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长大后的春节和小时候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呢?

2025-05-01 10:19:54 条浏览

小时候,年是新衣服,是糖果,是红包,长大后,年是忧愁,是思念,是满满的回忆……




谢谢邀请,说道童年和成年我觉得首先要确定童年和成年人的界限,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是0~18岁,中国儿童组织少先队队员年龄在14岁以下,而共青团员的入团年龄为14岁以上,那么14岁以下都可以叫做童年。我觉得成年人应该从18岁算起。这里来分析童年和成年人过年应该有明显的不同,童年时期,还处在心理不完全成熟,心里想的比较单纯,过年玩的高兴吃的好就行。成年人过春节就要顾及些大人的感受了。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过春节的时候,妈妈给我买的衣服不如弟弟的好看,我就哭着喊着向妈妈撒娇,把妈妈气的拿着鸡毛掸子追着打我,虽然过去六十多年了,印象依然清晰。成年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类事情。




我再也不会遇到爱情了




小时候的年是等来盼来的,长大了的年是让孩子老人过舒服了就自己开心的年。




小时候,仪式感是给自己的

长大后,仪式感是给孩子的

小时候,不懂过年的意义,却认真期盼

长大后,懂得更多,可惜早已不再认真

小时候,穿新衣服一定要等到除夕的早上,早一天也不行

长大后,只想做一只快乐的米虫,窝在床上玩手机,睡懒觉

小时候,是你永远怀念回不去的小时候

长大后,一年又是一年,去年过了到了今年还有明年




小时候喜欢过年现在是怕过年




昨晚我在酒桌上拿这个问题问朋友们,得到的答案很多。

最大大咧咧的人说:小时候没钱,过年为买瓶小香槟连隔壁大妈的痰盂都偷去敲碎卖了。长大了劳资天之蓝当水喝,却怎么都喝不出小时候的味儿。

最含蓄的人说:小时候过年不开心,因为没糖吃。长大了过年也不开心,因为到处给人塞糖。

最猥琐的人说:小时候过年家里买回来个美女挂历,我天天看天天看,睡个跨年觉就遗了。长大后一次跨年夜轰趴我连买了四个妹妹,毫无感觉。

最杯具的人说:七岁那年家里失火,电视机烧了。二十七岁过年家里水管冻爆,冻的要死。

对成人来说,童年就是个永远找不回来的梦想乡,那时候的酸甜苦辣,都被单纯的年岁所融化。

长大了,便开始品尝愁的滋味,这是少时所不会面对的。孩子的烦恼很简单,大约是为樟树下掘不开的蚂蚁窝恼怒,大约是为成绩单上毫不留情的批文恐惧,大约是为摔到地上的冰棍而痛惜。

他们却总是捱过了,如此便一切都过去了。

大人没法子捱过,剪不断理还乱,如麻絮般纷扰的烦恼是生活的日常。所以海子没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总忆于他诗词里的那栋房子,又总要想尽办法排开脑海里他卧轨的杂讯。

这样一点都不美,每个大人都会这样觉得。可孩子们会怎样看呢?他们只会天然的排斥成人自以为美妙的悲风伤秋之辞,痛快的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干嘛。

所以孩子的春节肯定比海子的春节要来得快活。正如西方圣诞节里孩子们可以躺在温暖的床上,在睡梦中等待床尾的袜子被塞满礼物。大人却要费尽心思的准备节日的东西,去维护孩子们童年的美梦。




真的非常怀念小时候的春节,纯纯的年味儿,浓浓的人味儿,承载着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大概六七岁,姥姥家和奶奶家都在一个胡同儿里,还有几家亲戚和朋友,平常一天跑八趟,过年了那是一会儿就一趟,几个小伙伴跑起来呼呼带风,太欢乐!想到这里,突然想掉眼泪。。。那个时候,多么单纯,无限童真!尤其是到了大年三十的夜里,姥姥会在各个神位上贡品,烧纸,然后磕头。为了一会吃到好吃的,也咕咚咕咚的跟着磕几个,哈哈哈的笑着,姥姥嘘我们,说要严肃!接着给我们几块点心,糖果,乐呵呵的嗖一声跑出去,边吃边玩,其乐融融。不敢放鞭炮,胡同里有一家亲戚是卖货郎,小伙伴们拿着零花钱,一人买个灯笼,点上红色的小蜡烛,用棍子挑着,红的黄的绿的,五颜六色。在漆黑的夜里,漂亮的纸灯笼,在蜡烛的照映下,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大家笑哈哈的,跑来跑去,不知道谁的蜡烛倒了,把黄色的灯笼烧了一个黑黑的洞。但是,快乐的心情不减,蜡烛重新点起来,一会儿跑姥姥家,一会儿跑奶奶家,一会儿跑到街头,真是纯净无忧的开心啊!直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心头暖心尖儿的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春节,虽然吃的越来越好,穿的越来越好看,却寡淡无味,失去了本有的味道,没有了真正的仪式感,也许是时代的变革或者是人性的变化。平房大院儿的亲戚家,邻居家的走动减少了,彼此家的孩子甚至都不怎么熟悉,更别说春节一起扎堆儿玩耍。高楼小区更不用提了,一个单元一个楼层的邻居一年都不见得见几次面,甚至形同陌路,互不认识。距离更近了,却更陌生了,碰巧在一个电梯里,很多都是沉默!平常很安静,过年的时候,欢声笑语也不畅快,感觉常常很多时候都是礼节促使。小时候一起长大的表妹,过年了给我妈妈带了点补品,打电话让我妈妈去楼底下拿。。。

好怀念小时候那段快乐好时光!现在的我,趁着春节更喜欢睡个美容觉,看看书,静静的反省,默默的看书,给自己充电。。。在这个好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丝毫不能松懈,当然也有追求梦想的动力驱使!




小时候盼着过年长大点,现在不盼了




童年的春节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温暖让人不舍得离开满是期待让人流连忘返成年的春节都是压力也不快乐了就是长了一岁现在越来越不要过年了




小时候过年头几天就杀猪,亲戚朋友都来帮忙,小孩都来看热闹,因为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平时不吃饺子,过年蒸饺子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看着钟点,20分钟好,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挂钟下面等着,那时候心里总有盼头。现在是条件好了,想吃啥都有,可是吃啥都不香了,住楼房认识的人也少了,到现在我家对门是谁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把房子租出去了,还老换人,现在有微信连拜年都发微信,总感觉亲戚朋友有点疏远,好像回不到以前了。




长大的我现在反而觉得没有小时候的那种祈盼过年、现在日子好了感觉天天一样、小时候的我每到过年早上天朦朦亮就起床吃年饭、然后被一种鞭炮吓醒了、吃完了又去睡一会、不知什么风俗、好不习惯、现在回老家过年就不一样了,快中午才吃年饭,长大的我没有妈妈那个时候的规矩多、吃完了一家坐在火炉旁打牌斗地主、呵呵!




4-15岁没手机电脑,快乐是坡里放火烤地瓜,河里砸冰抓大鱼,放“起火”(土话,一种烟花)zhen毽子,15-22年是网吧里游戏屠杀一时爽,钱包空空没钱花,说上瘾不上瘾,网吧天天混,22-26没去过网吧,上班赚钱也算可以、年只是一个较长的假期,但想回家。




小时候可以牵女孩的手,长大不可以了




小时候过年就有新衣服穿了,有红包领了,外出爸妈也回家团聚了,有钱买鞭炮跟小伙伴玩耍了。现在长大了过年回家人家问是否谈了女朋友,是否带女朋友回家过年,在外面工作一年是否赚到钱了,心里压力特别大,也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




长大后的春节年味儿更淡了,长大后有一些亲人不在了,心情也变了。小时候,生活条件没现在这么好时,大家很早就为年准备,有些东西过年才吃到,过年才有新衣服穿,现在随时可以了。过年也少放鞭炮了,还有二踢脚,还有摔炮,擦炮,嘀嘀鸡儿。




小时候拿压岁钱,长大了送压岁钱




小时候的年没有手机,没有远方,但多了很多人与人的交往,真心的交往,有着很多的期盼与等待。




童年的春节,是无忧无虑的。

成年后的春节,你无忧无虑吗?

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啦!

时光一去不复回,往事只能回味!




小时候热闹,现在少了很多年味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