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汉字是怎样起源的?

2023-07-26 11:29:00 条浏览

汉字是在古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华文字,简称华文。从甲(甲骨文)、金(金文)、篆(篆书)、隶(隶书)到楷(楷书)形体的演变,是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甲骨文、金文产生于部落联盟的商、周时期,文字的形体是约定性的,不是统一规定的,如水“”、“”。以角形、曲形笔画为主,结构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是典型的象形文字。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产生于周朝,小篆是秦始皇“书同文”的书体,文字形体有严格的规定,不可随意乱写。在秦始皇的功绩中,本人的观点是他统一文字的功劳超过他统一中国。没有文字的统一,就没有我们泱泱大中华,就像现在的欧洲,即使有个欧盟存在,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永远也是四分五裂的。篆书是用圆曲形的线条围绕而成的书体,有明确的重心,笔势向内包围,反映了是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观念。篆书难写,实用性差。源于战国时期的隶书,具有“蚕头燕尾,重心向外扩张”的特征,反映的是诸侯争霸,向外扩张的思想观念。隶书呈扁平形,笔画呈波浪式的书体,打破了篆书图形式结构,使文字走上了笔画书写的道路。但依然保留了圆弧形、尖顶形的笔画,书写的顺序也没有严格的规定。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是由象形到笔画过渡的文字。

两汉时期,易学研究的盛行,文字发生了质的变化。受易学思想的影响,文字的圆形笔画逐步被现在“汉字的八画”取代。受易学“盖天论”影响,汉字字形过渡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方块字。特点就是“方正端庄、结构平稳、重心聚敛、笔势向心”。到魏晋时期,基本定型,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楷书,及正书。在易经八卦影响下,产生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八画(点、横、竖、撇、捺、折、弯、钩)。有这八画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的汉字。每个笔画都具有特定的意义。这里我举两个简单的字“元”和“无”,来说明下汉字的产生是怎样受易经八卦影响的?。

元(圆)、无(無)(这个两个字上面的都有两横,这两横都代表阴。在易经的八卦爻符中,一横为“阳”,两横“--”为阴。元中的两横“二”意思是指母亲的阴道,两横下面的“儿”,是人的变形,指不会走的婴儿或者说小孩子,这个字的图画场景是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阴道出来的过程。孩子出生,正常顺产是头先出,所以“元”有开始的意思,如常说“从头开始、元月、元旦、元年等;头是圆的,读音借了“圆”的音,元的本意是人头,如可衍义为元帅、元首、元勋等。无上面两横“二”代表阴,指阴间,下面也是人的变形,指躺着的人,死人,以“人入阴间”表示人死如灯灭,什么也没有了,借“無”声表示人死什么也不知道了,即无知。所以,易经是汉字产生的理论基础。

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到两汉时期开始用笔画代替象形,定型于魏晋时期,通行于现在的楷书文字,就叫汉字。汉字是华文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世界文字史上唯一一脉相承的表意文字。是世界文字史上唯一与时俱进,万古长青的文字。华文的形体演变,是我们华夏民族对宇宙、自然、社会、科学认识发展的体现。下面我们从新造字“砼”来说明汉字是发展的。

汉(悍)“汉”是由“漢”简化而来。这个繁体“漢”是有水和难(難)的省形组合的,汉水经过崇山峻岭,艰难流出,出来后汹涌澎湃,来势凶猛,读音借“悍”表示强悍。汉水出,荆州浸(jin),就是说的汉水的凶猛。汉高祖刘邦灭秦后始封为汉王,后从汉中起兵灭项羽建立西汉王朝。汉朝建立初期,对匈奴采取绥靖国策,到汉武帝转守为攻,于是又产生了一个“㵄”字,由水(大海)、大(广大)、或(区域)组合的,意思是从长城到大海的广大区域居住的这个民族极为强悍,很难征服。因汉武帝不断地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长城外的游牧民族把我们的华夏民族的人称为“汉人”,这就是我们大汉名族的来历。“㵄”是西汉时期产生的文字。后来就把汉水的“漢”和汉武帝时期造的“㵄”族的“㵄”合流为“漢”。后来简化为现在我们用的“汉”字。简化的也很有道理,用“又”取代“難”,又是手的变形,友好中“友”的省形,读音借“优”,取“右手优于左手”作参照,来比喻这个靠近大海的民族汉族强于西北的少数民族,同时也喻意大汉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友好,手牵手。汉字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也是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祖国统一的基石。接下来接着说“字”

字(孳)字上面的宝盖头“宀”读(mian),是房屋的归类符号,是家的省形,表示家;下面是“子”,指小孩子。以“家中生子,传宗接代”作类比,表示“文中生字,传承文明”。如:“日是文,月是文,日与月合在一起就生了一个儿子叫“明”,称之为“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明”这个字明显有父母“日”和“月”的基因,因为天上地下,最明亮的莫过于日月。字的读音是怎么来的?文与文结合可以生字;文和字结合也可生字;字和字结合也可生字。就像人繁衍生息一样,借孳生的“孳”音,说明文字也像人类样,繁衍、孳生。汉字是记录汉语、传承中华文明的系统文化符号。




谢谢。这个问题问得好,万物皆有源,汉字不例外。汉字源于字。字源于音形义。音形义源于语言表达模式。语言表达模式源于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源于生活。生活源于活着和传承。传承源于生产。生产源于族群交往合作。交往合作源于氏族社会。社会源于劳动和生产力。生产力源于古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源于专门的分工合作。社会活动分工是形成语言习惯的基本要素之一。字体发展到汉朝,完全推广到民众,形成整个华夏文明的民族伟大成就之一,被当时世界尊称为“汉字”。汉字绵延不绝,是世界罕见的文明史奇迹。




汉字是怎么起源的?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1,古人在漫长的劳动以及与自然斗争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用语言来彼此沟通交流,同时他们又发明了“文字”或“符号”,以此方式来记录语言,以便人们彼此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2,用来记录人们彼此间需要交流与沟通的语言及信息的方法很多,有文字的方式,也有符号的方式,更有声频和视频磁带或内存卡等等。古人发明了文字和符号。

3,中国古人发明了汉字。

4,汉字起源于古人的发现。a,古人发明了象形字。比如汉字中“爪”字,就来源于雪地上或泥土上面的鸟儿走路时留下的脚印。b,古人发明了会意字。比如汉字中的“本”字,指的就是树木的底部,意思即“根”,即本的意思。c,古人发明了形声字,即字的组合,一边代表了这个字的发音,一边代表了这个字的形象。比如汉字中的“草”字。再比如“住”字等等。

5,古人发明的汉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化和复杂化,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的。

6,包括汉字在内的汉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人类始祖伏義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创造的。




考古工作者从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挖掘出了大量陶器,陶器上有数量不等的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整齐规划,且有一定规律性,具备简单文字的特征,因而被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汉字的起源。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古人既要与大自然作斗争,又要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古人逐渐创造了简单的语言。但语言受时间、地点的局限,只适合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并没有记录和传递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传递信息,古人开始采用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方法。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太过简单,只能记录一些数字或方位等,并不能进行思想交流,也不具备记录语言的属性。为此,生活在中华大地智慧的先民们又想出了新办法,那就是绘画,也正是绘画最终推动了文字的产生。

最早的是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洞壁上的绘画文字。7000年前的半坡遗址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雏形。4500年前甘肃的页岩刻字,字已单字成形,3000年前的甲骨文已象形到和今天的字相差无几了。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