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素质教育中一味的强调不许体罚,放弃不打不成器的做法真的有利于孩子发展吗?

2023-06-10 15:38:12 条浏览

真的不利于,但是也真没什么办法了,多求自保了,快乐教育尊重孩子等毒鸡汤已经的大浪滔天,奈何又有几个人在这大浪中还能坚持己见,有些天生桀骜不驯的孩子,不给点颜色没有打骂只能是毁了他,信息时代,全国各种案例,血淋淋的教训国人还不醒?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不仅在学习能力上,同时在生活能力、全人素养上都有所发展。

体罚是一种手段,对它的滥用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可能只是出于畏惧,并不能发挥真正的效果。甚至在骨子里形成一种不让我做我偏做的抵触心理。

尽管应当尽量避免体罚的做法,但现实中,适当采用也并无不可。时下里,伴随各种事件升级,对孩子的过分体罚信息也充斥了互联网,以至于一时间各种言论皆出。作为家长,师者,只想说:将心比心,有哪个家长或多或少没有体罚过自己的孩子?!罚只是手段,如能生效,适度之下又未尝不可。只是不要打着对孩子好的幌子来图心里的一时痛快,真正的把教育目的放在第一位。




缺乏体罚的孩子是不完整的,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了不受到惩罚也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不吃苦上苦难成人上人,这个古训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溺爱孩子和杀孩子有什么区别!什么叫体罚?难道犯错了打一巴掌敲一下就叫体罚吗?我看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孩子成长的,即使打的重了一点也不能叫体罚!




什么是体罚?

体罚就是打孩子吗?让孩子罚站算体罚吗?

素质教育中一味强调不许体罚,让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伤透了脑筋。

“不打不成器”一直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的重要部分,根深蒂固在中国父母的脑海中。

放弃“打”孩子不就等于放弃让孩子成才吗?

但实际上,中国传统对体罚的认知,只是将“强者对付弱者的方式”复制给下一代罢了。

依赖高压、负面惩罚的效用,使得中国人总是教育出“被动的下一代”。

或许,我们可以参考世界优质教育国家的“体罚”经验,从而反思中国的“体罚”和国外的“体罚”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世界优质教育国家的“体罚”经验

在芬兰,学校最常见的处罚方式为(1)放学后留在教室里罚坐,反省不当行为或(2)补写功课,如果有学生危及其他学童安全或严重影响教学,则可面临(3)最长三个月的停学处分。

新西兰是零体罚国家,新西兰学校处罚学生的方法通常有:

(1)社区服务捡垃圾

(2)假日穿制服到学校进行校园服务

(3)罚写作业

(4)环境清扫

(5)停学

另外,需要指出,在外国人眼中,停学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不是让孩子放假在家无所事事,而是家长需一人向公司请假陪孩子反省改错。而损失的金钱与薪水或因时常请假而被资遣,当然是家长自己承担。因为,在自己的小孩无行为能力之前,家长需要对孩子负责。若不请假让小孩一人在家,那么社会局会介入暂时剥夺亲权,同时还可能会因为没有尽到父母责任吃上官司。

各位家长老师,你们知道体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吗?

我是关注教育和社会问题的洋葱君,欢迎关注洋葱数学,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关爱孩子的教育。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