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但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2023-07-26 10:24:40 条浏览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高峰,800-1000万人,每年新增比例0.64%,几十年来有高高低低,累计,4%肯定有问题。




1、物以类聚,如果你在民工团队中干活,你会觉得周围都是学历不高的只能干体力活的人。如果你住在高校教师住宅区,几乎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个博士。

2、【本科占人口4%或遍地都是】均不是重点,重点的是现时大学生的素质真的远不如扩招的以前。




因为招聘的人少




点击下载【极速版】

填我邀请码【1797228271】

你我各得32元【可以立即提现】

红包可立即提现,我已经赚了33434.04元。

有很多种赚钱的方式,可以当主业当副业的职业有很多,关键看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了,这里分享一个门槛低,人人都可以的小技巧。只要用心你绝对可以。

帮我点一下,咱俩都有钱拿!

点击蓝色【极速版】字体

点击立即下载→极速版

首先,下载极速版。

首次登录填写新用户

专享邀请码【1797228271】

还可以领取一个现金红包的奖励!

最后,就是按要求每天阅读新闻,视频,分享。这个极速版里有签到,开宝箱,阅读,看视频等等的任务攻略,是目前接触金币到兑换现金靠谱的软件!

操作很简单,需要大家注意的关键环节就是持续的邀请好友,也算是对的推广吧。你还等什么,来吧。

点击下面蓝色【极速版】字体

点击立即下载→极速版

填我邀请码【1797228271】领32元红包

注意:长按屏幕复制邀请码




你说的遍地,包括你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吗?




上海初升高也就一半人




继本,硕士同等学力




再给中国60年,中国普及大学。世界教育最高的就是中国。现在大学升学率80%.从90年代开始大学才越来越多的。所以现在找工作的主力是大学生。这是有历史原因的,30以下的大学率很高的。南方不知道。他们孩子太多。现在北方上大学都是必须的。现在上小学以后上大学的比率会超过90%.




现阶段中国还在发展中,大学教育才刚普遍兴起,很多大学都在扩招。导致大学生遍地都是,找不到工作。人们向高学历进展,现在不努力,以后更老伙。

不用私信我,这些东西你以后会用到,在微型机器人公众人物号:书晓网。模板资源软件,全部送人,自助领取,10000套PPT模板,5000套简历模板,公文模板,名片模板,EDIUS模板,ps软件,计算机二级题库+视频,教师资格证资料,普通话资料,flash软件,Ae,录屏软件,office2010,wps,编程软件,网络营销,数据分析工具等AI,PR,c4d软件,edius安装包等,英语四六级资料......自助领取,




大学生培养出来了只是完成了一个部门的利益(每个家庭付出多少?),还得组织人事、教育、发改、工商……等多部门配合,才能合理安排就业。




年龄跨度大,统计这个数据没有意义。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以广东为例:每年参加中考升学率(也可以说淘汰率)来对比,由于国家已经发觉我们缺乏技术操作型人才,经过中考的环节,只有55%—60%可以升上高中,其余的转换至各种形式的职业学校(也就是常说的技校)这里面的40%—45%基本与本科无缘。

再说到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75万—78万,而广东每年招收的文理包括艺术类本科总人数大概30万。

用最粗暴简单的方法:从中考110万人开始推算,最后上到本科线以上的30万。以同龄人来推算,上本率接近27%—28%。

不喜勿喷,我只以广东省内最近几年就读的学生来推演而已。




有一些大学生是单位内部速成的,化如我们昆钢,交交钱,领领课本,课也不去上,考试的之前去画画考试内容,考试的时候抄抄书,甚至有的人考试也不去,找个人替考一下,文凭就到手了,单位给的学历补贴也拿着了。有些是电大、职大、网大,更是垃圾文凭。




不大可能吧,我07年高考的全班61个人,本科43个,就是普通班,非强化班,现在本科太容易了




与题主一样,作为一个曾经的高校毕业生,我也是感觉自己周围到处都是大学生。刚毕业时候还有一种优越感,随着时间增长,发现自己身边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连硕士博士也不鲜见。所以,有时候就感觉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但这与实际的数据相比有很大差异,也就是说,我们的主观感觉与事实之间差异很大。

首先来看一下关于本科毕业生的真实的数据。

1.从大学生绝对数据与人口占比来看,绝对数量在1亿左右,但占比较低

据统计,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2017年,我国的本科学历人数大概是9000万,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834万,2019年达到820万左右。但我们的人口基数大,截至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就已经超过14亿。计算一下,中国本专科学历在总人口中占比为7%多一些,但其中本科生及以上学历人数约占50%左右,也就是说,本科生人数一共有5000多万,接近于于题主说的4%,比例很小。2.整体来看,高考录取率是逐步提升的。1977年,刚开始恢复高考的时候,录取率只有5%左右的比例,也就是20个人之中录取一个,而且还不一定是本科生。但到了2017年高考录取率就达到了70%以上,其中三本以上的本科生录取率也达到了接近40%。高考的录取率越来越高,本科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快速增加。

3.本科生数量的构成较为复杂

尽管都是本科生,但是来源相对多样化。本科生之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获取的文凭。但中国教育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还包括自学考试,函授、成人高考等其他形式。也就是说,很多低学历的人群通过非统考的教育形式也逐渐拿到了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而且这个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随着非统考本科学历人数的增多,以及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化,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尽管表面上统计的数据看上去人数较少,一方面这个数据并没有将所有教育渠道的人数统计进去,另外随着高校录取率的逐步增加,大学生的数量确实也是越来越多。

那么,为什么感觉自己身边都是大学生呢?

1.圈子原因

所谓圈子是指你的生活和工作圈子。因为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与生活的圈子选择上都具有趋同性,也就是选择差不多渠道、目标和趣味的圈子。这样一来,大学生便形成了学历相似或者相近的工作或者生活圈子。

这种圈子有两个特点,一是扎堆,基本上明显区别于低学历的群体;另一个特点就是志趣,也就是说学历差不多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沟通和话题,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成长。

圈子现象非常明显,不信大家可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学生周围基本都是大学生,而低学历者周围基本都是学历不高的人。这是普遍意义上的,排除极个别个体或者人群。

2.环境限制

什么是环境限制?就是个体生活的区域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潜在影响,导致不同的主观判断。

生活在相对落后和偏僻区域的人与生活在沿海发达区域的人,其区域环境差别很大。比如,一个北京的市民,出门到处都可以碰到大学生,真的是多的不得了;但是,你到贫困区域感觉一下,能碰到几个大学生还是比较稀罕的。

当然,个人的生活环境也对其主观感觉形成直接影响。比如一个企业的高级研发人员,无论是工作中的同事还是茶余饭后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与其工作或者生活相关的类似人群。低学历者或者非相关领域的人群不容易走进他们。

另外,环境也决定了教育基础的不同。发达地区师资力量雄厚,教育基础好,培养的大学生数量较多,尤其是高校较多的区域;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师资力量不够,教育资源匮乏,学生的机会和条件都不好,培养的大学生数量较少。当你身处教育基础较好的区域,会明显感觉大学生比较多。

环境的影响,决定了个人主观认知的明显分化。有的人觉得身边都是大学生,而有的人会觉得身边没几个大学生。

3.经济基础的磁吸效应决定了大学生的群聚现象。

只要是有较好学历的群体,谁都不愿意白白浪费自己十年寒窗所学习的知识,都会寻找最好的能够发挥自己能力、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到处都有,只有在就业机会较多或者资源相对充盈的行业、区域或者职业领域才有。

这一现象形成磁吸效应,使得高学历者聚集于收入较好的行业、聚集于职业前景较好的单位或者区域、聚集于经济条件和环境较为理想的城市或者省份。另外,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大家将信息获取的渠道与自己的生活和信息平台转移,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更是大学毕业生集中和活跃的地方。

地无分南北,人五分东西,大家以经济和价值为基础,为了自己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就是身在其中的你感觉到周围都是大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这些根本性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影响个人判断的外在因素。

1.媒体效应

现在关于大学生、大学学历以及大学生数量的新闻、事件、广告等信息在不同的媒体上泛滥,对普通受众形成强烈的理念冲击。媒体的导向使得我们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22世纪、周围全部是高科技、周围全部都是高学历人才的这种主观假象。接触媒体越多,受到这种影响越大。

因为媒体的事件聚焦性和时代同步性,一般会将焦点聚集在较为领先的、较为前沿的或者关注度较高的领域,越是这样,你的感觉越强。

2.与媒体相关的意见领袖

我们都知道媒体运营中的头部现象和KOL,殊不知除了网络运营或者媒体运营之外,这种现象一样对我们的判断形成影响。

一方面意见领袖基本都是高学历人群。对于广大受众群体有着重要的思维影响作用。越是接触他们的认知越是被其观点和意见熏陶,这个本身就会让你的认知脱离低学历的氛围,甚至与其隔绝;

另一方面,大学生出身的意见领袖,其主要观点趋向以及目标群体也是潜在的高学历群体。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认真看一些那些意见领袖们的观点以及风格,就会发现,其价值取向以及潜意识的读者群体都是以较高的学历作为默认的受众的。

3.就业门槛的社会效应

大部分职场人都知道,现在想应聘者职位或者想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没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是很困难的。不管企业或者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如何,现在招聘的门槛基本上都设在了本科这个界限。社会上甚至流传着本科以下就是文盲的说法。就连国家招考,很多都是要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大家觉得本科已经是底线了,已经是门槛了,本科生已经多的不行了。

4.从“小流”到“大河”的效应影响

不管怎样,自高考恢复以来,大学生的录取率是越来越高了,大学生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了。原来只是一条涓涓小流,现在已经成为涛涛江河,尽管和庞大的人口大海相比还是微乎其微,但是我们目睹了从小流到大河的汹涌。

这种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现象本身就会给大多数人以感觉上的冲击。

总体上来说,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占比还是小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家才更重视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需要更多的高学历人才,需要更多的有真才实学的本科生。未来的本科生会更多,这是趋势。




一,大学生都聚集在发达地区,所以显的多

二这个原因比较深奥了,民企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大学生,国企和公务员社招标准那么高,每年只招一点点人,大部分岗位都被内部分瓜了,可以去统计一下国企和公务员到底大学毕业的有多少人就行了!




即使这个数据是真的也不奇怪,结构问题。85-95已经开始竞争了,全本科




圈子问题,人口聚集以及集中爆发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迅速扩张的时候,而这些人恰好是媒体传播比非学历传播快的人,所以造成了一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现象,其实三口之家里只有孩子是大学生,父母都不是,但是大家的关注点肯定都是具有劳动力的群体,而很少关注父母这辈劳动力晚期群体。所以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有些大学生相当于过去的中专!




江苏泰兴08年参加高考,班上50多人,一半都过本二线,还不算奔三,真的感觉遍地都是




人的感觉和他所处的环境、圈子密切相关,即使这个圈子其实非常小众。

1.社交圈子的群体效应。

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那么你接触的圈子也会主要以大学生为主,比如你的同学、同事。我同学经常说,她觉得现在研究生都不值钱了,遍地都是研究生,那是因为她的社交圈子基本上都是和她的学历差不多的人。

2.大学生都集中在城市里。

绝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会留在城市里生活,这就导致城市里的大学生比例是远高于农村地区的,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里,你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正是因为你生活在城市,是大学生比例高的地方。

3.年轻人群学历高于中老年人群。

你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还有个原因是,使用互联网和目前正在工作岗位上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而年轻人里大学生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中国大学扩招之前,能上大学的人非常少,导致目前40岁以上的人里,有大学学历的人数量稀少。如果你关注一下数量庞大的中老年人群,就会发现大学生还是很少的。

扩招之后,大学录取比例逐年攀升,今年已经达到了81%。如此高的录取率,使得年轻人里有大学学历的比例越来越大,也会让身处这些年轻人中的人有种错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