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为什么说髡刑是最具有侮辱性的刑罚,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2023-07-17 10:46:29 条浏览

o




这事要发生在别人身上我还真不信,但是要发生在咱老朱身上,那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咱老朱是一般人?几千年早已经被人们遗忘的殉葬制度,又在咱老朱手上恢复了,你能说啥,只能说咱老朱有才华呗!一个贪污案,你要放到康熙手上,能杀十个人,那真是大开杀戒了!可是要放在咱老朱手上,杀上万把人那都不叫个事儿。有人可能说,那是咱老朱眼里容不得沙子,咱老朱心里装着百姓,咱老朱铁腕治腐!得得得,你说啥都对,反正又杀的不是你家人!

那大功臣,咱老朱亲手拿鞭子把他抽死,亲手拿弓箭射杀大臣,你今出了门上了朝,能活着回来那都是咱老朱给你开恩了!

对待儿子,咱老朱也是不走寻常路,还给儿子弄个髡刑,就是头发胡子全给剃了。有人说,剃胡须好啊,反正我天天都要刮胡须,正好我还省了事了!那你试着把关公的胡子给剃了你看一看,你看关公敢不敢跟你玩命!

反正你要是跟老朱这个人待一块儿,你就别想有个安稳日子,他给你阴一下阳一下,做你朋友已经很恐怖了,而他是你的君主,你说这种人妖,让人可怎么活哟!所以鲁迅感慨,看一下古代人过得日子,那真不叫人过得日子!




髡刑【kūnxíng】

髡刑是中国上古五刑之一,为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对他的一种羞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流行;因为佛教徒是剃光头的,而且又不结婚,世俗社会认为是大不孝行为,所以当时的人蔑称他们为“髡人”。

髡刑源于周,王族中犯宫刑者,以髡代宫,即断长发为短发。至秦时,失去了这一性质,成为一种剃除受刑者须发的刑罚。蓄发留须是中国古代男子的正常状态,此类刑罚采取的是将罪犯的发须强行剃除,使罪犯感到痛苦。

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朱元璋子嗣旺盛,一生更是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被他处以髡刑的是第十子:朱檀。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第一次进行分封,出生仅2个月的朱檀便“子凭母贵”被敕封为鲁王。而朱元璋对这位儿子,经历了喜欢到憎恶。幼时,儿子朱檀能够好文能诗,谦躬下士。1385年,刚年满15岁的朱檀便前往封地兖州就藩。而汤和之女16岁便被嫁给了鲁王朱檀,并被封为鲁王妃,当真是郎才女貌。

这位儿子在就藩之后刚开始还算兢兢业业,遵守礼法,不逾规,但后来他却与妻子喜欢上了炼丹之术。更是因为修炼丹药,服用金丹,导致双目失明。

朱檀夫妇二人,听信一江湖道士言论,若想炼制成仙丹,必须需要100个8岁的阉割男童。这夫妻二人,开始大肆搜罗男童。导致兖州地区偷盗男童成风,更有甚者他们还派人直接去抓。一时间,民怨鼎沸。朱元璋听闻之后,雷霆大怒,便派遣禁军前去捉拿。而此时的禁军首领乃是朱檀的二舅郭英。在他的授意之下,朱檀便将罪责尽数推给了王妃汤氏。大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将汤氏处以凌迟极刑,后来因为众人求情,才改为赐死。

朱元璋对朱檀则选择了以髡刑处罚。被处以髡刑的朱檀,回到封地后,干脆破罐破摔,沉迷于修仙炼丹不能自拔,结果在洪武二十二年,服食金丹,毒发而死,年仅20岁。

朱檀的墓葬

1969年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尚寨村的北边,考古专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座明代藩王墓,古墓的主人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的墓葬。

墓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木匣,木匣四周贴有金花纹,由于年代久远上面贴的金箔大多都脱落了!木匣中装着一个木印上面写着“鲁王之宝”。

在后室棺床东侧的地面上的朱漆木箱,里边居然装着一件令人震惊的宝物,一顶“九旒冕”。冕冠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最隆重和正式的冠饰,而在明朝规定只有亲王才能享用九旒九珠,这件九旒冕前后共重着九道旒,每道旒上有九颗五彩珍珠。

从这些陪葬品中可以看出当年这个鲁荒王朱檀的日常生活是非常的讲究,甚至可以说是奢靡,数百年因为一个“荒”字的谥号;很多人认为朱元璋很不喜欢这个儿子,殊不知他对这个英年早逝的儿子还是感到惋惜和心疼,所以才允许他下葬的时候厚葬,其实这些陪葬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折射出了一位父亲对英年早逝儿子的那一份疼爱之情。




守仁君有话说

自古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而这髡刑,就是把你的头发胡子都剃光。在古代,髡刑、墨刑都是对人体伤害小,但是对精神损害极大的刑罚。

而老朱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亲儿子施髡刑呢?为什么不直接剁碎了喂鱼呢?

这里说的儿子是它的十子朱檀,这玩意可真不是个东西。

他生于洪武三年,是朱元璋非常宠爱的妃子郭宁妃所生,子凭母贵,他生下来不到三个月,就被老朱封为鲁王,封地在兖州。

14岁时娶汤和之女,16岁就藩封地。本来这货的人生是成千上万人想都不敢想的,可偏偏这货吃饱了撑的作死,年纪轻轻就开始怎么琢磨长生,开始学习炼丹。

一次其愁眉不展,汤氏问其原因,这玩意不知道听谁说的,想炼成长生不死丹需找36名童男童女的肉做药引,可是这种东西去哪里寻,有钱也没人卖啊。当时这孩子还比较单纯,没往歪处想,不过这汤氏可不愧是将门“虎”女啊,居然教唆他丈夫去偷童男童女来。

说干就干,他们夫妻二人命王府家丁在兖州范围内四处偷小孩。一时间兖州频繁发生小孩丢失案,搞的是人心惶惶。

这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遂派人下去严查,没想到一查就直接查到朱檀这了。面对被搜出来的皑皑白骨,他们夫妻二人只能认账。

老朱真的是火冒三丈,立刻下令砍了儿媳妇。不过对于儿子老朱就舍不得了,毕竟是亲生的,只对他处以髡刑。

不过守仁君认为这髡刑是用来折辱人的,对这种禽兽而言,你就全把他浑身上下的毛都给剃了也没用

(朱檀墓)

果然,虽然此事之后朱檀收敛了很多,但是其还是沉迷于炼丹成仙,几年之后,因为磕药太多汞中毒死了,死的时候就20岁。




髡(kūn)刑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剃去犯人的头发和胡须。

大家知道世界上针对某一民族整体的最大刑罚是什么吗?那就是髡刑。

清军入关之后,为了在心理上对天朝上邦臣民进行震慑,在全国开战了声势浩大的“剃发易服”运动。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强迫汉族人剃掉自己的头发,只把脑袋后面相当于铜钱大小的地方的头发保留,并扎成辫子,这叫做“金钱鼠尾”。

不但如此,满人还让中原人士脱去原本的华夏服装,改穿满族人的马褂和长袍,显得十分另类。

这个剃发运动其实就是我国古代五刑之一的髡刑,但是满人首次将它实行给一整个民族,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实行殖民统治,对华夏民族进行同化。

在我们古代汉人的思想观念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也”。也就是说,身体上的毛发是父母给的,不能轻易损毁,不然就是不孝的表现。可是清朝统治者不管这么多,强行剃发,摧毁汉人的心理防线,然后让其变成奴才。

所以说在古代,对于汉族人来说,髡刑是一种很残酷的刑罚,不亚于死刑。有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案例,那就是曹操在行军途中,他的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曹操作为统帅,虽然免除了自己的死刑,但是他割掉了自己的一把头发来代替死刑,以消除自己的罪过。

当然,髡刑的历史很悠久,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但那个时候很有意思,因为那个时候有些犯罪必须处以宫刑,王族犯罪了也是如此。周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王族,就发明了髡刑,将犯罪的王族割短头发来代替宫刑。

关于髡刑的故事,我们来说说朱元璋的儿子朱檀。

朱元璋最喜欢的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朱标,另一个就是第十子鲁王朱檀。朱檀的母亲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宁妃,当年朱元璋还在红巾军的时候,郭宁妃的父亲郭山甫给朱元璋看相,说他贵不可言,便让自己的三个儿子郭兴、郭英和郭德成去辅佐朱元璋,还将郭宁妃送给朱元璋做妾。

后来正如郭山甫所言,朱元璋当了皇帝,他的三个儿子也因为征战有功,被封侯拜将,而郭宁妃也因为患难之情而受到朱元璋宠爱。正所谓爱屋及乌,郭宁妃的儿子朱檀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了朱元璋的格外厚爱,仅仅两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封为鲁王。

朱檀小时候十分不错,文章写得好,诗作得也不错,而且为人谦虚,礼贤下士,颇受大臣们的好评。

朱檀十四岁的时候,朱元璋就将汤和的女儿嫁给了他。到了朱檀十六岁的时候,他便带着妻子汤氏前去自己的封地兖州就藩。在来到兖州之后,朱檀开始表现还不错,遵纪守法,规规矩矩,与当地官员的关系也挺好。

可时间长了,富贵病就来了,百无聊奈之下,朱檀恋上了炼丹。炼丹不但费钱,吃了丹药对身体的损害很大。可是丹药能让人快活似神仙,传说还可以长生不老,这是朱檀痴迷的原因之一。

朱檀找了很多道士来陪自己炼丹,有个道士告诉朱檀,需要36个童男童女之肉方可练成仙丹。朱檀是个善良的孩子,开始的时候不忍心这么做,于是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汤氏。

汤氏为了迎合朱檀,主动把这件事揽了下来。原来,鲁王府家仆众多,有些身手还不错。汤氏告诉朱檀,只要让家仆去投小孩即可,神不知故不觉。朱檀半信半疑,就答应了汤氏。

不久之后,兖州城里频发小孩失踪的事件,全城闹得沸沸扬扬,官府门口报官的队伍排得很长。兖州知道事情很严重,便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朱元璋听说此事之后,就排了一个钦差下来查案。

钦差来到兖州之后,在鲁王府附近发现了很多孩童的尸骨,经过明察暗访,确定了鲁王夫妇的罪行。朱元璋得报之后,命人将鲁王夫妇二人押解回京。朱元璋那叫一个气啊,在恨铁不成钢的同时,也怪自己太溺爱朱檀这个孩子了。

这件事情的影响很恶劣,不杀几个人不足以平民愤,朱元璋便将汤氏和那些参与偷孩子的家仆处死。但是朱元璋不忍心杀掉自己的爱子朱檀,便想了个办法,将朱檀处以髡刑,以代替死刑。

朱元璋这么做除了保朱檀一命之外,其实也是在告诉朱檀,一定要遵纪守法,不然就是个不孝之子。朱檀在被剃光头发和胡须之后,在京城待了几天便被朱元璋放了回去。

原以为经过这件事之后,朱檀会闭门思过,改过自新,可是朱檀却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偷偷继续炼丹。没过多久,朱檀就因为服食丹药中毒身亡,年仅20岁。

朱元璋听到朱檀死去的消息之后,悲愤交加,痛不欲生。但是这又能怪谁呢,朱元璋对待功臣可以大开杀戒,但是对待自己儿子却过于放纵。朱檀本性不坏,如果朱元璋能够严加管教,也不会落得个中毒而死的下场。




髡(kūn)刑,是中国古代刑罚之一,是将人的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

今天我们可能会觉得诧异或者难以理解:剃头发很正常啊,怎么成为刑罚了呢?

这与古代汉族文化理念有关。

例如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孝经》,反映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其中有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

《孝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之一。儒家伦理思想认为:孝是诸德之本,无论国君还是平民,都应以“孝”立身。

因而,儒家这种对待“身体发肤”的思想观点也深刻影响着后世:人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损伤,爱护身体,就如同敬爱父母。

由此,古人很珍惜头发、胡须。例如古人无论男女,若取下冠帽、簪钗等,都是一头披肩及腰长发。

而且古代男人也以胡须长为美,例如关羽被誉为“美髯公”。

于是,古代刑罚里专设了“髡刑”,对于轻刑犯人,剃光其头发和胡须,在外表上与常人有所区别,也即从人格上进行羞辱,以示惩戒。

再严重点,就是墨、劓、剕等,损害犯人的身体外表。

显然,髡刑的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由此,有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髡人(被剃去头发的罪人)等说法。

《晋书﹒陈寿传》中记载: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

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蜀汉大臣马谡的参军,由于马谡失守街亭被诸葛亮处斩,陈寿的父亲受牵连被处以髡刑。

至于题主说的明太祖朱元璋对儿子施以髡刑,是指朱元璋第十子朱檀。

明朝初年,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皇十子朱檀被封为鲁王。

朱元璋的儿子多达二十多个,对朱檀颇为喜爱。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也就是朱檀15岁时,朱元璋将明朝开国名将汤和的女儿许配给朱檀做王妃。同年,朱檀夫妇就藩于封地兖州府。

不料两年后,鲁王妃汤氏病逝。于是朱元璋将汤和的另一个女儿许配给朱檀做继妃。

朱檀自小在皇宫中长大,骄纵成性。到了封地之后,天高皇帝远,少了约束,青少年贪玩的心性自由散发,骄奢淫逸,干出了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鱼肉百姓,名声败坏。

在京城的朱元璋获知后大怒,下令对朱檀处以处以髡刑,以示惩戒。

明朝时的刑罚种类很多,髡刑已经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象征性刑罚。何况朱檀贵为皇子、藩王,更不可能轻易入狱服刑。

朱檀受到髡刑之后,也并未重视、自省。不久故态复萌,继续放纵自我。

尤其是他迷信于服食术士的仙丹,认为可以强身健体、长生不老。

不料,由于服用金石药过度,朱檀的身体状况迅速恶化,在20岁时病逝。

朱元璋非常愤怒,以朱檀生前荒诞不经的行径赐其谥号曰“荒”。因而史称鲁荒王。

随着时代的发展,髡刑后来被废除。

到了现代社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的观念也逐渐被摈弃,修剪头发、刮体毛,成为男女清洁身体、提升个人形象的日常习惯。

有的人还标新立异,会搞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造型出来。




髡(kun)刑,先标注一下拼音,不然有些朋友不会念,直接就不看了。

为什么说髡刑是最具有侮辱性的刑罚,那得先说下什么是髡刑。

所谓的髡刑是指剃光犯人头发和胡须。

看起来好像这个刑罚对犯人的伤害并不大,那怎么说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呢?

因为这个刑罚的打击是在精神层面的,而且是暴击10000点的那种。

要知道,古人,对头发和胡须的保养是非常重视的,更不要说随便剃掉了。

这里插一个知识:中国最早的剃头匠诞生在清朝,为什么,因为满清要汉人剃发蓄辫。在这之前,汉人是不剃头的,了解了吗?

尤其是明朝,比如张居正张大人,那就蓄了一把漂亮的胡子,可招女性喜欢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

所以,受了髡刑的男人,一张脸光秃秃的,走在大街上,显得与周围的男性截然不同,这就是侮辱,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人的不体面。

朱元璋这个皇帝,真的发明了很多刑罚,不知道他哪来那么多创意。

朱重八有个儿子叫朱檀,排行第十,朱元璋对朱檀的喜爱仅次于长子朱标。

朱檀生下才两个月,就被封为了鲁王。

朱檀长大后,取了汤和的女儿成婚。十六岁那年,朱檀就带着自己的老婆汤氏去兖州,也就是朱檀的封地,就任藩王了。

可能是日子太逍遥,有大把的时间没地花,小夫妻俩很快就各自发展了兴趣爱好。

汤氏喜欢浓妆艳抹,把自己搞的妖里妖气的。这个其实没什么,女人谁不爱美,何况汤氏这种将侯子女,皇室媳妇,为美花点钱,正常。

朱檀呢,喜欢上了明朝很多贵族的兴趣爱好,修长生,炼金丹。

这一天,汤氏精心打扮去给朱檀看,却发现自己的鲁王殿下正闷闷不乐。

汤氏自然关心的问丈夫何时烦恼。

原来是朱檀炼丹时缺少了一种原料,这原料非比寻常,乃是“童子肉”,要用36名童男童女的肉来做原料。

于是小王爷就发愁了,他虽然有钱,但是人家也不肯卖给他啊。

要说这汤氏也不是什么正派女子,居然给朱檀出了个主意:偷孩子。

两人一拍即合,于是,王府派人四处去偷孩子,一时之间鲁地到处传出丢小孩的消息,恐慌的老百姓四处告状,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重八派“钦差大臣”亲自到鲁地查案。

通过蛛丝马迹的追查,目标最后锁定到了鲁王府,等“钦差”命手下一搜,发现了许多儿童的骸骨。夫妻二人无法自圆其说,只好全部招了。

把两个人押到南京后,朱元璋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的儿媳妇汤氏给砍了。

对自己这个儿子,残酷的朱元璋实在是下不去手,可见他真的很喜爱这个孩子。

最后,重八想了个辙,对朱檀施以髡刑。

这样,既保住了朱檀的性命,又确实狠狠惩罚了朱檀,给了下面一个交代,也给了朱檀一个教训。

不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朱檀四年后,就因吃金丹把自己吃死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髡(kūn)刑就是把头发给剃光了,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人是非常讲究孝道的,典型人物嘉靖时期的清官海瑞,就是个孝顺过头的孩子。既然古人讲究孝道,而头发又是父母传给你的,那古人自然是对头发非常珍爱。

三国时期关云长留了一嘴长胡子,可不是因为没剃须刀的原因,而是因为他觉得好看!而且将胡须也列入了受保护的行列当中。所以在古代把人家头发给剃了,确实是极大的侮辱。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惩罚自己的儿子呢?

最是无情帝王家,朱元璋的十皇子朱檀简直不是个人。

据传说,这位朱檀十五岁便跟妻子汤和的女儿汤氏一起,被安置到了自己的封地山东兖州,这属于正常安置,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朱檀这个人不知道跟谁学来的炼丹之术,他对丹药甚至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不断炼丹吃丹药,希望长生不老。

如果他自己在家作践自己,那也就算了。可是他不知道从哪个妖道那里听说,有一味丹药是可以长生不老的,但是必须要用童男童女的血肉来炼丹。这可就麻烦了,大明朝开国以后,是太平盛世,谁会愿意卖儿卖女呢?

朱檀和老婆汤氏商量了一下只好想办法去偷了几十个孩子回来炼丹。这种畜生行为简直应该千刀万剐。后来东窗事发,朱元璋气得想杀人,果然就把汤氏给杀了。但是朱檀虽然是畜生,可也是自己生的,朱元璋舍不得,就给他实行髡刑,以此代替死刑。

对朱檀实行髡刑的原因,可信度高吗?

这件事的可信度并不高,但是足以说明一件事,朱檀是一个荒唐的人。因为朱元璋在杀掉汤氏以后,将朱檀的鲁王封号,改称了鲁荒王,表示他是一个荒唐的王爷。帝王之家真的可以胡作非为,难怪千百年来出一个包青天,大家就要传颂千古了。

如果这个时候有大臣建议杀掉朱檀的话,相比朱元璋要先杀了这个大臣全家了。我认为朱檀的确是荒唐得很,也一定是闹出了人命案子,甚至可以说汤氏在这件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朱元璋可以不顾汤和的面子,杀掉汤氏。

朱檀虽然荒唐,可是如果他真的这么害死了几十个童男女的话,朱元璋没有理由就这么罢休,因为朱元璋对待老百姓还是不错的,他也想做一个明君。

朱檀被实行髡刑,并不是因为他违反了自由限定。

在野史当中,还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是朱檀在吃丹药的时候,伤到了眼睛。后来他就到城外找了一个房子修养,结果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朱元璋十分生气,所以就杀掉了汤氏,给朱檀实行了髡刑。这种说法就非常不靠谱了。

因为朱元璋当时对皇子皇孙们的要求远没有那么苛刻,他只要求这些皇子们不允许打扰各地的官府,出入城池是相当自由的。那么这种说法为什么会出现呢?主要是明朝后来的诸侯王制度决定的,因为朱棣是诸侯王造反成功,他知道当年的诸侯王待遇高权力大,还拥有自由,所以必须要进行限制。

所以朱棣要求所有诸侯王不准出自己居住的那座城池,而且受到了严格的监管。这就相当于软禁了,如果朱檀活到了朱棣做皇帝的时候,那出城转一圈,回来肯定要被杀掉了,因为有谋反的嫌疑啊。可是朱檀在朱元璋时期就死了,所以压根就不会受到这种自由上的限制。

朱檀自作自受,二十岁就吃丹药给吃死了。

古人的愚昧程度,还是相当严重的。他们真的认为丹药可以长身不老,以至于历代帝王都在尝试炼丹。秦始皇让人炼丹想要长生不老,明朝嘉靖皇帝就是炼丹的,清朝雍正皇帝也是著名的炼丹大师,结果也都五六十岁就去世了。

千百年来有无数的教训,可朱檀还是认为有办法长生不老。所以朱檀被惩罚了以后,依旧回来耐心炼丹,结果因为服用了大量丹药,导致身体急剧恶化,二十岁就去世了。

这么一个荒唐的王爷,如果不早点死的话,等到朱元璋去世以后,就更加没有人敢惩治他了,所以他的死或许是给那几十个童男童女偿命的。

总结:朱檀被实行髡刑以后不久,便因吃丹药过多而死。

有人说朱檀是为了炼丹药,杀了三十六个童男童女,所以被朱元璋实施了髡刑,而他的妻子汤氏也被赐死。

这件事的可信度并不高,因为史料上没有相关记载,不过野史不会空穴来风,朱檀和汤氏一定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以至于爱民如子的朱元璋都忍不住了。

朱檀被实施髡刑,绝对不是因为皇城限制他的自由,他却公然跑出去。朱元璋时期的诸侯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朱檀本人因为大量服用丹药,被惩治以后,依旧回家炼丹吃丹,结果二十岁就病发而亡。




中国古代残忍的刑罚有很多,大多数都是针对于身体,给受刑的人造成痛苦的,这些都是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举措。除了斩首等针对肉体的刑罚还有很多是耻辱性的刑罚。

耻辱性刑罚由来已久,早在尧舜禹时期还没有国家秩序的时候,那时候自然条件恶劣,部落之间经常为了争夺资源和领地发生战争。对于敌对部落的战俘来讲,统治者往往采用肉刑的方式对他们身体器官和四肢进行残害,而在部落内部,统治者往往通过象征性的刑罚惩戒族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落团体随着国家建立走向消亡,中国开始形成了以地域为中心的国家单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开始采用严苛的法令条文约束民众,髡刑在这个时候也出现了。

所谓的髡刑就是将人的毛发去除,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极大发展,传统的文化理念产生了耻辱和荣誉两种心理认同,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耻辱事件成为不光彩的代名词,而且为社会民众所不容,在这个时候髡刑对受刑之人有非常大的影响。

古人非常重视头发和胡须,在传统思想中,人们一般把头发看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就如同身上的血液,手脚等器官一样,不能缺少。

由于古代医学不发达,在人们的认知中,头发不光是普通毛发,因为头发可以再生,被认为是整个人的精气所在,一旦头发遭到损坏,身体也会随着头发产生折损,生命健康相当于受到了威胁。

而且古代迷信的说法,头发是灵魂的栖息地,也可以作为人身体的代替品,在中国古代,如果家里有病人久病不愈,病人的儿子就会向上天祈祷用自己的寿命代替病人,还会剪下自己的头发代替自己的身体来献给上天。在很多电影里,也有道士用人的头发来施展法力的桥段。

对髡刑的认识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受到髡刑的人,头发会被全部剃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髡刑是将人的头发剃掉一部分加以惩戒。

古人无论男女都留长发,用国家推行的法律手段对犯人进行强制剃发,这种刑罚对犯人来说是非常大的精神折磨。髡刑作为一种刑罚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剃掉人的头发,主要是对犯人进行精神上的打击,还能给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

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认为髡刑要轻于伤害肢体的肉刑,但重于鞭打。按照当时的观念,髡刑让人失去的是父母遗传身体的一部分和人体的精华,受到这种刑罚不仅会被认为是不孝,自己的生命也会受到伤害,如果被剃掉的头发落入敌人或鬼怪的手中,也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而被鞭打只是一时的肉体疼痛并不会有这么多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提到过,曹操率领大军出征路过百姓的麦田,曹操下令:士兵不得践踏百姓的麦子,否则军法从事。

但是曹操的战马却踩坏了不少麦子,曹操就割掉自己的头发代替首级,这个故事正好反映了古人看重头发和头发可以代替人作为牺牲的传统习俗。

这种刑罚对人们的震慑作用持续到了魏晋南北朝,因为在晋朝的时候,中国佛教信众逐渐增多,佛教的僧人都没有头发,这种光头形象被人民群众逐渐接受,因此产生了新的文化认同,再加上梁武帝在位的时候,以皇帝之尊剃度出家,在百姓心里,佛家弟子剃度似乎和中国传统的空髡刑不是一回事,因此百姓们对剃掉头发没有那么多抵触心理了。

这个刑法逐渐与时代脱节,就算有人受到髡刑,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达不到预期效果,再加上统治者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就将这种刑罚废除了。

后来髡刑这种刑罚在之后的朝代中也有恢复,但效果总是不如当初。一直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也接受过髡刑,他就是当时的鲁王朱檀。

朱檀是朱元璋的第10个儿子。这个儿子可以说是英年早逝,朱元璋给他赐了谥号叫荒,他就是历史上的鲁荒王。用贬义词做谥号属于对这个人的恶谥,到了明朝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贬低的恶谥,但朱元璋对这个儿子用了如此恶毒的字眼作为谥号,实在令后人难以启齿,由此可见朱檀做的事情确实让自己的父亲大发雷霆。

朱檀出生于洪武三年,他的母亲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娘娘生的,这位郭娘娘的哥哥就是大明的开国功臣郭兴。朱檀出生之后,朱元璋第一次大封诸王,当时朱檀刚刚满月,就被封为鲁王,由于年纪太小,无法出席册封典礼,朱元璋还安排专人抱着朱檀去参加典礼。

朱檀长大之后,朱元璋就开始考虑朱檀的封地了,当时朱檀的几个哥哥都被派往边境,但朱檀是朱元璋的小儿子,朱元璋对他还是非常宠爱的,把他封到了山东境内,还把开国元勋汤和的女儿嫁给了他。

汤和是朱元璋的老战友,也是朱元璋比较信任的人之一。朱元璋建国之后,对功臣们进行过多次血腥清洗,只有汤和,郭英,耿炳文三个人能幸存下来。

在明史中记载朱檀娶了汤和的两个女儿,但是按照明朝的法律,高官贵族的女儿嫁给亲王之后,不能再将第二个女儿嫁给亲王,这样是违背法律的,但朱檀娶了汤和的两个女儿,因为汤和的大女儿,嫁给了朱檀之后就被朱元璋给赐死了,出于政治考虑,朱元璋又命令朱檀娶了汤和的第二个女儿。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能够狠下心来亲手赐死自己的儿媳呢?在历史上朱檀的第一任妻子被赐死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位王妃劝朱檀在城外建一个行宫,两个人住在行宫中。

这个理由在现在看来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在当时朱元璋下令所有宗室子弟都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因此朱元璋制定了很多保证儿子们安全的制度,首先发给儿子们足够的粮食、拨给儿子们大量的军队,还修建了高大的王府给儿子们居住。朱檀和王妃竟然离开坚固的王宫到城外居住,这种行为与朱元璋的初衷相违背,因此朱元璋就让儿媳自尽并且给自己的儿子施以髡刑。

但是,这件事情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朱檀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曾经采购了大量的药材用来炼丹,但吃下之后都没有什么效果,这时有民间的术士给朱檀建议用男童的生殖器炼丹,可以长生不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檀的王妃汤氏就建议朱檀在城外建一个秘密的行宫,将民间的男童绑入行宫中进行阉割。

这种伤天害理的勾当引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最终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气得朱元璋扬言要把儿媳凌迟处死。

但是最后为了自己家的体面,只是让儿媳自尽,而这件事情的主要责任人朱檀只是被朱元璋处以不疼不痒的髡刑。朱元璋也觉得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十分对不起自己的老战友汤和,因此朱元璋才让朱檀娶了汤和第二个女儿作为王妃。

朱元璋的一片苦心并没有被儿子理解,朱檀继续痴迷于炼丹,甚至毒性发作,把眼睛都给弄瞎了,去世的时候也只有20岁。他一生痴迷于长生不老的炼丹术,但最终二十岁就死掉,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了。




朱元璋还是很心疼儿子的,但是这个熊孩子实在太过分了,必须惩罚一下。

(影视剧里的朱元璋)

所谓髡(kūn)刑,其实就是剃光头发,虽然咱们现在觉得无所谓,但是那个时代讲究这个,剃光头发就是一种直接的侮辱。

说说这个熊孩子吧,他名叫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出生于1370年3月15日。母亲郭宁妃,也算是朱元璋身边的老资格了。

所以,朱檀还不满两个月的时候,就被封为鲁王,封地在兖州。你看,这往后在宫里的日子,肯定是娇生惯养的了。就这么一直玩到十五岁,他就按照惯例去自己封地了。这一走可了不得了,在皇宫里被爹管的有点严,现在天高任鸟飞,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了。

朱檀和别人还不一样,他喜欢服食丹药——就是捣鼓长生不老那玩意儿。这一点其实让人很难理解,毕竟你才是十几岁的小年轻,骄奢淫逸才是正常套路嘛。最起码也要到四五十以后在考虑长生不老呗。

他偏不,可劲儿的吃,往死里吃。

(朱檀)

结果,吃出毛病了,伤到了眼睛(瞎没瞎不知道,就说“毒发伤目”)。朱元璋听说能不生气吗?年纪轻轻的乱折腾啥。

按照正史记载,朱檀20岁的时候,吃药没把握好剂量,终于弄死了自己。朱元璋很生气,觉得这个熊孩子太烦人了,于是给他定的谥号是“鲁荒王”。

那剃光头的事情从哪来的呢?

明末清初人查继佐私修的史书《罪惟录》上,记载了这件事儿。

(《罪惟录》)

大概意思就是,朱檀喜欢服食丹药,伤了眼睛。后来他在封地的城外建了一座“别墅”,和自己的王妃出去玩。结果这事儿触怒了朱元璋,一怒之下,朱檀被剃光了头发,而他的王妃则直接被赐死了……

不就是到别墅晃一圈嘛,有这么严重?嗯,还真这么严重。朱元璋明确规定,各地藩王只能待在自己封地的城里,没有旨意不能出城,更不能进京。所以,朱檀这是撞枪口上了,剃个头发算是警告了。

《罪惟录》虽然不是正史,但是史料价值还是有的,所以这事儿有可能是真的。

民间野史说,朱檀为了炼药,抓童男童女做原料,民怨滔天,朱元璋才修理他的。这个只是传说,没有可信的记载,不用当真。

朱檀这个人,生在帝王家,从小锦衣玉食,只能说是有点太熊孩子了,自己折腾死了自己。




这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个儿子,太荒唐了,是个荒唐王爷。

先说这个髡刑是啥,其实就是把男子的头发剃掉,弄个光头。这个“髡”字,读作kun,一声。

古代的僧尼,那也是需要留光头的,叫做剃度,代表断除一切人世烦恼。而古代男子,则是留长发,头上挽个发髻,包块头巾或者插个发簪。

所以,古代的男子,如果无缘无故,给你弄个光头,这是一种带有很大人身侮辱性的刑罚。这是因为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所以,理个板寸之类的发型,在古代那是绝对不行滴!

在三国演义中,也提到了这个话题。曹操出征,为了保护农业生产,下令大军的马匹不许入麦田一步,违令者斩!结果大家都很遵从号令,约束战马。没想到曹操自己骑术不精,坐骑入了麦田,曹操就要拔剑自行了断,众将求情,曹操于是割发代首,也就是割掉自己的发髻代表斩首,把发髻挂在高处示众,于是大军凛然。

再说朱元璋,人家自己可是正儿八经做过三年和尚,在皇觉寺出家。但是,以后朱重八还俗留起了头发,还做了郭子兴的女婿,带兵打仗,最后直到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堪称逆袭的人生啊!然后,人家还生了一堆儿子,对子女特好,把儿子们都封在各地做王爷,啥事不用干,到时候领俸禄就行,好生活啊!

具体到这个遭受髡刑的亲儿子,那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鲁王朱檀。朱檀的母亲是郭宁妃,舅舅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和郭兴,也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郭宁妃在朱元璋的嫔妃中,也是非常受宠,朱元璋和郭宁妃的感情也很好,在大脚皇后马娘娘死后,郭宁妃曾经掌管六宫,可见其尊贵。

这个朱檀,从小就是聪明伶俐,《明史》记载,朱檀其人“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意思就是这个人有礼貌,有才学,有文化,还是个文艺青年。可见,如果朱檀穿越到今天,那肯定是妥妥的网红大V啊。

小朱檀还在乳娘怀中吃奶的时候,出生还不到两个月,朱元璋就把这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册封为鲁王。可见,投胎真是个技术活啊。

然后,这个小鲁王在皇帝跟前长到15岁,朱元璋下令,你长大了,别在我跟前吃饭了,去封地就藩吧。在此之前,鲁地兖州的鲁王府早已经建造完毕,就等着朱檀去住了。

于是朱檀带着自己的王妃,一起到兖州就藩。按照明朝制度,亲王一旦就藩,那就只能在府城呆着,只能给皇帝上请安折子,无故无召,不得离开。否则,重罚!

这个15岁的小少年,放现代也就是个初二的学生的年龄,正是叛逆的青春期。在皇帝老子跟前,他还能好好学习表现,但是离开了皇帝老子的眼皮底下,那这个小青年就开始做妖了。

朱檀到了封地兖州,很快就在王府里面玩腻了,于是在兖州城外建了个别墅,自己有时候就离开府城,和王妃到别墅游玩。

这种行为,在现代那就是出门旅游一趟,放松放松罢了。然而在明朝,这确实大逆不道的行为。朱元璋制定的制度是,藩王只能在自己的府城之内行动。想出城,那就要请示皇帝,皇帝允许,你才能离开府城,皇帝不许,那你就在府城呆着。

所以,朱檀去这个城外的别墅,那就是打了个擦边球,违反了朱元璋的藩王管理制度。

其次,朱檀还招揽道士,追求长生,服食丹药。

丹药这玩意,其实就是一堆重金属混合物,吃少点,可能身体很兴奋,但是吃多了,绝对坏事。比如秦始皇,唐太宗,也都好这一口,结果都没活太久。

朱檀因为服用过多的丹药,眼睛也受了损伤,视力严重衰退。按照《明史》载,朱檀“饵金石药,毒发伤目”。

而王妃汤氏,是功臣汤和之女,对于朱檀的行为,是一味依从。

消息传到朱元璋耳里,朱元璋对于朱檀的这些荒唐行为,非常生气。于是下令,把朱檀和王妃汤氏召到南京,亲自收拾。

对于朱檀自己,毕竟是亲儿子,朱元璋这个老农民,那可和自己的儿子亲着呢。按照朱檀所犯的罪名,应该处以斩刑,不过朱元璋大手一挥,来个髡刑,意思意思就得了!朱元璋心里明镜似的,反正头发割掉还会长,儿子养这么大,那可不能真砍脑袋!

至于王妃汤氏,那是外姓人,杀起来不心疼。于是朱元璋下令,把汤氏给处死了。按照朱元璋的逻辑,我的儿子那是妥妥的好人,他之所以做恶,是你这个老婆没有及时劝说啊,真是个可恶的妇人!

朱檀受过刑罚,回到封地之后,由于服食丹药过多,仅仅二十岁,就死在了鲁王府。此时朱元璋也才62岁,身体还很健壮,后来还做了8年皇帝。

朱元璋老年丧子,心情自然不好。不过朱元璋自己心知肚明,自己这个儿子朱檀的所作所为,荒诞不经,太丢自己这个皇帝老子的脸,于是给朱檀下了个鲁荒王的谥号,这个荒,就属于恶谥了。

至于这个儿子的身后事,朱元璋继续发扬了对儿子们好的一贯作风,下令,厚葬!于是在山东留下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鲁荒王陵。

上世纪70年代,当地对朱檀的这个鲁荒王陵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如今这批珍贵文物是山东省博物馆的重要展品,有专门的展厅陈列。有兴趣的友友们,可以移步一观哦!

鲁荒王墓出土文物之九缝皮弁,是朱檀的皮帽子。

鲁荒王墓出土文物之镶宝石金带饰,相当于现代的皮带扣。这么多宝石。。。壕!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朱元璋命令手下按住儿子朱檀,将他全身的毛发剃得精光。朱檀又惊又怕,一年后双目失明,痛苦地死去,年仅19岁。六百年后,一座墓地揭开了朱元璋的秘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光全身毛发表明朱元璋对朱檀厌恶至极,认为他不配拥有父母亲情。

这种刑罚叫做髡(音同“昆”)刑,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极强。

朱檀,本是朱元璋最为钟爱的儿子,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他到底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将父亲激怒到这个程度呢?

一、曾经的天之骄子,父亲的掌上明珠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之外,他对第十子朱檀也非常喜爱。

朱檀的母亲郭宁妃在朱元璋还未发迹的时候就嫁给了他。

岳父郭山甫是个相面高手,对朱元璋很是看重,倾尽家财资助他,还令自己的两个儿子追随他。

知遇之恩加上夫妻一路走来的艰辛,都让朱元璋十分宠爱郭宁妃。

马皇后死后,郭宁妃代行皇后职权。郭宁妃的两个兄弟郭兴、郭英被封为陕国公和营国公。

爱屋及乌,朱檀出生后,朱元璋对他也非常喜欢。在朱檀刚刚满月时,朱元璋就将他封为鲁王,赐予富饶的封地。

朱元璋派人在曲阜孔庙进行祭拜的文章中说:“为第十子檀建国于鲁国,内山川之祀,王实主之。因其年幼未能往祭,欲令作词以奉神,其词非必已出,然久不告神,朕心甚歉,今朕以词实告,遣使赍香帛,陈牲醴,申祭告,惟神鉴之。”

朱元璋是个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父亲,俗话说:缺什么就重视什么。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穷苦,是底层草根逆势翻盘的典型。

别说受教育,朱元璋小的时候,饭都吃不饱。

为了一日三餐,他放过牛、要过饭、流过浪、当过和尚,挣扎在社会最底层,从战乱和瘟疫中活了下来。

虽然日子过得很辛苦,朱元璋却在做和尚时,四处化缘,云游了淮西各地,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这些见识让他想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从而在25岁的时候参加了红巾军,反抗元朝。

战争是残酷的,朱元璋是幸运的。他不仅在血雨腥风中幸存了下来,还因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步步高升,最终攀援到顶峰。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青少年时期的种种经历,使得朱元璋认识到一个人的眼界开阔,学识渊博是多么的重要。

统一天下的第二年,朱元璋就连续两次下旨在全国各地建立学校,从中央一直建设到了乡村。

对自己的儿子们,朱元璋更是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够从他们身上弥补自己没有受过教育的遗憾。

他亲自规划了“大本堂”,将古今各类图书搜集在其中。征召名家大儒教授皇子们,选拔青年才俊作为伴读。

《明太祖实录》:上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

除了学堂教育,朱元璋还非常注重皇子们的品行。

他常常教育儿子们,要避免奢侈,奉行节俭,爱护百姓

他曾经指着宫中的空地告诉皇子们:“这里不要建用来游玩的亭台楼榭,可以种些蔬菜,以备宫中自用。不要伤民之财,劳民之力。”

点滴小事,如此种种,可以看出朱元璋对皇子们的教育充斥在每一个细节中。

小时候的朱檀十分讨人喜欢,他不仅长相俊俏,聪明伶俐,而且为人谦虚有礼。朱元璋对他有所偏爱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朱檀)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明史》

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朱檀15岁时,朱元璋为他求娶了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

婚后,朱檀带着妻子奔赴鲁国封地,成为鲁王。

明朝实行分封制,除了太子可以留在京城,其他皇子成人后都要去封地镇守领土,维护大明王朝的稳固。

朱檀的封地在山东兖州附近,范围很大,统辖多达四州二十三县。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檀的期望颇高。希望他能够成为未来帝国的坚强支撑,将大明王朝的辉煌延续到千秋万载。

起初,朱檀勤勤恳恳,也试图沿着父亲为他设定的方向走下去。

可是没多久,朱檀就感受到了日日管理政事的无趣。

朱檀和鲁王妃都精于诗词,可是每天与文人雅士吟诗作对,日子久了也会觉得乏味。

于是,年轻的夫妻两人开始外出寻欢作乐。

没有长辈的约束和劝诫,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朱檀的所作所为一步步越过了朱元璋的底线。

他先是在兖州城外建造了园林,与鲁王妃常常去那里玩乐,甚至晚上也住在城外,夜不回宫。

建造别院、夜不归宿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就开始编制《皇明祖训》,以此约束子孙朝臣。

上至天子,下至朝臣百姓,皆将《皇明祖训》奉为圭臬。

其中对藩王离宫游玩有着严格规定。

“凡诸王宫室,并不许有离宫、别殿及台榭游玩去处。虽是朝廷嗣君掌管天下事务者,其离宫、别殿、台榭游玩去处,更不许造。”---《皇明祖训》

有人将鲁王的行为告知朱元璋,引起他的勃然大怒,遣人去鲁国呵斥鲁王。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朱檀已经搞出了更大的祸端。

朱檀的身边充斥着一群阿谀奉承之辈,为了讨鲁王的欢心,引荐了一群道士,向他传授长生不老之术,怂恿他修炼丹药。

朱檀对此深信不疑,日日与鲁王妃修道炼丹,将封地上的一干事务交给下属去做。

一日,有道士进献了一道偏方。偏方中需要用童男补阳,炼制丹药。

朱檀犹豫不决,鲁王妃却说,自己有办法。

她派人将民间的男童强行带到宫中阉割,作为药引。当地百姓吓得将小孩藏在家里,不敢出门,一时间人心惶惶。

消息传到京城,得知鲁王夫妻竟然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朱元璋怒不可遏。他是贫苦草根出身,对老百姓的苦难深有体会,这个儿子实在罪大恶极!

最让朱元璋痛心的是,他在儿子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没想到却得到了一个让他无比失望的结果,这样的打击几乎让他无力承受!

朱元璋把朱檀堕落的主因归咎于鲁王妃,认为是鲁王妃的影响和怂恿,导致本来遵纪守法的朱檀做出这样的事!

于是,鲁王妃被赐自尽。

朱元璋舍不得赐死自己的儿子,又对他的所作所为气愤至极。于是,采用髡刑来惩罚他。

从小锦衣玉食,备受追捧的朱檀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屈辱?

回到封地后,他一蹶不振,意志消沉。

没多久,因为体内丹药毒发,朱檀双眼失明,随后还不到20岁的他就这样死去了。

朱檀的死狠狠地刺痛了朱元璋的心,对这个儿子的荒唐行为,他失望极了。

因此,他将恶谥“荒”赐给了朱檀,称他为“荒王”,葬在了鲁地。

年轻皇子的一生,似乎就留下了这样一个荒唐的名声和父亲对他的厌恶。

可是,六百多年后,1970年的某一天,山东邹城一座古墓的发现,揭开了朱元璋不为人知的柔软内心。

三、朱檀墓中隐藏的秘密

山东邹城九龙山,一声炸药引起了当地文物部门的注意。

这一看可不得了,炸药炸出了一座古墓,古墓建造在九龙山的山头,对面就是珠山。

莫非寓意“九龙戏珠”?这是一座王侯级别的大墓

因为大墓已经有被盗的痕迹,文物部门开始了保护性挖掘。鲁荒王墓就这样重见了天日。

而让所有人都非常吃惊的是,这个被朱元璋厌恶地剃去了全身毛发的儿子,其实牵动着朱元璋的心。

墓地选址是朱元璋最为信任的大师刘伯温亲自挑选的。

金银珠宝、文房字画、豪服金冠……一个凝滞的奢华时空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

墓中一件描绘着金云龙纹图案的精致木箱中,藏着一顶豪华“九旒冕”

这种规格只有亲王才能使用,朱元璋虽然对朱檀的荒唐深恶痛绝,却仍然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两千多件珍贵文物,件件价值不菲。

其中最让人感慨的是,朱元璋对儿子的爱好了如指掌,朱檀曾经最喜欢的东西都陪着他埋入了地下。

一件堪称千古绝唱的唐代古琴--天风海涛琴。桐木制成,黑漆琴身,为唐代名家雷威亲手制作,堪称举世罕见的传世极品,正是朱檀生前所爱。

墓中随葬了众多的书籍字画,包括宋高宗赵构题跋的金粉“葵花蛱蝶”扇面、元代画家钱选的《白莲图》、元朝刻本的《杜工部诗史》等等。

连朱檀生前常用的文房四宝也陪伴在他的左右。

这一切无不说明,在朱元璋心目中,朱檀还是那个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仍旧是他的风度翩翩的心爱之子。

这些冰冷的随葬物品,附着了一代帝王的脉脉温情。

将一个父亲既憎恨儿子荒唐,却又心疼儿子英年早逝的矛盾心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他把对儿子的愤恨留在世间,却让自己的爱在另一个世界陪伴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髡(音[kūn])刑”,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所谓的髡刑,就是把人的头发、胡须都剃掉。这在现代人看来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古代却是一种对受刑人直接进行人格侮辱的刑罚。

中国儒家典籍《孝经》在第一章开宗明义之中,就简单直白地说明了头发胡须的重要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有《孝经》作为背书,中国古人不但不剃发不剃须,还将其视作珍宝。当年曹操以“割发代首”的方法来执行军令,为什么大家都买账?因为头发确实重要。同样还是曹操,因为战败时靠着“割须弃袍”的方法逃命,被后世嘲笑至今。而在佛教刚传入中国之时,因其需要剃发,就曾经被士大夫蔑称为“髡人”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历来被认为是历朝历代最会“护犊子”的皇帝。这样一个皇帝,为何会对亲儿子实施“髡刑”这样的惩罚呢?这位受刑的皇子是老朱第十子鲁王朱檀。依笔者来看,“髡刑”还是太轻,老朱还是护犊子。

朱檀墓出土木俑

深受宠爱的鲁王

朱檀,生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十七日,生母宁妃郭氏。

当年四月初七日,是大明王朝第一次封建诸王的好日子。朱檀虽然此时还不满两个月,但依然被册封为鲁王。当时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大龄儿童,可以亲自到皇宫奉天殿内接受册封。

但是像朱檀这样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怎么办?在奉天殿上吹个风受个凉,只怕就得夭折。为了宝贝儿子的生命安全,朱元璋特地设了一个职位“保抱”,专门负责抱着朱檀行礼。然后由丞相李善长带着册封亲王所用的金册、金宝到宫门外交接给太监,册封仪式直接在宫内举行。

丞相奉迎册宝至王宫门外。内使监官跪听制讫,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亭入宫中,置于香案之北。保抱抱王由东门入,乐作。至香案前受册位北面立,乐止。司赞赞“行册礼”。内使监官前立,称“有制”。内赞赞“保抱抱王皆跪”。内使监官宣制曰:“今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

鲁王九旒冕实物

从种种迹象可以分析,除了太子朱标之外,朱元璋对朱檀这个儿子也是非常疼爱的。比如洪武三年的这次封王,老二秦王朱樉封国西安、老三晋王朱棡封国太原、老四燕王朱棣封国北平、老五吴王朱橚封国杭州、老六楚王朱桢封国武昌、老七齐王朱榑封国青州、老八潭王朱梓封国长沙,老十鲁王朱檀封国兖州。除了马皇后最小的嫡子吴王朱橚之外,就只有鲁王朱檀不像其他亲王一样封在国境线上。

之所以朱元璋会对朱檀另眼相看,笔者以为原因有三:

其一朱檀生于封王大典之前,这在古代可以被认为一种吉兆。

其二鲁王的生母郭宁妃相当得宠。郭宁妃是开国功臣郭兴和郭英的妹妹,郭英是少数可以活过朱元璋的勋贵,他和老朱之间关系有多铁就不用多说了吧。朱元璋后宫宫禁极严,但在郭英奉命出征之时却放心地让郭宁妃回家为兄长践行,可见对其兄妹的宠爱。

辛亥,升骠骑将军、河南都指挥使,将赴镇。皇宁妃,公之女弟也,上遣至公第饯之。且谓公素靖俭,赐白金二十罂,廐马二十二匹。—《明文衡卷七十三·营国威襄郭公神道碑铭》

郭宁妃剧照

其三朱檀本人“好文礼士,善诗歌”,这样一个既聪明又谦逊的孩子,哪个父亲会不喜欢呢?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二十四日,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的长女被册为鲁王妃。十月二十一日,鲁王朱檀携王妃一起就藩兖州府。未曾想,这一去,却引发了一场惊天惨案。

作恶多端的鲁王夫妻

在《明太祖收录》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七月的记载之中,突兀地出现了一条重新册封鲁王妃的记录,而且还着重指出这位新任鲁王妃是前王妃的妹妹。

甲申,册信国公汤和女为鲁王檀妃。妃,前妃之女弟也。—《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汤和与朱元璋剧照

汤和的长女怎么了?死了还是废了?《实录》中完全没有交代。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必须要来探一探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然而无论是翻看历朝《明实录》抑或是《明史》,都找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整理故宫文物之时,从景阳宫御书房发现了一本明代皇家密档:《太祖皇帝钦录》。书中记录了大量朱元璋给诸子下达的谕旨,其中透露了鲁王夫妇在封国兖州的所作所为。

鲁,至无礼,其妃当凌迟处死!这等拨东西,一日着内官召回宫来凌迟了。如何将民间十岁、七八岁将在宫中玩耍,三五日才方将出,阉为火者,怒及当境人民。此夫妻二人,死不可逃。又将军家营里小孩儿拿入宫中,有放的,有不放的,吓得军家小孩儿见火者去,都藏在床下。如此教人难过。这夫妻两个,死罪绝不可逃,合当凌迟信国公女。—《太祖皇帝实录》

触目惊心的罪行!大量无辜的儿童被抓入王府私自阉割,引起了兖州府境内天怒人怨。据可靠分析,鲁王夫妻二人沉迷于道家“金石之说”,阉割之物很可能是作为药引使用。朱元璋穷苦农民出身,对鲁王夫妻如此伤天害理之举自然是难以容忍。

朱元璋剧照

当然所谓的凌迟鲁王妃,应该只是一时气话而已。老朱再怎么痛恨这个媳妇,也不会让一个大男人刽子手去给汤氏这样用刑。根据《罪惟录》的记载,鲁王夫妻二人的最终结局是:朱檀髡刑,汤氏赐自尽。

上召入宫髡之,赐妃自尽。—《罪惟录·列传卷之四》

这样的一桩丑闻,朱元璋自然是不欲将其公之于众,故而在官方史书中只字不提。此外为了顾及老伙计汤和的颜面,老朱又将他另一个女儿重新册封为鲁王妃。

结语:从朱檀夫妻的所作所为来看,“髡刑”还真是朱元璋保护儿子的手段。如果公平起见,应该让他和鲁王妃汤氏一起自尽才是。然而很可惜,朱檀根本没有体会老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继续在服食金丹的道路上放飞自己。

鲁荒王陵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二月十六日,年仅20岁的鲁王朱檀终于金石中毒而死。俗话说“生封死谥”,但是对这样一个荒唐的儿子,该给个什么样的谥号呢?朱元璋考虑良久,还是决定赐以恶谥以警告其他诸位皇子。

呜呼!父子,天性也。谥法,公议也。朕于尔亲虽父子,讵得以私恩废公义?今特谥尔曰荒,昭示冥漠,用戒方来。—《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八》

谥法“外内纵乱、好乐怠政曰荒”,是一个十足的恶谥。一般来说后世子孙都会用谥号来称呼先祖,比如朱檀的儿子朱肇煇死后赐谥曰靖,后世都尊称其为“靖王”。但是对于朱檀,鲁王一脉子孙只能尴尬地将其称为“鲁先王”。这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