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女儿4岁了,特别喜欢模仿别人,正常吗?

2024-02-03 10:16:39 条浏览

心理学家艾普教授说:“如同水中的鱼群群居群嬉一样,孩子们会时时参照身边的人: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和父母担忧的恰恰相反,模仿同伴的过程,对孩子的自我建构和发展极为珍贵。可以说,这是孩子们的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游戏规则。

模仿是和世界建立联系的途径

对孩子来说,模仿不仅是一种学习实践的过程,还是获得他人认可、融入他人活动的一种途径。它是一种人际交往、人际依赖的心理安全需要,可以让孩子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

当孩子在模仿时,他其实正在测试自己与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他如何做与他人相像,他人又是如何与自己相像的。当孩子把自己和其他人进行对比的时候,任何事情都变成他可以进行模仿的机会了。

模仿有利于孩子共情能力的发展

当人们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经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具有使人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

它在观察并模仿他人时,变得活跃。并且它让大脑在模仿动作的同时,还会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

镜像神经元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理解他人。例如,通过对周围人表情的模仿,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

台湾绘本大师曹俊彦先生曾出版过一本绘本《别学我》。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模仿同伴过程中的发展——模仿,然后超越模仿。

我们可以看到弟弟——模仿者在这个活动中的社交策略:

我虽然和你做一样的事情,但我是不一样的做法,你看,我没学你。我有我的自主性呢。

这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模仿和自主创造的联系。模仿提供了创造的基础,而创造的真正实现需要通过模仿来积累和探索。

姐姐是弟弟的极佳模仿对象,弟弟通过模仿姐姐学会了搭积木、看书、穿衣服、唱歌等。与此同时,弟弟也发展了自己的自主性:你用积木搭高楼,我就用积木搭火车,我和你是不同的。我有自己的自我表达。

对于0~6岁孩子的父母来说,你完全不必焦虑孩子的模仿行为会阻碍他独立性的建立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孩子正在打基础呢。

当然,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不要简单粗暴地把不同孩子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而更多要去看到孩子们的不同,描述出这样的区分细节,帮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此外,父母还需要注意:孩子的模仿没有筛选信息的能力,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他们的模仿以兴趣为出发点,不专门模仿好的行为,也不专门模仿坏的行为,感到什么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因此,需要父母做好引导。对孩子已有的不良模仿行为,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积极加以引导。

另外,父母需要留意孩子的模仿不要变成盲目跟风和攀比。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呢?若孩子想要一个跟同伴一模一样的玩具,父母可以考量家庭经济可承受范围,去适当满足孩子,只要开销是你完全可承受的。你向孩子传递出你用钱的规划性,那么其实不必担心惯坏孩子,或者纵容孩子攀比。孩子之所以要跟小伙伴保持一致,那还是属于他的社交游戏规则范畴。

而若孩子的要求远超出父母的承受能力,那么父母就需要适时喊停。




甜甜圈针对这个问题,跟很多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专家一起探讨过。模仿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多重的意义,通过模仿,儿童们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模仿,儿童掌握了生存的技能;通过模仿,儿童提高了自己的智力……可以说,是模仿造就了成熟的儿童。

1、模仿让宝宝掌握了生存技能

宝宝的很多生存技能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比如,一个看到成人使用勺子的1岁多的宝宝,他可能会急切地将勺子抢过来,试着盛了饭菜往自己嘴里塞。尽管他的勺子可能杵到自己脸上、额头上,但是,他毫不在意,并且会坚持不懈地模仿成人的行为,直到他完全熟练地使用勺子。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行为,宝宝学会了穿衣、吃饭、使用工具等多种多样的生存技能。

2、模仿帮助宝宝学会尽早说话

宝宝一出生,他就尝试着模仿他听到的各种声音,从最初那些简单的元音,到发出一些有意义的字词,再到完整的句子,他往往乐此不疲。尤其在他会说一些话之后,他甚至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模仿成人说到的某个词、某个句子,并且自得其乐地哈哈大笑。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宝宝在3岁前掌握了语言,学会了利用语言跟周围人群完美地交流。

3、模仿是掌握社交技巧的来源

当宝宝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时,他的行为就很容易带给成人许多愉悦的感觉,被模仿的成人看到后就会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注,而宝宝受到关注之后,他则会更加热衷于这种行为。于是,宝宝和父母彼此之间的反应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那些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多意义的模仿行为就会成为激励宝宝更多地与人交流的一种模式,与此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宝宝学会了应对各种各样的人群和事件,他的社会交往技能也会得到提升。

大脑具有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不仅仅在做各种动作时非常活跃,在观察别人如何动作时也非常活跃。这种神经元的活跃会促使宝宝模仿他人的动作,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了解对方的各种情绪,从而变得善解人意。

4、模仿是宝宝心智正常的重要指标

模仿不仅是宝宝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他尝试与人沟通和交流的具体体现。毕竟,宝宝模仿时需要很多的观察和实践。15个月大的宝宝是否已经有模仿他人的最初尝试,也常常被看作宝宝的心智发育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发现,患自闭症和神经系统紊乱的宝宝都存在模仿障碍。如果18-24个月的宝宝还不具备模仿能力,宝宝有可能会存在发育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5、模仿提升了宝宝的空间智能

刚出生的宝宝并不了解自己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他来说,他的小手小脚丫都是非常好的玩具。在模仿成人各种动作的同时,通过实践,他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关于空间的经验,某一天,他会突然意识到,他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手脚,而不是别人的手脚,但是他可以通过用手抓握,移动自己的身体等等改变他与环境中的其他人与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因此,模仿对提升宝宝的空间智能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总结:可见,模仿行为不单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儿童最常接触的人,也最经常被儿童模仿的对象,因此,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宝宝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更多育儿方案请关注“甜甜圈家庭教育”,更多育儿问题,后台留言问我吧!




孩子天生就有一种模仿别人的能力。出生不久的孩子便会出现模仿成人伸舌头等动作.八九个月以前的宝宝,模仿的内容倾向于情绪性的表达,例如,挥手说再见、双手合一表示“谢谢”、拥抱、亲亲等;稍大的孩子则倾向于模仿工具性的行为,例如,扫地、煮饭、按各类开关、学看妈妈喂布娃娃吃饭等。对孩子来说,他通过模仿来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以及表达他对被模仿者的爱恋。18~24个月的孩子还具有“延缓模仿”的能力。如某个小朋友在亲戚家看到了一个孩子在地上哭闹打滚,过了几天,他自己发脾气时,竟活生生地再现了那一幕。此时期的孩子,将日常发生的事件或对人物的观察储存在记忆中,没有马上表现出模仿力,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学习,有朝一日,他们会将记忆中所见过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多提供丰富有益的刺激,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善于利用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网如,玩游戏的时候让他模仿你的动作,煮饭的时候,可以给他玩具餐具,让他自己在一旁玩耍。不要怕孩子弄得乱糟糟而拒绝孩子的模仿。由于孩子无法区分行为的好坏,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父母不良的谈吐和行为同样也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另外,大人的态度与反应,常是影响孩子模仿的关键。当他模仿的动作,引来大人惊讶或哈哈大笑的时候,他就模仿得更起劲;当他模仿的动作不受鼓励,自然而然就削减了其模仿兴趣。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模仿,在反应上要多费心思。




儿童的模仿也是一种成长方式,通过模仿别人熟悉行为语言,然后内化成为自己的。从早期的模仿笑脸到语言的跟读(这个时期是无意识模仿,所有的都会模仿,即使他并不知道什么意思)到后来选择性的模仿,这时候模仿已经加入了他自己的意识,可以说是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和需求的方式。到了一定阶段,孩子积累的够了就不会再大量的模仿,甚至拒绝有相同类似的,家长不需要担心。




很正常呀!4岁的孩子就是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知识的,一切她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人物,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他的一个知识体系。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给他提供很好的学习模式提供很好的学习榜样,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得行为模式。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孩童时期的宝宝大多都是这样,选择性的去引导就可以慢慢纠正一些问题。我家宝宝也是,给她讲的多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她就会自己拿主意了。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