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司马炎为何要毒死自己的父亲?

2024-03-13 12:39:49 条浏览

没^_




你能不能首先证明司马昭是司马炎毒死的,然后再来发起这个问题。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要入戏太深,剧情再美,终究是戏




看看司马懿的这个懿字,壹次心!




公元249年1月司马懿乘着曹爽及其党羽跟随魏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都城洛阳空虚之机,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摧毁曹爽阵营,夺取曹魏军政大权,位居人臣,一呼百应。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父业,曹芳密谋杀害司马师,但事情败露,司马师废除曹芳,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等同“幕后执政”。司马师病逝后,司马昭继承兄爵位。曹髦深知司马昭之心,率宫廷卫队杀入司马府诛杀司马超,但反被家丁杀死,立曹奂为魏帝,自此司马昭掌握曹魏军政大权。

司马昭分兵灭蜀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咸熙二年,昭中风猝死,享年54岁。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公元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正史记载:司马昭是因为情绪激动,大喜大悲情绪波动而引起中风而死。司马昭灭蜀国俘虏后主刘禅,为试探刘禅是否有野心复国,当刘禅说出:“此间乐,不思蜀”时,司马昭看到刘禅的窝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就死了。野史和《三国演义》中均记载司马昭是被司马炎毒死,原因主要有四:1、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司马家的大权理应归司马炎无疑,但司马昭并不喜欢司马炎,而是偏爱司马攸,司马炎见司马昭要废长立幼,自然是惊恐万分,随起了杀心,有意在酒中下毒,司马昭饮酒之后,中毒而亡。2、司马炎对魏帝垂涎三尺,只要司马昭活着一天,司马炎就无法称帝,司马昭严重阻碍了司马炎进位称帝的进程,司马炎于是对司马昭有了杀心。司马炎五月被立为世子,八月司马昭便离奇死去,死的时间点值得人玩味。3、司马炎在登基之后,追加伯父司马师为景帝,对司马昭却没有任何表示,可见,司马炎父子的感情不好。4、正史的记载只说司马昭中风,但司马昭去世前几天还临幸了一个宫女,身体一直健状,突然病死,未免让人浮想联翩。但野史并不可信,野史上还说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呢!这件事情我真的是感觉很奇怪,一涉及到权利的问题,什么骨肉亲情破裂,同族之间相互残杀,这种事情在民间小说里面什么都有,搞得为了登上一个皇帝的位子不杀两个兄弟,不把自己父母给杀个遍,这都不算事。那我们就稍微说一下,当时司马炎有必要那么着急,把自己的父亲给杀了,然后去登基皇帝位子吗?很显然没有必要!有人就说啦,因为司马昭喜欢自己的幼子司马攸,所以司马炎害怕自己的位子会被自己的弟弟给抢走,才把他父亲给毒死了!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了,首先司马炎认为司马昭死了以后,他就一定会把握朝政,或者是能够直接称帝吗?他有这个必胜的把握,能够取代他父亲,把控朝政吗?司马昭在他年轻的时候一直跟随自己的父亲,包括跟随自己的兄弟,然后最后自己独立带领军队,四处征战,立下不少的功勋,凭借着这些功勋,他才一步一步的走上权利的巅峰,最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可是司马炎没有这样的条件他没有跟随自己的父亲或者是跟随自己的伯伯自己的爷爷出去建功立业他在大成们心里面只不过留着一个司马昭的孩子这样一个位子!说白了没了司马昭,司马炎什么都不是!这个时候她如果去害死自己的父亲,他图啥?除非他是个傻子认为自己杀了自己的父亲狂妄自大,夜郎自大,以后认为自己干什么都可以,但是事实上能够谋朝篡位的能够当上皇帝的,成为开国之君的有几个是傻子?这是第一个疑问。第二个疑问,司马懿还有曹丕,甚至是曹操都是亲眼见证者,将自己的位子留给自己的小儿子,以后会闹出什么样的乱子,所以每次立继承人的时候都是求稳,找一个最成熟稳重的,至少不会受别人牵制的人去当主子。所以说这个时候司马炎肯定是在继承人这个位子上不动的,自己的哥哥就是病死的,自己将来什么时候嗝屁都是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个时候把位子或者说把继承人这个身份交给自己最年幼的那个孩子,那才是对于整个家族的不负责任!万一真出了事情到时候这个孩子不能够处理事情是想引起家族纷争,最后外来势力入侵,这才是真正的大事儿!司马懿一生可以说什么机关都算进了会不说这件事情,不会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干这种蠢事儿?所以说司马昭确实喜欢司马攸,但是只要自己的这个孩子还没有彻底的长大,他是不会把位子交给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的,所以司马炎也根本不可能,因为这个事情去挑战自己父亲的权威,去干这样的傻事情事情。万一败露了万一自己下毒的时候被自己父亲的下人给提醒了,那么事情才是真正的大发了。所以说,司马炎下毒害死自己的父亲司马昭,这件事情纯粹无稽之谈。其实司马炎没有毒死自己的父亲的,致所有有这个历史问题,主要在于在中国现代很多野史里说到司马炎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其实司马炎的父亲真正的死因中风引起的。中风都是因为情绪激动,大喜大悲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司马昭灭蜀国后,俘虏了后主刘禅,他为了试探刘禅是否有野心复国,故意试探他,当刘禅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时,司马昭看到刘禅的窝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就死了。




感觉司马懿一家一代不如一代。




首先,问一下题主,您确定司马炎毒死了司马昭吗?




曹魏权臣、一世枭雄司马懿之孙、一代权臣、大将司马昭是自己在五十五岁时患病而死,历史上并无任何真凭实据证实是西晋武帝司马炎因为皇位之争毒杀了自己父亲司马昭。所以司马炎毒杀其父司马昭只是民间传闻,至今缺乏证据证实一代权臣司马昭是死是于亲子司马炎之手。




司马炎并不得司马昭的喜爱,他的父亲喜欢司马攸,并且有意立司马攸为世子,司马炎深恶痛绝,随起了杀心,有意在酒里下毒,司马昭饮酒之后,中毒而亡,死前双目直视酒杯,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气绝身亡了,而且司马炎并没有一点伤心之意,可见司马昭的起是蓄谋已久的。




司马炎乃司马昭长嫡子,习马懿之长孙。曹魏之国终究成司马之家;司马懿有篡位之心,但终究是曹魏之臣不敢造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终究中风去了篡权之心;司马炎是众官“劝说”之下登基,建国初期对农民耕有田,织有衣及工商兴隆起到一定作用;但晚期还是走不脱皇家的宿命。据史料,司马昭是中风而死,与司马炎无关。司马炎害死父亲不大可能,因为司马炎在曹魏朝中虽有死党,但天下已是司马家的了,害死父亲不见得这么顺当登基。




这个不符合历史事实




权利,还是权利。古往今来为了权利进行的斗争不知有多少,骨肉相残太过于正常了。

司马炎毒死其父司马昭的说法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杀父的动机是司马昭不喜欢司马炎,而偏爱次子司马攸,并有意立司马攸为世子,因此司马炎起了杀心,故意在酒中下毒,司马昭饮酒之后,中毒而亡。死前双目直视酒杯,指着酒杯还没来得及说话便死去,而此时司马炎在一旁侍奉,并无半点伤心,由此判定司马炎杀父。

在《三国演义》中写到,魏元帝想要封司马昭为晋王,司马昭心中很是高兴,回到家里准备吃饭时,突然就中风不能说话了,第二天亲信大臣前来问安,发现司马昭病危已经不能说话了,而且司马昭还当着大臣的面指着司马炎,没说什么就死了。

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司马昭刚刚当上晋王,还没来得急称帝,就突然暴毙,而且什么话都没留下。但是这段记载并没有明确是司马炎害死了司马炎。




司马炎毒死自己的父亲?这从何说起。司马家族从司马炎往前还没有那么乱,当时司马家族对于外人那是相当残忍,但对于自己人那可是如春风化雨一般。如果不是司马家族团结,他们也不可能篡魏自立不是吗?

事实上司马炎篡位称帝的经历和曹丕非常的类似。司马家族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开始了其谋权篡位的篇章。司马懿死后,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接替他的地位成为了司马家族新的带头人。在司马师掌权期间,司马家族的势力更一步得到了扩张。甚至司马师时期还废掉了魏帝曹芳。可见司马师权力之滔天。司马师死后其弟弟司马昭接替了哥哥的权位成为了司马家族新的掌门人。司马昭野心比哥哥更大,同样他也杀了魏帝曹爽,并且更进一步的还想取而代之。但司马昭的计划还没有顺利实施,他就因为中风去世了。之后司马炎继承了父亲司马昭的权位。

相当讽刺的是,当年曹丕篡汉的时候,就是在曹操死后他刚继承了父亲的权利地位之后,就立刻迫不及待的把汉献帝赶下了皇位,自己篡汉登上了皇帝宝座。到了司马炎时期,也不知道司马炎出于什么目的,他篡魏自立的过程和曹丕当年的做法一般无二。同样是司马昭死后他刚掌权位就迫不及待的逼迫魏元帝禅让皇位。只能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了。

之所以有人会传言司马炎杀了自己的父亲司马昭,那是因为司马昭死的很蹊跷,史料记载,司马昭死于猝死。所以很多人认为司马昭是司马炎杀死的。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司马昭猝死不假,但其却是中风猝死。中风导致猝死这一点都不奇怪,在如今社会中风猝死都是常态,更别说古代那种医疗条件极度差的环境下了。这么看来所谓司马炎毒杀父亲就完全是子虚乌有了。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司马炎是司马昭的独子。也就是说司马昭的继承人只有司马炎一人而已。从理论上讲,司马炎杀死父亲司马昭是有动机的。但却完全没有必要。要知道司马昭的权位早早晚晚都是司马炎的,他根本不需要去冒险杀害父亲司马昭。一个不好可能会导致万劫不复。况且当时司马昭的年纪也不小了,就算没有得病也活不了多久了,怎么看说司马炎杀掉司马昭都是欲加之罪。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这事在正史中没有说明,然而正史同样不比演义绝对准确,同样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啊!而唯史书论是很可笑!

近年来个别打着“对历史要有新认识”旗号的砖家,以主观胡闹的言论,抓住一些民间百姓盲目的所谓“要接受不一样的历史”的心态,对很多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三国这个最受民间喜爱的历史首当其冲!尤其是在中国整个古代史上,影响力超过所有古代名臣和几乎所有明君的诸葛亮,自然成为这些人重点针对挑拨篡改的首要人物!

一时间在这些人的观点中,历史上任何一位谋臣,在三国中的随便一位有名的谋士都比诸葛亮的水准高!说诸葛亮专权,乱政和用权术排挤人……

更以24史前四史中三国志作者陈寿的一句无比唐突的:应变将略不是诸葛亮的长处,从而咬文嚼字的说诸葛亮不是个合格的军事家等等!

这些人说凤雏庞统比诸葛亮厉害,说东吴周瑜比诸葛亮厉害,说曹魏任何一个谋士都比诸葛亮厉害!在众多被人为幻觉成比诸葛亮厉害的人物中,司马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司马懿在曹魏得势从而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的决定性原因,不是司马懿或者子嗣司马师,司马昭有多强!主要是第一,魏武帝曹操定下的永不重用司马懿的决定,没有得到魏文帝曹丕的贯彻!第二,曹丕和曹睿两个曹魏英名君主挂的比较早,否则司马懿家族将永远沉寂!

夺得曹魏基业的司马懿又让后代架空屠戮曹氏宗族,孙子司马炎彻底废掉曹魏皇室后总算建立了晋朝,史称为西晋王朝!

西晋存在仅51年,然而从全部统一魏蜀吴,从而三国归晋或三分归一来算,西晋政权仅仅是37年,比蜀汉的废物皇帝后主刘阿斗当政的时间还短!

司马炎更是选择了痴呆皇太子司马衷当继任者啊,所以说西晋在第二帝时已经等同覆灭,这时皇后贾南风创造了后宫干政的乱世,八王之乱加五胡乱华等中国历史的黑暗都是司马懿家族的“杰作”令鞑虏南下进入中国造成全国的空前分裂!

司马懿的后人虽然跑到江南建立东晋,然而已经无法避免司马氏退出历史的必然了!司马懿的后人,更是在东晋被英明的南朝第一个政权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灭掉后,惨遭灭族屠杀!这既是一个报应,又是对司马懿家族对中国历史犯下的累累罪行进行的清算!




西汉末年,原本的布衣将相的阶层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再次形成了地方豪强,虽经皇权着意打压,但是并没有制度性的解决办法,世家贵族的权势越来越强,最终刘秀凭借与世家的合作重新奠定了东汉王朝的统治秩序。因此东汉的统治制度与西汉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最大的特点是地方势力崛起,家族政治再次成为主流,西周王朝的封建制的轮廓再次出现。皇族如果是寒门,其势力威望很难镇住那些世家贵族,这就决定了皇帝必须要通过宗室来控制地方。因此,皇位的继承顺序,也往往是皇室家族内部形成公议之后的结果。这是在政治权力下移,皇权不振时,皇帝能够获得真正权力的根本途径。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

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再来看司马炎的继位历程。可以这么说,司马炎晋封太子位,可能不会那么顺当,可是如果要说他要毒杀生父才能得到权力,这明显不符人情常理,也不符合司马炎的动机取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空穴来风,其原因是其二弟司马攸的存在。

司马攸说起来是司马炎的二弟,可是在宗法制度上是司马师的儿子,因为在他一岁多时,就被爷爷司马懿做主,过继给司马师做了继子。继子与干儿子、义子不同,在宗法制度上,这是有继承权的。如果不是因为司马师死的早,晋室皇位也不会轮到司马昭这一支。

司马懿自然是司马家族的当家人,不过司马家的二号实权人物,却不是司马师,更不是司马昭,而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这位司马孚心系魏室,司马懿行悖逆之举时,他还这样责备司马懿:“你的初心还在吗?”

司马懿原定接班人是司马师,对司马师也是一直当成接班人进行培养的,出仕也比较早。从他的婚姻到仕途,都是司马懿进行政治利益勾兑的重要筹码。司马师早期和夏侯玄、诸葛诞是齐名的名士,在曹叡时期受到浮华案的打击。在曹叡去世后,司马师在司马懿的安排下出仕,并且提升得非常快。在司马家的地位很快就超过了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成为二号实权人物。

(司马孚一口气活了92岁)

在曹爽当政时期,为了和曹爽进行政治利益交易,司马懿同意由曹爽的亲党夏侯玄出任征西将军,驻守长安,成为关中地区的最高军政负责人。曹爽的代价则是,原本由夏侯玄担任的中领军职务,改由司马师继承。相比之下,司马昭并没有当成接班人培养,所以出仕和仕途相对来说都没有司马师那么明显。

传说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的头天晚上,将计划告诉给了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被时人认为是有经国大才),然后派人暗中观察二子的反应。司马师回到房间就呼呼大睡,而司马昭却来回踱步,辗转反侧。司马懿由此认为司马师比起司马昭更有大将风度。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是毫无疑问的接班人,马上就顺利接班了。高平陵政变之后,因为司马师已年过40,却膝下无子,为了避免出现继承人危机,司马懿还提前过继了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给司马师。司马懿做完这一切,自认为安排妥当,安然离世了。

司马师在朝廷当政的这些年,行废立大事,大全独揽,清洗了朝臣中心向魏室的旧臣,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曹魏建国元勋的官二代们,统一了他们的思想,让他们产生未来的安全保障系在司马一家的共识。司马师本身就是名士,威望颇隆,所以做起这些事来,也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眼看着司马家一天天兴旺发达,可是在平定毋丘俭叛乱时,被文鸳夜间袭营,当时司马师正患眼病,情急之下,眼珠竟掉了出来,回到许昌后不久就去世了。

(司马懿悉心栽培的司马师是当时名士)

这年,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才只有七岁。此时,司马家族还没有形成公共权力,单凭世子的地位,没有能力保护整个司马家族的利益。所以,经过家族会议决定,由司马昭接班。可是,司马昭也清楚,这是家族推举的权宜之计,司马师人望还在,就经常跟人说:“天下是司马师的天下,他只是暂时代管,将来是要交给司马攸的”。

司马昭掌权10年,司马家族取代魏室的倾向越加明显。他的长子司马炎也已经成年了,在群臣中也有一些名望。可是司马昭迟迟未立太子,不清楚司马昭是有意等待司马攸再大一些,还是等到司马炎的名望在高一些?司马昭老是这么拖着,对司马炎也是一种煎熬。他作为司马昭嫡长子,迟迟不定大位,对他的名望来说是一大伤害,很难说他心里没有想法。幕僚们认为司马昭为平时说“要把权位交给司马攸”是当真了,因此就劝说司马昭放弃这个想法,确定由司马炎接班。即是这样,司马炎晋封太子位时,也已经是公元265年了,人都已经三十岁了。

(司马昭去世前才立司马炎为太子)

司马昭去世的时候是54岁,按照古人的寿命,这已经不算晚年了。在事未定之际,司马炎自然是比司马攸更合适的接班人。

司马昭掌权时,司马懿一系的其他人的地位都还不算太高,所以司马家的二号人物一直是威望隆重的司马孚。当初在司马师去世的时候,就有人提出由司马孚继位,就是因为司马孚地位更高,政治经验更丰富,更是因为对司马昭不信任,因为司马昭之前的功劳还不够显著。这样,在司马昭去世的时候,司马炎更是不被看好,所以又有人提出由司马孚继位。

以资历而论,甚至司马孚的次子、过继给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为嗣的司马望的资历和威望都在司马昭和司马炎之上。因为司马望比司马师还要年长三岁,到司马昭去世的时候,他已经61岁,正担任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政治和军事经验都很丰富。这意味着,因为司马家族还没有形成公共权力,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并没有完全的把握即合法性成为司马家族的第一顺位接班人。司马孚、司马望都有可能排在他的前面。而且,司马家中司马孚一支的实力这时候远在司马懿一支之上,司马炎并没有把握能够完全控盘。

(司马炎践祚登基)

这在司马炎践祚后,分封宗室的时候,也能够看得出端倪。初次分封宗室受益最为明显的并不是司马懿一支的后人,而是司马孚一支,一时之间一门十王,司马孚被封为安平王,食封四万户,成为最为显赫的宗室。一直到272年司马孚去世后,司马炎重新调整宗室分封,司马孚一家的地位才下降了。这就是因为,司马炎在继位后必须安抚好司马孚,否则他也没有把握控制住局面。

所以,如果从司马炎个人的角度看,最稳妥的方式并不是在公元265年下毒害死司马昭,由自己继位再来受禅为帝,而是先协助司马昭即皇帝位,形成公共权力,由宗法制度确定司马炎的太子位,加快自身文武势力的建设,才能保证他最后顺利接班当上皇帝。如果贸然行弑杀悖逆事,万一信息泄露,司马炎更是没有指望能做上宗主之位,更遑论禅让称帝了。

更何况,司马炎本身还是一个儒学根基深厚的皇帝,德行宽厚,未尝有屠戮宗室之举,对待亲戚们都很好。当然,除了他的弟弟司马攸,这个当年差点让他做不了太子的人。不过,司马攸确实也是人品、学问都很好,深孚众望,在司马炎得病的时候,还有人向司马炎建议立司马攸为皇太弟。这个提议触动了藏在司马炎心底的阴影,因此通过一些手段逼死了司马攸。后来,司马炎也后悔不迭,为了弥补过失,就对司马攸的儿子很好,封王镇守许昌,这就是后来参与八王之乱的齐王司马冏。

(一代贤王司马攸)

综上以上情况,从政治逻辑、利益动机、个人秉性方面,都很难判断,司马炎会毒杀父亲司马昭。人们之所以这么编排司马炎,可能是因为司马炎虽称是开国之主,却将国家治理的很糟糕。他身故后,中原沦陷,十室九空,衣冠南渡,饱受流离之苦的中原士人,又看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皇族之间的血腥屠杀,因此将这故事附会到司马昭父子身上。舍此之外,还有牛继马后之说,无不是编排司马家族的,民间稗官野史,诚不足信。




凭一个三国演义的说法来断定司马炎弑父?三国演义明朝的书啊,写三国的事能有几分可信度?且不说有没有手指司马炎之事,就算有,能说明啥?难道就不能是让心腹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难道就不能是对儿子寄予厚望?司马炎已是太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法理上根本不可能与他争储君之位,司马炎有什么动机犯那么大风险弑父?

自古以来,都是逼不得已太子才会走上造反之路,如汉武帝太子刘据,如杨广,如李重俊。司马炎有什么必要性冒险?哪部史书里记载了他弑父?小说为了增加戏剧冲突,又为了贬低司马氏,这么写无可厚非。咱们当真实历史看是不是太儿戏了?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那本史书上说司马炎毒死了司马昭?????

按照你提问的逻辑,我是不是可以这样问:

司马昭对曹魏的耿耿忠心,连过路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忠臣,为什么有人骂他是乱臣贼子呢?司马昭这样一个能与诸葛亮比肩的绝世忠臣,为什么要承受千古骂名?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司马昭是自然病死的

《晋书·文帝本纪》的记载: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时年五十五。九月癸酉,葬崇阳陵,谥曰文王。

司马昭寿终正寝,与阴谋论无关。

司马炎地位牢固

司马炎当时的身份是晋国太子,妥妥的继承人。没有人能撼动他的地位,他为什么要害死司马昭,授人以柄?

丙午,天子命中抚军新昌乡侯炎为晋世子...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仪。

司马昭当晋公时,司马炎是世子;司马昭当上晋王时,司马炎是太子。司马炎的地位如此牢固,他为什么要去做那样的蠢事?

虽然司马昭曾经想过让司马攸继位,但是群臣都认为司马炎更合适。司马昭当然不会说什么。反正立谁都是他儿子,他也就没坚持。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无后,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于攸。何曾等固争曰: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由是遂定。

司马炎非常宽厚

司马炎虽然不是雄才大略之君,但他却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仁厚之君。大臣当众骂他是昏君,他也一笑而过。这样一个仁厚之君,实在不是能干出弑父这样事的人。

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




说司马炎毒死自己的父亲司马昭,我觉得这压根就是胡说八道。当时司马昭已经年纪比较大了,身体有了很多的疾病,古代人的寿命一般比较短,有七十古稀一说。所以司马昭在那个时候死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司马炎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在三国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兵变,一举诛杀曹爽三兄弟,可谓实际上掌握了魏国的政权,后来的魏国皇帝基本上都是傀儡。司马懿能够阴谋夺取魏国的政权,很大一点原因是活的实在太久了,将自己的对手都给耗死了。不过夺取政权之后,司马懿很快也就死了,司马家的重担就落在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个儿子的身上。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司马家族虽然实际上掌握了魏国的政权,但是名义上还只是魏国的臣子,不是真正的皇帝。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自然就会遭到各种实力派的挑战。同时,魏国的皇室也在一旁伺机而动,时刻想抢回已经失去了政权。面对如此之多的潜在的挑战,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自然处于高度的紧绷之中。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司马家族面对了数次挑战,虽然都取得了胜利,消灭掉了挑战的对手,但是司马师也在对手的战斗中病发而亡。司马昭也同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必须得时刻盯紧朝野内外的反对势力。长期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对身体有很多的不利之处,司马昭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就患上了一些疾病。而且司马家族处于这种地步,事实上除了篡位之外是无法后退的,因为后退只能使整个司马家族粉身碎骨。

司马昭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挑战是魏国皇帝曹髦率领数百人的卫队直接攻打他,虽然司马昭很快就将事件镇压下去,派贾充和成济杀死了曹髦。但是弑君的这种行动,让司马昭成为了朝野内外的公敌,千夫所指。最后司马昭不得不挑起对蜀国的战争,灭掉蜀国来转移矛盾。灭掉蜀国之后,司马家族面临的困境大大缓解,再加上潜在的对手都被一一消灭,司马氏离登上皇位只差一步。

司马昭做好了一切安排之后,这个时候去世也是比较正常的,司马炎很快继承了他的王位,并且道魏国皇帝禅位。至于司马炎毒死司马昭一说,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因为父子双方并没有什么厉害的冲突,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他的一切,完全没有必要如此。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