不可毫不在意。

4.父母要身体力行,用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给孩子做徬样。

家长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优秀的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要言出必行,说话算数。教育孩子对别人要讲信用、负责人,首先就要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只有说话算数的父亲才能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

遵守承诺为君子,诚信待人才显人品。一个信守自己承诺的人,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一个视承诺为儿戏的人,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在家教当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孩子信守承诺的认识,借以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许多家长并没有信守“承诺”的习惯。他们往往向孩子许下这样那样的承诺,但一转身就让其随风而逝,很少有兑现的时候。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做法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要知道,承诺是必须兑现的誓言,是不容随便变更的。在哄骗中长大的孩子,已不会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也就常常做出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有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培养男子汉的过程中,我们一再强调信守承诺的重要。“曾参杀猪”的故事许多人早己耳熟能详,其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值得每位家长去身体力行。

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充分的信任感,也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也只有说话算话的父母才能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才能避免因孩子说谎而头疼的事情发生。

1.父母一定要言行一致.尤其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

2.父母也不是完人,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允诺孩子。

3.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说谎。

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关注他,但有时很难得到关注。记住,无论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当他得到你全身心的关注时,平静的几小时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记忆。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次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经过许多实例和科学研究表明,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空陪陪孩子,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家觉得孤独”,这恐怕是许多独生子女的感觉和心理。随着职场父母的增多,事例中类似这个孩子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许多父母觉得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关心他的学习,孩子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不然,要让孩子感到幸福,绝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与孩子在精神上有很好的沟通。而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就是与孩子进行精神交流的最好渠道。科学研究证明,最有威信的父母就是那些每天能安排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的父母。

想想自己能否达到如下要求。

每天午饭时间问问孩子的情况,向孩子讲述有关自己的事情。

每周抽出一天或半天时间陪伴孩子。

每晚睡前,去孩子房间与他交谈一段时间。

有这样一句格言:

一个好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马克思就是这样位父亲,尽管他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却一刻也没有忘记作为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女儿艾琳娜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他是儿女们最理想的朋友和最可爱的、最愉快的同伴。”

1.吃饭时选择一些令人偷快的事情与孩子交谈。

2.看电视时与孩子一起讨论节目。

3.睡觉前与孩子交谈一小会儿.分享孩子的成就和感受。

千万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

懂得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父目母不但不能偷看偷听孩子的隐私,害要帮助他们学习更多保护隐和的方法,为他们日后的社会生存奠定基础。

隐私是每个人心中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应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们也不例外。孩子有了隐私,许多做父母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在大人们看来,这都是些小事。“连孩子的生命都是我给的,何况一本日记、一封信?”可对孩子来说,大人的这些行为,都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不尊重,伤害了他们的自挣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使孩子产生敌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备措施,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尊重孩子的隐私,并非意味着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须知心理断乳期的孩子,虽然自主、自尊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建立,要独立而不知如何独立,求自由却不懂何为自由,心理意识交错复杂而充满矛盾,还不是一个理性的人。所以,对孩子的隐私要给予积极的引导。

1.送给孩子一个带锁的日记本。

2.如果已经偷看了孩子的日记.要郑重地向孩子道歉。

3.尊重孩子独立的意识。

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生活里到处都充满还气,孩子在这些千奇百怪的想象里成长着,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孩子的好奇心,不可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你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了吗?下面几个问题,请仔细思考后再回答。

平时带孩子出去时,有没有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启发孩子去观察、发现新事物?

孩子的问题多了以后,有没有不耐烦地或是冷漠地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对事物是充满好奇的,例如,对大人来说,一个红玻璃杯子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在幼儿眼里看来,却是一个无头绪的、不可思议的红块块,他摆弄过来摆弄过去,认为是一个好玩的、很有趣的东西。

对大人来说,当遇见未曾见过的东西时,也会产生与幼儿相似的感觉,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想知道它究竞是什么东西。

那其实就是生命与本身事物的相遇。孩子对杯子是没有丝毫先入之见的。他没有大人们在日常生活感觉中的对杯子的看法,而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红块块、圆形的奇怪东西。这对幼儿来说,算得上是激动人心的奇遇。

因此,孩子好奇心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外界许多事物的刺激下,好奇心不断增强。大人如过于考虑安全问题,让孩子躲开有危险性的东西,就等于掐掉了好奇心的幼芽,压制了孩子能力的增长。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为了给孩子努力的方向,他们不惜花钱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向孩子讲述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希望借此找到孩子的成才之路。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可能仅仅是对孩子兴趣和好奇心的一点点不耐烦或批评,就可能断送孩子一生的命运。

1.对于孩子由于好奇而提出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

2.不要阻止孩子探索性的行为,如拆卸玩具和物品。

3.对于孩子感兴趣的小制作或小发明加以引导、启发。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游戏是儿童的天职。

孩子都喜欢玩游戏,选择他喜欢的游戏。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并和孩子一起玩,通过反复联系来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而不是认为游戏仅仅是游戏,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各种宝贵的素质在时光中消磨游戏似乎与“教育”这个词没有多大联系。一说教育,往往认为是让孩子做些不太喜欢的事。真正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而是以“喜欢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能力。这种教育方法绝不是“光玩不培养能力”。

如果从婴儿期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就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更聪明、更机灵,反应更快,各方面的能力也更强。这充分说明他在智力上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从他两岁时就开始教他认字,但这绝不是强迫性的。

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孩子兴趣的最好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

你可以把知识转换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对他进行教育,并将重点放到认识事物和学习、巩固知识上。然后经常问孩子一些“

什么动物爱吃什么食物”“哪里不正确”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通过智力游戏就会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并且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更好。

还可以通过游戏来教授孩子正确的发音,让他准确地说出比较常见的同义词和反义词,以让孩子尽快地丰富词汇。比如对孩子说:“你能告诉爸爸这个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吗?”“小动物们一般是怎么叫的呢?”或者是让他说出相同颜色的东西等,就是属于这种语言锻炼的游戏。

要是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出超常的能力,你就可以及时地增加游戏的难度,以便能让孩子有快速的进展。要是孩子的表现不好,你也不要急躁,而是尽量地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来引起他的兴趣,让他从成功的喜悦当中增添信心,逐渐地取得进步。在对待孩子的游戏,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常是选那些能够让孩子理解的,或者看得到的具体事物,尽力让游戏显得生动形象,并且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小实验去发现其中的一些奥秘。

在培养儿童智力的游戏当中,家长们应当综合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来有效地选择编制游戏。智力游戏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于容易,不然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孩子三四岁时,主要用形象、实物和动作互相联系的方法来对他进行教育。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的时候,也就是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将游戏的内容加深一些,难度增大一点。不过这种游戏的程度都是孩子能够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不要用怪异的问题去刁难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教导方式莫过于做游戏。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发挥出各种能力。而且在游戏中,有助于孩子的各种潜藏的能力被一一激发出来。

1.与孩子共同做游戏.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参与。

2.玩耍中的孩子也需要引导及启发,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潜能设计游戏。

3.要逐渐地、一步步地培养孩子的能力,不可操之过急。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要尽量把孩子培养成心地善良、感觉敏锐和能力强的人。家庭日常省会应该是和谐、换了的、充满爱心的,这就是首要的条件。夫妻间的互相尊重与爱护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够相亲相爱,希望自己的家是一个和睦、友爱、温暖的气氛。而许多父母却时常忽略孩子的这点心理与要求。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

与伴侣意见分歧时,总是毫无顾忌地大吵大闹。

有时候,在孩子面前也忘记了父母的榜样作用,说脏话,不顾及家长的形象。

良好的家庭气氛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依托,家庭气氛是两种环境关系的产物,它包括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的物质环境依每个家庭富有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每个父母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孩子在学习上的物质需要。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童年时代的安徒生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培养着自己的童话细胞,一颗善良的、充满幻想的“童话”之心。

父母之间的恩爱,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注入生机与活力,增加孩子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如果孩子在一个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会逐渐变得忧心忡忡、缺乏热情、性格内向,严重的还会形成心理障碍。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你的孩子一定可以健康、茁壮地成长。

1.夫妻之间谈话.也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

2.夫妻之间有了矛盾,尽暈要在孩子背后协商、解决。

3.夫妻之间不要因为把全部心思都故在孩子的培养上而忽略了对彼此的关心

多让孩子尝尝“苦头”

做父母的必须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多让孩子常常“苦头”,从小学习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学习不为挫折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孩子日后立足于社会。要孩子成就辉煌的人生,就要放手让生活的摸哦男去砥砺孩子坚强的品质和心性。

孩子在成长时期太顺利了未必是好事,不能接受磨练、吃苦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丧失斗志。看看你能否放开保护的羽翼,让孩子多尝些“苦头”?

孩子具备自理能力时,你还每天8小时不离开,时刻伴随身边吗?

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不是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全权替孩子代劳吗?

身为教育孩子长大成人的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如今的孩子生活过于安逸,普遍缺乏经受磨练的机会,因此,他们很难学会忍受挫折和失败带来的负面情感,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父母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将是普遍现象,未经锻炼的翅膀难以搏击人生的风雨,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父母要认识到,要想让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自小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练,教会他们敢于面对挫折,不怕失败,以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经过在逆境中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更具生存竞争力,这也是父母应为孩子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挫折,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在追求达到特定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他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一般而言,容易受挫的孩子往往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以下的一些特点:如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对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心理准备;能力不足,遇到困难不知如何应付:缺乏自信,把困难夸大成不可逾越的障碍等。

孩子迟早都要独立生活,在成长的道路上吃一些苦,绝对不是坏事。要孩子成就辉煌的人生,就放手让生活的磨难去砥砺孩子坚强的品质和心性吧。

1.帮助孩子认识挫折。

2.承认孩子的失败.切忌无理施加压力。

3.鼓励孩子跌倒后自己爬起来。

培养孩子宽容的品性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人际关系有位重要。富于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恶。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健全的人格,而宽容、欣赏别人是健全人格的一个方面。试问自己能做到以下两点吗?

孩子与伙伴闹矛盾而耿耿于怀,你不能任其发展,而是应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开导孩子。

经常教导孩子做一个宽容的人,宽容别人会贏得更多人的信任与友谊。

做父母的,既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但为了孩子的幸福,同样也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作为成人的我们应当从以下5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宽容精神的教育。

1、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

2、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所谓心理换位,就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我们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对人多原凉一次,多给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优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

5.鼓励孩子“纳新”和应变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新生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知变和应变。如让孩子了解各种奇观奇迹,观察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宽容是交往和沟通的润滑药,它会让孩子在宽松的人际环境中成长,让孩子贏得更轻松!

1.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宽容教育.告诉他们,宽容不是软弱畏缩,而是一种默默的克制,是一种无声的等待,是优秀人格的表现。日常生活中难免有冲突和矛盾.你宽容了别人,别人也会宽容你,大家彼此宽容,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心情该是多么的舒坦,好像走在春天的阳光下。

2.要求孩子对别人宽容,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对孩子犯的锴误也要适当地给予宽容,对待别人也要宽容,这样会给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

不要太介意孩子“顶嘴”

能够同父母进行枕边的孩子,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表现得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父母不要介意孩子“顶嘴”,耐心引导,使争辩变得有意义。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的家长渐渐觉得孩子不如以前听话了,变得难管了,动不动就与家长顶嘴,家长说东,他偏说西。这令家长十分为难和恼火。孩子顶嘴该怎么区别对待呢?

孩子顶嘴是有其原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从这时起,他们不再愿意别人把他们当小孩子肴待,不愿意处于被照顾的从属地位。这时,如果对他们过多地干涉,就可能出现以下两种结果。一种是与成人对立,干脆一切都不听你的;另一种是影响独立性的发展,养成依赖性,形成依赖的不良习惯。

所以,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顶嘴而生气恼火,倒不妨为此而感到高兴。因为孩子开始顶嘴就意味着孩子长大了,他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正是家长所期盼的吗?有的父母不能接受孩子顶嘴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权威受损。父母不要总按原来孩子三四岁时的标准来要求已经长大的孩子,应该认识到:屈从的时代己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说服的时代。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允许孩子有不同的观点、看法。面对顶嘴的孩子,应保持风度、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轻易发火动怒,加剧双方的抵触情绪,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耐心听孩子把心中的观点讲出来,然后,分析下孩子说的是否有道理,变顶嘴为讨论、探讨。如果孩子是正确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些事情孩子是无理取闹,家长也可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应该将心比心,耐心听完孩子的意见后,讲明道理,真正说服他。

孩子争辩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得意的时候。这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当孩子最投入、最高兴、最认真时,对他们的大脑发育是有好处的:二是这样可以营造家庭的民主气氛,增加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对将来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因此,父母应该树立一种观念,要允许孩子争辩,这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情。父母担心,如果允许孩子争辩,孩子会不听话,会不尊重父母,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总之,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那么,他的勇气、智商、口才、进取心、自信心等就值得怀疑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争辩是孩子的一门必修课,而这门课最好在家里进行。在争辩的过程屮,父母要有热心和耐心,让孩子在争辩中不断成长。

1.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2.引导孩子说理,为自己申辩。

3.注重与孩子精抻交流。

4.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




父母最好这样教育孩子!你这样做了吗?




孩子教育时最易忽略的问题是建立规则意识。

前天,有一个孩子和父母到我家做客。在我家中孩子每间房子都去过,每个橱都打开,每个抽屉都拉开。弄得我们大人都尴尬.

到了酒店,刚上菜,孩子就开始吃开了,没有管过别人,一盘大虾刚上来,孩子一把端到自已的面前,吃得一个不剩。

这样的孩子每个人都嫌弃,以后成人走上社会,成为自私自利的人,为人所唾弃!

我们家长建立规则意识,对孩子行为进行限制。为孩子成事成人,宜从三个维度出发帮助孩子建立规刚意识。一是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二是尊重别人,具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三是有责任感,对自已的行为负责。

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去限制孩子的行为,从而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健康成长,爱自已;尊重他人,爱别人;行事有度,负责任。才能成为一个阳光的孩子,成大后成为好公民。




父母爱子女,好象是天经地意的。大多数人也没有深刻地了解,自己为什么爱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有谁深刻地去探究过,父母爱子女的这个行为动因是什么呢?

我以为就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因为每个人都是要死亡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都存在着一种对死亡恐惧的心理。有了这种心理,我们就会把我们的一些意愿强加在我们孩子的身上,让他们去实现我们没有实现或不能实现的理想。根据这个原理,我得出教育孩子时,我们常有如下几个问题。

一,平等的对待

我们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个体。但我们经常把孩子当成是我们的附属品:任意安排他的生活、他的学习等等,很少考虑他的个人感受,这其实就是我们和孩子缺乏平等对待的原故。

有个11岁的小女孩曾问我一件事,说:有一次她和妈妈到街上去给她买裙子。她们相中了一款,看着挺漂亮,确定要买了。但是她和妈妈在所买衣服的颜色上发生了分歧,她比较喜欢蓝色的那件衣服;可她的妈妈一定让她买件红色的那件。妈妈的理由是,红色的裙子看着活泼可爱;蓝色的衣服显得有点太老气了。最后拗不过妈妈,她们就买了那件红色的衣服。衣服虽然买了,但事后小女孩心里一直不痛快。女孩问,这种情况我该怎办?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父母和子女间没有平等对待的例子。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平等对待,是父母和子女相处的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一切其他都不能谈。

二,规则意识的确立。

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平等相处的前提下,父母必须给自己确定规则意识。

大千世界的东西是有规律的。在规律下确定的一些规则是不能改变的,比如,水往底处流,这就是重力规则造成的;则是人们共同约定而制定的,比如,交通规则。对这些规则必须对孩子讲清楚,让他们严格执行,最后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遵循成长规律,有耐心。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作为父母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有耐心。

比如,孩子的学习。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学习的问题上,急于求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对自己将来的前途的问题考虑并不那么多。他对学习的事,也没有那么多的动力。这时候,作为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慢慢的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一道题,一个字做起,恰当给孩子一些鼓励,他在学习中找到一些乐趣,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不是一味地督促他,赶紧完成作业,赶紧完成作业,并对他一贯的拖延行为横加指责,让他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最好,在孩子完不成作业的时候,一起帮助他完成,建立一起学习的快乐感觉。

总之,如果父母做到了这几条,你的孩子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在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




现在大多数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往往忽略孩子人格的培养,导致孩子问题多多。现代的小皇帝小公举不缺,缺的是有爱心,有担当的大写的人。

听朋友说过这样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啥也不缺,吃最好的,穿名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小学的时候还算乖,可到了初中,到了所谓的青春期,也即叛逆期,各种问题涌现。不做作业是次要的,还说要杀妈妈。回到家就开始折腾,脱光衣服在床上跳,大喊大叫……。弄得那个女强人的妈妈焦头烂额,在外边的事业风声水起,对自己的孩子就是没有办法。

而弟媳的做法就让我佩服:她教育孩子要多考虑别人。都是独生子女,姑家叔家的孩子就是最亲的人,要互相帮扶。

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方面要给孩子作榜样。




当今社会父母教育孩子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是:让孩子承担家务。

1.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让我们明白“只有责任才是生命的阳光,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是生机勃勃的,人生因责任而充实”。孩子做家务最大的福利就是培养孩子责任感。有责任感的孩子才会在家庭、工作、生活中尽职尽责的把应做的做好。现在的家庭没有多少家务活,有时候父母自己都做的没啥可做了,并且教孩子做家务比自己做还不省心,所以最容易忽视。

2.孩子做家务肢体得到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增强,掌握生存技能,提高孩子生活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统筹规划技能。

3.做家务给孩子带来成就感,一番辛劳,面对干净的桌子,整齐的房间,孩子心情美美哒,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劳动成就感带给孩子自信。

4.做家务,使孩子享受劳动的快了,增进家庭成员的互动,有利家庭健康。




前段时间,看了一期《外国人在中国》,印象深刻。一个法国人喜欢美食,在中国开餐厅,他三岁的儿子憨憨很可爱,也喜欢美食。吸引我的不是美食,而是这位爸爸的育儿方法。

之一:三岁的儿子憨憨喜欢美食,希望长大后做一位像爸爸一样的厨师。这位爸爸非常支持儿子,买了大套玩具,让儿子模拟开餐厅,食材都是仿真的,儿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干自己喜欢的事,干得有模有样,玩得快乐而专注。

之二:憨憨的奶奶要来中国过生日,父子俩商量后决定送给奶奶一样生日礼物——陕西空心面(奶奶喜欢吃面食)。爸爸要求儿子全程参与空心面的制作,儿子爽快的答应了。

来到陕西,憨憨的一个举动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在山洞里捡鸡蛋(当地把鸡喂在山洞里),在每一个洞口捡完鸡蛋,他都会说“感谢鸡妈妈”。临走时,发现有的洞口一个蛋都没剩,他又放回去一个,边放边说:“鸡妈妈会难过的。”多可爱懂事的孩子。有人当时就问爸爸是怎样教育儿子的,这位爸爸说:“从小就教育他感恩不浪费,吃蜂蜜时要求他感谢蜜蜂和花,吃鸡蛋时要求他感谢鸡妈妈……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之三:还是与做空心面有关。面已经醒好,必须要在早上四点钟挂架,然而憨憨正在梦乡跟奶奶亲热,憨憨妈妈(中国籍)很不忍心叫醒孩子,希望孩子能睡到自然醒。但这位法国爸爸强行把儿子从被窝里拉了起来。跟所有孩子一样,憨憨又哭又闹要睡觉,妈妈心疼儿子,怕折腾病了,几次想把儿子抱回去睡,都被爸爸拒绝了,理由很简单:“要让他从小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后来,憨憨终于学会了挂架。

在此,我总结几点父母教育孩子易忽略的问题,供参考。

1、居高临下,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按成人的喜好规划孩子的人生。

2、出了问题才教育,重学习轻德育。

3、一味溺爱,不讲规则,没有底线。




很多父母为了自己少些麻烦,不是缺席了孩子成长中最关键的那几年,就是忽略了孩子成长中一些重要的事。

等到孩子大了,我们发现,那些曾经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更大的麻烦等着你。

不该偷懒的,是用心地管教

每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我们习惯性地归到环境或者孩子身上,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

龙应台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一个故事:10年前,拜访朋友时,看到朋友家8岁的孩子在短短时间内,把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图,一模一样地画出来。

她很惊讶,便怂恿朋友带孩子去拜师学艺,但是朋友永远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搪塞。

10年后,龙应台又遇到这个孩子,跟着同居男友,一身刺青,露着小肚子,抽着烟,对外人充满着不屑。

看到这个故事时,我深深地为这个小姑娘感都惋惜。孩子都是好孩子,反观父母,却没有在关键的时候,引导好孩子,教育好孩子。

很多事情,你不管,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你就会发现你的话语权已经逐渐消失,再想插手,已经没有机会了。

父母在教育上偷的懒,最终都是由孩子来买单。

不该偷懒的,是陪伴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小视频,感触颇深。

有位幼儿园的老师做了一次收集小朋友心愿的活动,其中出现最多的愿望是:“希望妈妈能多陪着我。”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几岁的孩子说这样的话。曾经在幼儿园门口,听到一小男生对其他小朋友说:“我妈妈说今天来幼儿园接我,我也有妈妈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爸爸妈妈的陪伴成为孩子最想实现的愿望。

无数的父母,一回家,就忙上网,忙追剧,忙回微信,忙游戏……为了不让孩子来打扰,甚至把手机丢给孩子。

这就是很多父母的”陪伴“,没有精力的付出,没有全身心的情感付出,更没有心与心的交流,以各种理由忽略孩子,在带孩子的事情上偷着懒。

0-12岁是父母陪伴、教育孩子的“黄金有效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再弥补。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别等到老了,回忆起与孩子相处的温馨场景,寥寥无几,这才是最讽刺的事。

不该偷懒的,是为孩子营造好的环境

有的父母,内心希望孩子不玩游戏,一心用功读书,督促孩子学习也只是口头上催促唠叨,自己却经常出现在麻将桌上,从不克制。

有的父母,为了孩子学习,挤破头去买学区房、为孩子找名校、花大价钱请辅导班,以为这样万事大吉,就很少管教孩子。

不管是父母不自律、放纵,还是父母把孩子成才成人全都寄托在外部环境,都是父母的一种偷懒。

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父母又做出了什么样的榜样。

有的孩子把阅读当习惯,是因为父母热爱阅读,一家人把读书当成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父母自己爱学习,把头带好了,相信孩子肯定也不会输到哪里去。

就像六神磊磊在文章中写道:最好的学区房,其实不贵,别人也抢不了的。那就是你自己的书房。

不该偷懒的是父亲的责任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都往往藏着孩子未来的模样。

电影《人生遥控器》中,男主角为了追求升职加薪,没日没夜地卖命工作,嫌弃家庭的琐碎浪费时间,按下神奇的遥控器,快进了老婆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快进了儿女成长过程,快进了家庭聚餐......

最后,他的事业成功了,但是儿子变成懒散的大胖子,女儿变成无比叛逆的少女,妻子选择离开,父亲过世却没赶上见最后一面......

临死前他幡然悔悟,紧紧地攥着儿子的手说了一句:“Family,Family,Familyfirst”。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最伤孩子,往往不是爸爸忙,而是爸爸有时间却不愿意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

有位妈妈曾经留言说:“老公特别喜欢玩游戏使有了孩子之后,玩游戏的时间也没有减少,不玩游戏,就躺在沙发上看手机,就好像孩子是我一个人的。”

很多孩子明明父母双全,却活得像个单亲孩子。

所谓“父爱如山”,似乎变成了真的父亲就跟山一样,在孩子的人生轨迹中,远远地呆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只是一道风景。

每一个男人,都不该在父亲的位置上偷着懒。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