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有人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这句诗写错了,对此你怎么看?

2023-07-16 11:58:57 条浏览

文人相倾,自古如此




李白听到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可能只是一种山谷中猿猴叫声和回声混杂的声音,并不是非的两面都有猿,诗人一般讲究一种意境中才能写出好诗,大家不必斤斤计较争论不休,




李白此诗自郦道元《水经注》: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余里,虽乘风奔御,不以其疾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




此人应该比李白还牛逼




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也是错的,我去仔细的量了一下,只有2990尺!岳飞吃过人肉,还喝过人血,真残忍!他自己说的。现在不出诗人,只出屎人!




两岸猿声啼不住,是讲猿啼及啼声之回声,此起彼伏不断,只有在三峽两岸悬崖中间小船上,于水声风声处,静听猿啼才有这样感觉,描写神了!




踏花归去马蹄香,要不要验证马蹄香不香,北宋赵徽宗有个命题绘画,叫很多画家画: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画,只有一个画家没有画花,只是画了几只蝴蝶跟在马蹄后面飞,好吧~马蹄学名荸荠;云想衣裳花想容,云会想衣裳吗,形容词,可以夸张,可以比喻,可以借鉴




没有错,没毛病。谁写得更好,发表出来品尝一下嘛




诗人并非考古生物自然地理百科万事皆通晓,这样扭曲的思维还谈什么享受诗的浪漫,只有困盹迷茫自恼。




去年11月刚去三峡,白帝城位于南岸,瞿塘峡南岸是要猿猴的,大宁河谷也有猿猴,大巴山脉是东西走向。

有图有真相




气候发生变化了




我们先来欣赏一遍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释:大清早告辞那在彩云缭绕之间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城只是一日抵达;两岸猿猴鸣叫不止,快船疾驶而过万重山。

赏析:1、李白在这首诗中有写景、写场景,却抒发自己的兴奋心情。据资料介绍,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受到永王璘冤案牵连,被流放夜郎,当时他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传来消息,唐代宗认定所谓永王璘“叛逆”案是冤案,为之正式平反昭雪,受牵连的李白也获赦书,一时间自然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受,惊喜交加不免,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并诗兴大发,作此“下江陵”。对这首诗,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就是抒发了李白当时的喜悦、兴奋、畅快的心情。

2、那么是不是两岸都有猿猴?当时李白是不是真的自两岸都听到了猿猴鸣叫声?还是只有一边的岸上有猿猴在叫,而李白只是听错了,但这重要吗?听错了又怎么样?甚至就算李白可能故意忽视猿猴在其中一边岸上,但他就不能听成“两岸猿声啼不住”吗?那个时代长江三峡江面上应该不会有很多船,所以很安静,两岸山峰夹峙,或许成形了回音壁,无论从那一边传出猿猴鸣叫声,都可能在空间形成回响、犹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连绵不绝。

3、坦白说,我不太喜欢有些学者的那种抠字眼的考证,尤其对艺术作品,尤其因为抠到一些东西而质疑一个艺术作品,实在很败坏欣赏艺术经典的兴致。所以我从来不读古人的那些考证文章,艺术创作不是科学计算,不是物理数学,不能错一个步骤、不能错一个数字,艺术创作讲直感、讲意识潜意识、讲灵感情感,讲框架、讲布局,讲总体立意、意味、意境,猴子在哪一边,实在没有必要吃饱了撑的去考证南岸还是北岸。

4、昨夜我在那个关于李白的《静夜思》那个床字的提问回复帖子里就说过,李白写诗是属于那种豪放不羁、追求最大限度自由的诗人,不太愿意拘泥于格律平仄,当然也不会愿意刻板的拘泥于猴子们在北岸还是南岸,两岸猿声啼不住,我觉得这句子味道好极了,我就这么写了,你还一本正经的考证正确还是错误,烦不烦啊?我这是写诗,不是在写论文,拜托搞搞清楚好不好?李白要知道有人这么考证质疑他这首诗,说不定会从棺材里爬出来,如此回怼过去。

以上。




何错之有,当前中国5G面对的国际形式,不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也过万重山”的真实写照吗?!




难不成是岸边犬声一片天




没去过三峡.不知道有回音没有?




有回音,故而说是两岸




好看李白字,不听猿声底叫,诗不写错看人错,用意释应用




凡此种种,皆是以理废诗的例子。李白心情大好,所以听到猿猴的叫声都觉得很有乐感。且山谷间本来就有回声,再加上江上的水声,坐在船上根本无法分辨出猿叫是南岸还是北岸。就算李白真的只听到了南岸有声音,作为诗人,他用艺术处理手法夸张地写成两边都有,又有何不可呢?写诗本身就是虚实相结合的。

最重要的是,把“两”改成“南”,整首诗的艺术美感将大打折扣。这里的“两”其实是呼应了前一句的“千里”以及“一日还”,以及后一句的“万重山”。多个数量词运用才让全诗更加朗朗上口,更能显示出作者内心的喜悦。本身一共仅28个字,改一字动全身,这个道理很简单。




鸡蛋里西挑骨头!




说写错了的人可能有点钻牛角尖!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难道正好是三千尺吗?会不会多几尺,或少几尺。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