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如何看待英国小朋友开始用中国数学教材?

2023-08-25 09:08:07 条浏览

不会反思的。1.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是近十几年来经过“论证考查”,结合我国小孩教育特点,而归纳出来的教育要求。2.近十几年,随着教育竞争的激烈,很多社会精英人士既要进行商场、职场的拼搏,又要悉心教育子女,当然感觉压力大。提出快乐教育,既可迎合当今把小孩当宝贝的民众,又可促使这些人放松对小孩教育,享受快乐,实则有淘汰这些小孩。3.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不准设置重点班,提倡“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等,使得这几年的农村中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成了稀罕动物,即使重点本科,比例极微。前几年,曾有某专家教授提出:不准农民工小孩考重点本科以上大学,只允许他们考取职业技术大学;不准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中学,以免带坏工人的小孩。4.英国学生数学运算力差,引入中国教材及教学方式后,进步大,那是他们的国情要求。现在,我国教育界在“不准体罚及变相体罚”,却又不解释何谓“体罚”情况下,快乐教育或许是较好方式。因而,在当今大环境下,不可能会反思“快乐教育”,而只会完善它。当然,若我是教师,都是希望别人孩子进行“快乐教育”,而对自己的孩子则是严厉教育,心里很矛盾。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这些年一直在思考,下面给一些我的看法:

1、英国小朋友开始用中国数学教材,就不一定说明中国教材好。

其实,对比中国教材和国外的教材(美国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我们的教材精炼,很多只是讲了知识点,但是这个知识点如何发散,如何生活化,没有太多的深入的写。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的资源有关,如果像国外那样印制精美的教科书,成本得上升数倍,对于国家也是一个负担。

我大学时候读过美国的课本,后来做教育后,也读过美国的小学课本,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的课本内容,非常的丰富,讲得力求简单,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来。不像我们的课本,如果不用参考书,你想学好高年级的课,几乎是不可能的。

2、中国的教育特点,其实不是教材先进,而是学生的服从,大规模的重复训练。

如果说我们国内教育的一个特色,其实是推崇学生对老师的绝对服从。如果你看过BBC拍的记录片,几个中国老师在英国遇到的种种不适,那么你就知道,其实不是教材问题,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

3、英国人用现在的中国的教材,能够提高成绩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一个后果就是,学生的知识确实掌握得多了。但是,另外一方面,学生的探索能力相应会减弱。同时,另外一个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也会有很大的冲击。

他们是否愿意放弃自我,而听从权威呢?这不是跟他们的信仰相悖吗?

4、快乐教育不管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不是精英的选择

可以说,快乐教育绝对是被精英教育排斥的一种教育方式。如果一个人要成为精英,成为贵族,一定要严格的自律。一个自律的人,有决断力的人,一定需要平时时时刻刻不断的训练,不管是自我训练,还是接受训练。

为什么西点军校出来的人,那么受欢迎,其实就是纪律性,敢于挑战的精神,非常的重要。

快乐教育,是大众的麻醉剂,是普通家庭可以追求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一定不是精英的养成方式。

所以,反思快乐教育,看人的追求,是追求一个怎样的人生?




首先,我想说的是,英国小朋友开始用中国数学教材,这是一件好事情,表明了中国在数学基础教育方面的领先地位,但是,也没有必要亢奋,因为,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中国中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基础知识确实强于英美国家,但是,中国中小学生在开拓思维和发展创新方面,比欧美中小学生还是有差距的。

也就是说,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数学教育,各有所长。英国教育既然可以虚心吸收中国教育的优点,那么我们也应该着力学习欧美教育的长处。

再说说快乐教育。

我一直觉得,素质教育不等同于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是指重视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开发和锻炼,不要只重视中考、高考的那几门重点科目。

而所谓的“快乐教育”是什么呢?很多人的论点就是,要还给孩子童年,要让孩子以快乐为主。

但是我们知道,学习有时候其实就是一件苦差事。刷手机、看电视、逛淘宝,都比学习要来得轻松。可是无论学生还是成年人,不学习就不能进步。

快乐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追求快乐,而放弃吃苦和坚持的精神,就是本末倒置了。




是该反思近些年所谓的快乐教育了。

这些年,中国的教育都被骂惨了。相反,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却在国内兴行。现在,英国的小朋友已经开始使用中国的数学教材,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些年来许多的国人都在数落自己国家的教育这不对那不行的,却不曾看到我们的国现在有了多少新科技,新技术,不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国防,都已领先世界各国;我们的国现在有多强大,我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但是,这些强大的背后都是教育的功劳啊!

自从奉行所谓的西方快乐教育,整个社会都为之疯狂了一样。打不得骂不得罚不得,孩子作业太多了不行,书包太重了不行,学得兴趣班多了更不行……可是只要快乐就行了吗?我一直想不明白,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教育怎么一定就是快乐的?我相信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在。没有痛苦,怎懂教育?

都说国外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都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

看看,教育哪里只会有快乐?该罚的罚,该揍的揍,然后该做什么做什么。所谓的快乐教育实质上就是一场骗局,快乐教育都是平民百姓在用,而精英教育根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中式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这是一个教育发展进步的过程,但我这里说的素质教育并不指我们目前有些地区的小学阶段所说的快乐教育。下面我想谈谈我对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一些浅见。

首先,这个问题讨论的背景是英国正式引进了中国的数学教材。那么各位,您了解过他们引进的是哪一个地区的教材吗?答案是上海。那么我们就说一说上海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上海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他们所采用的教材和采取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为前沿的素质教育的产物。所以说英国引进上海的教材是教育融合和教育发展的一个体现,并不是说就是中国的传统中式教育,或者我们说的应试教育战胜了素质教育。

第二、我们再说说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快乐教育。我们现在最常说的就是教育教学要符合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可以见上图。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不仅仅是学会学习方面的自主发展,还要有社会参与和文化底蕴。那么什么是快乐教育?我个人认为现在有很多地方的小学教育都狭隘理解了什么是教育的快乐。快乐教育不仅仅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比如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还有一点是学生在学习后体会到的快乐,就是我们说的落实,学生通过课堂他学到了什么。学会的东西带给学生的成就感也是一种快乐。

第三、我们该不该反思现在的快乐教育?答案是应该。我们现在践行的快乐教育是不是就是西方国家在贯彻的快乐教育。我觉得我们只是学到了形似,并没有做到神似。我以英国的伊顿公学为例。伊顿公学伊顿公学是一座古老的学府,由亨利六世于1440年创办。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排名全英前十。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学生成绩大都优异,被公认是英国最好的中学,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也是英国王位第二号继承人、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真正好的教育不仅仅就是形式上的快乐,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去抓住这种教育体制的精髓。

笔者认为,不管是中国引入国外的教育方式,还是其他国家学习我国的教育理念,最后都应该结合本国的实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先来谈一下中国数学教材引进英国与快乐教育的关系,我想这个问题首先要阐清,英国引进的只是数学教材,不是我国的教学模式。教材是老师上课的课程内容标准,不是老师的课程设计。接下来谈四点:

英国为什么要引进我国的数学教材?

2009年上海组织学生参加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验中,夺得数学、阅读、科学三项第一,“震惊世界”;2012年上海学生再次夺冠。可见,我国的数学教学是具有价值的。之后全球许多国家都对我国的数学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去年还有一个纪录片专门记录我们国家的几名老师去英国学校任教的经历。

那么在这次测试中,英国的结果如何?测试结果令人尴尬。英国没有任何科目进入前20名,数学排名26,阅读排名23,位居中等。这项测试结果显示,英国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英国学生与上海学生数学能力的差距达到惊人的24%,这种差距就好比英国AFC温布尔登足球队与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队之间的差距,几乎是无法弥补的。

中国勤奋的学霸如何产生?对于一直推行西方教育的国家来说,具有哪些借鉴价值?总体来看,英国引入中国的数学教材不足为奇。

素质教育并非“快乐教育”

我国一直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它不仅仅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包括学生的体质、身心、道德、思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我不过多讲。

中国能否推行“快乐教育”?

我想提问者的快乐教育指的是完全以快乐为主,努力让学习变快乐反而因此模糊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吃苦的事情的概念。是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味”的理论相悖的教育。

那我们先来定义何为快乐?假设“快乐教育”的专业名词是存在的,其中的“快乐”绝不是指只为了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情绪上的短暂快乐,活跃气氛,让教学、学习看起来轻松,却不够深刻的教学改革。它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通过学习,解决自我困惑,建构思想的从而获得成就感,以及精神上满足的快乐。

“快乐教育”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冲突吗?

其实不冲突,要看站在哪一个角度去理解。也许你会认为一个通宵熬夜学习的孩子很辛苦,但如果孩子本身是热爱学习的,那么她身体上也许会感到疲惫,但内心是愉悦的。就好像一个热爱足球的少年,一个周末都在踢球,累的大汗淋淋却很快乐一样。

那么“快乐教育”可以推行吗?快乐还是痛苦关键在于一个人的自我感受,教育最大的目的就是鼓励一个人可以主动学习,增加学习的动力。当他们愿意自主获得知识,并愿意付出艰辛,那么快乐还是痛苦在他们来看就不重要了,他们已经找到了学习的真谛,也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




有个朋友夫妻俩都在国外学习,两个孩子寒假准备回来,朋友早早就让我帮他联系给孩子补数学的机构,对此我很是不解,调侃他孩子在国外快乐学习,他干嘛放假了要把孩子送回来受苦,他笑着说:“必须要补一补,补一下孩子的成绩还是明显要好很多。”和他聊了孩子的学习以及国内近些年的快乐教育,他说国外的快乐教育也不是咱们现在理解的快乐教育,也不是一再推崇所谓的自由发展,跟国外的孩子要成为精英也得玩命的学,哪有人轻轻松松的成功。朋友说国内现在有点走极端,倡导快乐教育的太过于看重快乐,把教育淡化的太过了,而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完全忽略了快乐,只看到了压力,于是孩子真的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为了考名校大人小孩都得脱层皮。

我比较认同朋友的看法,英国的孩子学习中国的数学教材,不是英国颠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是放弃了所谓的快乐教育,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在保持本真的前提现依旧要好好学习,但是绝对不是地狱式的,不是我们把学习看成一切,让家长和孩子觉得暗无天日。记得有一次参加孩子幼儿园的家长会,有一位家长大发雷霆,嫌老师给自己的孩子教《弟子规》,他说自己把孩子送进公办幼儿园就是洗完孩子在幼儿园三年啥都不学就是纯玩,这位家长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反击,确实,保持童年的快乐是必要的,但是绝对不是啥都不学,古代的孩子不是一样到了启蒙之时也要开始读三字经和弟子规。

所以说,啥都要合适最好,更何况我们培养孩子呢!




没有只有快乐的快乐教育,也没只痛苦的痛苦教育。一个人如果未能从读书学习中得到快乐,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那么这个人除了童年外,将一辈子都不快乐!




因材施教是全球性的难题。我觉得英国也是在寻找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教学模式,模式中离不开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从中文的角度理解和学习数学相对容易些,中国有一些特有的理解数学的方法。或许英国可以从中国的数学教材中借鉴并改良出适合英国孩子的教学方法。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