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你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最好方法(法则)吗?为什么?

2023-07-21 16:09:48 条浏览

辨证论治对中医而言是必须的,特别久病慢病更须仔细辨别标本顺序,有一患者来诊,看面色油光而已,而后问诊就是让患者细述证状,所服用过何药,经过仔细查问得知,患者向来大汗(大汗易阳虚),数有脾胃湿热(观面油腻,胎黄厚腻)久服清火泄下药物(以至胃实脾虚、舌边齿痕)、后近十年不任风寒特易感冒而且易变重感冒(此因湿困脾土,中气虚弱)权衡施治,首先脾虚不能治湿,气与湿不两立,湿重气必虚,气属阳气虚阳亦虚,阳虚不能固汗,汗出又伤阳,阳虚不能卫外则不任风寒(患者服用不少玉屏风无效、一因不得方法或内阳虚弱),施治先以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加三石汤先治湿热五剂,让其注意舌苔变化,舌苔剥脱后弃三石汤,五剂后舌根处有余苔,已无大碍,逐改桂枝汤三剂调营卫,以营卫和谐,后用再造散粉剂早晚一次服9克左右,嘱其须服用月余,后偶有饮食不调至湿热欲起仍用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调理。




是的。认识到人体是协调运行的机体,那么,辩证地法就是科学的运用。西医虽然是现代科技,但总是孤立地看待某一问题,这太愚蠢了!




什么叫辨证论治?都是自我美化的空洞语言。局部都没有搞清楚,一上来就大谈整体,只能是忽悠。研究问题的科学路径都是先局部,甚至是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待局部成果积累多了才能动态地、发展地、相互联系地看问题,此后才能有整体思维。反而是现代医学的整体思维比中医好得多,比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中医的辨证思维只能是一缽浆糊,永远捣不清。中医过时了,不要死不认账。




能治好病就是好方法,管他什么辩证不辩证的




中医对病人的体质分型,辨证施治,西医就没有,西医只是消炎,很多患者不懂,所以会产生医患矛盾。




辨证论治整体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正统的中医就是这样。现在出现了一些旁门左道,让时间去检验吧。宇宙间有很多未知领寓的科学,让有智者去研究、探讨.......




辩症论治本身就是中医治病根本法则,通过八纲辩别病在那脏那腑,在那经,是虚,实,寒,热,积,滞,在表,在里,在营,在卫,属阴,属阳,然后用八法,汗,吐,下,合,温,凉,清,补。再选适合方剂加减医治。




辨证论治是正道因为每人的体质脏腑功能和心理狀态都是不同的千人千面每人一方所以辨证论治是中医人必须的




不是,辨症论治,主要是用于指导开药方,用来指导开药方,有作用。如果医师不开药方,选用中医点穴,推拿,按摩,针法,灸法,刮痧,拔罐,,,,等手法外治和无药疗法,,,辨症论治就基本无用,用不上,,,,所以,医疗指导不光要辨症论治,还要辨病施术才行。根据中医实战的经历和经验来讲,辨病施术比辨症论治更实用,更实效。




辨证论治不是中医治病最好的方法。它是学习和运用中医过程中的入门阶段和深造阶梯。

中医理论核心虽说仅仅“阴阳”二字,却是非常深奥且难掌控,这是由其高于物质的无形本质决定的。

人类对于客观存在的认知总是需要一定的实物做参照,否则凭空想像很难去接受和理解,更别说运用了。这也正是那些自以为秉着“科学精神”者无知毁谤中医的根本原因。既然我们的脑袋需要“实体”这块垫脚石,那么一开始学习它就只能借助于有形之物。

辩证论治就是通过可视、可听和可思索的各种实实在在的现象,来帮助我们对比和使用先人们几千年来留下的海量经验之谈,以达到治疗目的。

但这不是中医的本质,它的本质是生命层面的空间构架,是无形的。所以入门阶段要从辨证论治开始,再以这种形式来进行大量实践,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具体内容可查阅《中医的三个层次》系列文章。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子都能达到质变的层面,就算有大量实践,这里面也还需要相当的缘分和唔性。进门者众,登顶者寡,这是中医学非常残酷的事实!




我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治病最好法则,这是因为,中医治病的全过程是理、法、方、药。理、法是诊断,是根据患者所患的症状,根据四诊八纲等辨证手段,求出证″,再依证确定相应的方药,证辨的准,方、药才能奏效。中医辨证的方法也几种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那种辨证最切合,就用该方法。




不算最好方法,辨证论治,充其量只是辨别证型就可以治了,它不适合复杂的疑难杂症。只适合简单病。然而现在谈辨证论治的往往是见证治。




辨证,辨症,辩证是阴阳五行的生克,是哲学在医学领域应用,辨症,是透过各种內外在的因素,确认实质的病在那里。做为一个医生,必须掌握辨症,然后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宜补宜泻,在斟酌用药。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