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两岁的娃听得懂中国传统故事吗?

2023-07-15 16:30:09 条浏览

听得懂

背古诗三字经




我的外甥2岁的时候我给他讲过一些中国传统故事,但大多他可以算是懂得,但肯定并不透彻,主要是中国传统故事的结局都大多是以教育意义为主的,或孝道,或谦让等等...

给2岁的孩子讲传统故事,我想家长也并非是要孩子读懂太多的,只是想让通过故事简单的分辨是非善恶,懂得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而已吧

孩子还小,虽然不懂太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自主思维,这些故事多少还是会影响他们的一些行为的,就像电影里的蜘蛛侠,钢铁侠,孩子把他们当英雄,行为也会随之影响。

多给孩子讲讲传统故事挺好的,不用他们懂,倾听也是一种乐趣。




两岁的孩子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单纯通过你讲或者叙述,估计他也不会感兴趣,建议结合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解,现在书店很多儿童读物都是图文并茂,另外你的讲解也很重要,要讲的生动,有吸引力




不能

两岁小孩毕竟智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只能根据大人讲的听一些趣味和声音而已。在大人讲故事的时候会通过眼镜来观察大人的表情及口型,也会跟着大人对口型,这是基本的模仿行为。

可能你会在某些渠道听到或者看到一些两三岁的儿童背古诗词,但他们不会理解真正的意思,一些讲出来的东西都是通过大人的教学说话记住的。

儿童在发育阶段要有一些积极引导,但不要太过于着急。虽说大人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比其他小孩好,但也不能揠苗助长,这样就是起了反作用。

一些发育早的不一定比发育迟的好,毕竟人类还得尊重科学与自然,到哪个年龄学做那些事,不要刻意违背




两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听懂故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我们大人去引导启发。传统故事中有教人从善,也有披露人性凶险。所以,不是孩子能否听懂的问题,而是你想跟他们灌输什么内容的问题。按照你的动机,对故事进行重塑,有所取舍,变成主题简单的有趣故事。这样效果更好。




这跟讲故事的人有关系,以他能理解的方式给他讲故事,他会听懂的。

另外,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最主要是想给他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只要目的达到了就行,通过什么方式都可以。




肯定听不懂,其实小时候最多留个印象了,不可能记得很清楚或者完全都明白。不过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了,所以给小孩子讲讲还是可以滴。。。




幼儿的认识与接受能力往往被成人所低估,在潜移默化中,只要是正能量的传播,对幼儿心智的成长应该都是有帮助有意义的,或许无法在正常的问答中感觉到幼儿的接收以否,但教育对他所带来的感受与影响一定会在某个时间展现出来,让我们眼前一亮,让我们猛然顿悟。




你两岁能听懂,只是不解其中意思吧。可能我们只是刚出生对世界的认知太少了,所以慢慢的以后就会懂的,故事尽量描述简单一些,小孩也会懂的。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看孩子的母亲怎么样?因为母子连心,如果母亲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孩子的反应能力理解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同时也牵涉到母亲的育儿教育水平,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母亲的心,做母亲的任重而道远。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孩子的智商是由父母决定的,如果父母亲没有任何疾病智商问题,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所以有些事情也不能一步登天有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慢慢适应不能急于求成,有些孩子路也不会走你叫他奔跑,你觉得行吗?

中国传统故事也应该从简单到复杂讲给孩子听,毕竟两岁的孩子理解能力还是有点欠缺的,人活在地球上一般活得越久越聪明!所以做父母的量力而行。




听得懂,但娃儿的懂和懂事的懂不一样,与长大了听懂的懂也不一样,这时的懂是一种心灵感知状态,没有记忆,象一面镜子似,一照则有,一过则无。如果要是听不懂,那娃子是如何跟大人学的说话就无法解释了。

道家,佛家在修持时,都想让人回到这种婴儿状态,只有回到这种状态,才能显示出精神的巨大能量。那为什么娃儿显现不出这种能量呢?是因为娃子的各个器官没有长成,虽然先天心灵具备这种能量,由于器官的原因无法显示。

我记得我的孩子这么大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给她讲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还有一些童话故事等等,她听一会就睡着了。我细心观察,她只是在听,在静静的感觉,后来就养成了习惯,不讲故事就不睡觉,一讲就睡着了。

所以我说给娃儿讲这些传统故事,娃儿听的懂。




这个看你怎么给孩子讲,故事么,要讲的生动活泼,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孩子自然是愿意听的。如果套用枯燥乏味的书面语言,讲传统故事,别说两岁的孩子,几岁的也不会爱听的。

著名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有几个是小孩能够看懂的呢?有那么一句话,说童话都是给大人看的。

甚至连猫和老鼠这种动画片,小时候看着只是个热闹,搞笑,长大了才能看的懂很多细节的东西。

说这么多,主要是想告诉你,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事。就像胎教,要求的不是他能听懂,理解透,而是,培养一种能力。

两岁的孩子,语言,理解,记忆都是突飞猛进的发展,反正也是讲故事,为什么不能讲传统故事呢?现在未必懂,可能未来某个瞬间就懂了呢。

就像我以前看到某篇弟子规后面写的一句话,反正都是要诵读,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经典呢?




2岁听懂应该没问题,但是要理解、记忆是不可能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

孩子习惯好的话,你以后就会作业辅导少操心。你心情就好,家庭和睦。连锁反应。

我一同事说她孩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爱看书了,引得大家羡慕不已。她的孩子就是小时候从听到看,养成的好习惯。现在孩子上四年级,学习上大人一点也不操心,班级前三。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见到这样的问题,我想大部分朋友们立即会想到自己过去是怎样给自己两岁的孩子交流的,是否给他讲过一些中国传统的小故事。两岁的娃不管他(她)听得懂或听不懂,只要这个两岁的娃不是先天性的智障,而是一个各方面发育正常的娃,那么你给他(她)所灌输的,所要表达的,这完全依靠,或是说取决你自己。你是娃的父母也好,是娃的老师也好,都取决于你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本人的文化知识及艺术修养。善于给娃娃交流,引起娃的兴趣,这是你成功的第一因素,也就是幼教的第一关键。

当然,两岁的娃娃先天的秉赋不同,对外界接受的强与弱自然也各各不同。咱们经常听说或是见到,有的孩子从小就异常聪慧,两岁就能背几百首的古诗,认上千多个字;而有的孩子,即使长到十岁,连十首古诗也背不出来,认汉字连一百个字也很吃力。这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层面上讲,这就是天赋异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神童”。

不过,“神童”一样的娃娃到底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平常的娃娃居多。有一句话就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另一句话是,“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两岁的娃听不懂你所讲的传统故事,这说明两种情况:

第一种,你没有认识到娃娃这个年龄段接受的能力,你忽略了这个娃娃现在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两岁的娃娃对外界的认知比较有限,他(她)接触的人和事物除了父母,也就是其他的几个人,要说三观,那更是有限的无以复加。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呵斥他,他也从你的表情上简单的辩断出你的不友好,他就立即苦下了脸。我只是说他能从表面上简单地来对待他面前的人。所以说,作为娃的父母或是老师,就应该首先抓住他的爱好及兴趣,他到底喜欢什么,愿意听什么。如果他喜欢玩球,你偏给他一个小车骑,那不事倍功半么?

第二种,你的教育水平不够,就是说你的思想不够开阔,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不对。同样的一个传统故事,别人给娃娃讲的既有意思生动有趣,又能让娃娃听懂接受;而你跟娃娃讲的既无味无趣,又生硬死板,说教气太浓,让娃娃无法接受。所以要改正这个缺点,就要在用语用词,特别是语气上下一番工夫。记得以前收音机广播节目里,有一则孙敬修老师播讲的“小喇叭”节目,当然现在孙敬修老师早已不在了,但是他所播讲的节目确实赢得了全国广大的粉丝的喜爱,这些粉丝们绝大多数是学龄前的儿童们,特别是《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桥段,孙敬修老师播讲得可谓栩栩如生,生动活泼,语言风趣,令孩子们听了如醉如痴,这是什么?这是功夫,孙敬修老师摸透了娃娃们的所思所想,他理解了娃娃的心灵深处的小小的“梦幻”。有的人说,两岁的娃听不懂人讲的传统故事,是不是有点太主观?难道说西游记里面不是传统故事?不一定吧。

我的大女儿两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听人讲故事,对自然界里动物的故事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每当我给她讲的时候,就挑一些她平常在家里见到过的动物入手,比如小鸡、鸭子、小狗、牛、羊、驴什么的,有些是我胡编乱造的,有些是我从书上摘下来的,再由我添油加醋改编一番,把那些说教的道理去掉,因为两岁的孩子接受不了那样大人的思想模式,反正让她简单的分别一下哪是对的,哪是错的就行了,千万别说的太多,让她应该这样,别那样,结果适得其反。比如,我给她讲了个骆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她没见过骆驼,我找了个图画让她看,让她分别一下骆驼身体大还是小羊身体大,这很明显,她开口对我说骆驼大。于是我就开始讲了它俩之间的故事。说是一天它俩在一棵大树下玩耍,骆驼一抬头就够到了大树上的叶子,开始吃了起来,而小羊馋坏了,它两腿尽力扒着树干,挺直身体怎么仰头也够不到树叶,骆驼哈哈大笑,笑话它真没用。我就问女儿为啥小羊吃不到叶子。她眨巴着眼睛望着我,笑了笑,又想了想,看了那图画一会儿,说,嗯嗯那小羊太小了。我说,对,它身子太矮小了,怎能跟骆驼比呢?它又高又大的,脖子一伸还老长。接着它俩边走边玩,不久来到了一个院落里,院里长满了嫩绿的青草,小羊乐坏了,蹦蹦跳跳地钻进了院落的小门,开始香甜地吃起青草来。骆驼见到后也馋涎欲滴,它也跑过去把身子卧下去,伏在地上,尽力地往小门里钻,可是它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还是没有进去,它无奈地直摇头。于是,我又问女儿骆驼为什么钻不进去吃到青草,女儿也想了想,她还是看出来了,她说骆驼太胖了。是的,这就够了。如果再给孩子说别的那番高大上的说教是不是有点累赘了?这期间,关键的还有一点,就是给孩子用词和恰当的语气(口吻)。

写到这里为止吧。谢邀。




那天晚上我在街上走,后边跟着一个老太太抱着她一岁多的孙女,就听老太太对孙女说道:“你妈妈明天要早起去上班,你醒了看不到妈妈可不能再哭了。”

小孙女歪起脑袋想了一想,说了一句:“还哭!”

这一下,不但是小孙女的奶奶,就连周围的路人也都被逗笑了。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两岁的小孩对一些不算复杂的语言和事情还是能分得清楚的,所以说,对他们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当然了,如果只是一本正经的说教不但会让他们听得一头雾水,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浓烈的反感情绪,因此来说这时候的方式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丰富的动作和表情永远比苍白的语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给他们讲传统故事时多加上一些有趣的“料”效果会好上千百倍。

比如给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时,可以先准备好一个小梨几个大梨,然后边讲故事边让他给大家分梨。如果他把小的分给了自己,把大的给了大家,就好好的表扬他一番,反之则告诉他分得不对,孔融不是这样分的。这样寓教于乐,小孩子肯定愿意听也印象深刻。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