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 09:54:06 条浏览
一群温柔的人被这样残酷的对待了,还祈求他们能继续创作温柔的作品,对不起,这样的期望对他们太残酷了。
我只希望曾经带给过我感动的京阿尼,也能被世界同样的温柔对待。如果继续创作能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那我会支持,即使他们选择解散,我也理解。
在这个特殊时间点,我们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我觉得这样才是支持京阿尼的最好方式
虽然京阿尼失火,损失和伤亡惨重,但我个人认为京阿尼不会因此没落过或消亡。
理由如下:
1.京阿尼还存在
这次惨案,并不是京阿尼所有的办公大楼都被牵连。因此收到损害的只是京阿尼位于京都的第一工作室,也就是说,其他工作室并没有受到影响。
2.京阿尼有强大的人员支撑
京阿尼存在多年,一直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熟悉日本动画圈的人可能都知道:大多数日本动画相关的职业工资都少的可怜,很多工作人员即便小有名气,也需要在工作之余不断打零工,甚至打多份工,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但京阿尼不是,为了让员工能够没有后顾之忧,京阿尼的员工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而不是以员工完成了稿件张数来计算工资。这就使得京阿尼的员工,不需要工作之余,额外打零工来赚取生活费。
此外,京阿尼被视为业界良心,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相比很多动画公司,把相关业务外包,京阿尼则像业界的一股清流,分镜、摄影、统筹、特效等所有工作,均由社内人员完成。这也是京阿尼多年来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人才培养的原因。
即便原稿被烧毁,但人还在。在做动画方面,京阿尼的员工们非常纯粹和执着。有这样一群人在,即便走的艰难,但京阿尼还是会前进。
3.粉丝的认可、期待以及各界的援助
即便短期内,京阿尼可能难以拿出作品。但只要京阿尼整顿好,重新出发,必定会得到粉丝们的认可和期待。毕竟在粉丝心中,京阿尼不会为了圈钱就像某些动画公司一样,一季出很多部番,弄得作品粗制滥造。
有了粉丝的支持,京阿尼不可能消亡。同时,京阿尼也在各界都积攒了自己的好口碑和助力。就拿这次惨案来说,事情发生后,日本国内外各种群体都纷纷组织自发性捐款,以帮助京阿尼度过难关。
记得大约10年前,台湾的霹雳国际多媒体有限公司也因为一场大火,导致其中一处场所的布景、道具、2000多尊布袋戏偶(一尊卖价大约是人民币5位数)、珍藏了近20年的一线偶全都毁了一旦。但后来霹雳国际多媒体还是成功渡过了难关,现在,也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而我,也相信,京阿尼遭遇此次灾难后,并不会就此衰落或消亡。
不会,但短时间内也不会是现在的京阿尼了。。日本动漫产业链成熟,动画公司多,人才丰富,想恢复生产很快。。但京东的特点就是用自己培养的导演和原画师制作,而这些最宝贵的资源才是最大的损失,且培养时间长难度大,而迫于财政压力肯定会尽快复工。。所以期望京阿尼不会因为这次事件放弃,保持良心动画公司的传统,即使这几年很崩也一定会全力支持的!
这话可能不太好听,但在我了解了京阿尼的动画制作体系后,我觉得起码10年重回巅峰是不太可能现实的事情,但还有一丝希望是在于滚进去的钱。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影视产业上,我倒觉得可能复苏,概率很高。
但京阿尼的动画产业跟影视产业不同,前者是原稿基础上自己制作,后者是压低价格买进大量原稿,甚至还有一些平台是直接签订写手,进行大规模洗稿,中间的差价已经可以为公司暴利许多,而京阿尼不存在这条边缘产业链。
除了质量这两者还有一个更大的区别那就是——产量。一般的影视公司是会选择压稿压剧,保底。但像京阿尼这种手工作坊公司,基本就是一年一季或者两季,投入了大量精力物力人力去力保质量,这种态度是有资格在市场立根不被淘汰的。
但那个仅局限于没有什么意外,公司资金周转不过来,再大的初衷,再美的努力都是无用功。这也是为什么女明星一旦生完孩子,马上复出,因为青春和产量同样也会变成【沉没成本】。
其次,京阿尼的公司体制是借鉴了吉卜力工作室,就是不再是外包或者一季一画师。因为培养的是自家画师,所以在制作水平上总体是稳定,再加上保证了薪酬和人源,也确保了制作的高质量。
但同样的培养自家画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不外包公司出现的状况,就是被连带。前段时间,我在快看漫画追了一部新番,本来是周六要更的,后来因为上色的负责人有私事,所以就断开了一期。那么京阿尼这件事情,要断开多少期?有多少真粉等得起!
像这种连带合作的产业链之所以产生,也是为了提高效率增加利益。自家团队,意味着合作当中一定程度减少了无法达成共识的时间浪费和工作详细化的拆解过程,也可以理解为隐成本。
在京阿尼纵火案后,除了隐成本出现了问题,同样的机会成本也断裂了。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了a必然丧失b,京阿尼的运行体制,意味着他们会选择质量而放弃了产量,这种情况下,是两种都失去了。
但京阿尼的机会成本失效,还折射在人才上。在资源有限的空间,京阿尼是把钱压在了原画师上,一旦这个链子断了,投资进去的钱收不回来了,人也走了。
即使大家的初心是好的,在京阿尼身上还是很坚持,但资金又能活跃多久,重塑的京阿尼能确保在无法出品的状况下稳定多少粉丝?
所以不可以忽视的是京阿尼在火灾过程中产生的【沉没成本】。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沉没成本包括机器设备,原材料,研究开发,分工与专业化等固定资产,但这些都没有了。简单理解就是资产变现能力,兼容性越强,沉没的部分越少。
但事实上,就我们看到的京阿尼无论是原稿还是投入的专业研究开发都失去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京阿尼的合作商算不算这个理性的群体?
作为《Clannad》的忠粉,爱屋及乌,希望京阿尼可以继续振作起来,爱你的人多久都可以等。
马洛斯需求理论定律就提到了——在解决基层物质需求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在前期可能是个体富有的过程,后期出现了均衡状态,主要是集体进而个体不突出,受益群体在这个良莠不齐的市场,反而会追求高质。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高质意味着开启了淘汰机制,但同样的也拔高了文化市场水平。
说什么都只是猜测,不管未来怎么样,就一句——京阿尼请加油!万一碰上了适合你的时代呢!前提的蓄力就都是值得的。
这是个悲伤的事件,首先所有热爱动画的人都会为京阿尼的遭遇深表同情,这种感情本身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坦率的来说,这次纵火案对于京阿尼本身注定是一个打击深远的事件,而此次事件视其对京阿尼的影响程度也很有可能会对整个日漫届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根据2018年的数据,整个京阿尼拥有员工162人,此次事件到目前为止的伤亡情况是:33人死亡,10人重伤,6人中伤,20人轻伤,我们姑且认为20人轻伤可以在接受短期治疗之后回到工作岗位,那么剩下的将近50名员工将很有可能长期或者永远离开了他们热爱的动画行业,要知道,不能说活着就能够继续作画,视伤情而言很有能有些人虽然活了下来却再也无法提起画笔了。
事实上经过此次事件之后,是否会出现因为心理障碍而离职的员工我们也没有办法估计,但是我们姑且认为他们对于公司和自己职业的热爱可以勇敢的坚持下去,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公司也有将近30%的员工无法参与工作了,这对于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但我不同意很多人的看法:短期可能有困难长期会振作。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短期可能问题不大,长期真是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日漫本身最大的一个短板就是边际效应很不好,不知道这个词的可以去搜一下,简单来说,对于大多数行业当行业的体量和产业变大的时候,单位产品所附加的无差别劳动应该显著减小,也就是规模会降低成本,但是日漫整个产业不是这样的,具体来说是手绘动画业不是这样的。
显而易见的是,即便像是日漫这样成熟的体系,当产量逐年增大的时候,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消耗完全没有变化,随着规模的增加带来的只有员工炼狱般的加班和作品质量的直线下滑。
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漫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产业。
而且手绘动漫还有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壁垒问题,因为手绘所以可以说这个行业的纯粹的技术积累是很少的,一个人所能积累的东西就是他的职业生涯所学而已,当他退休了另外一个替换的单体几乎还得从头再来学,这样的人才培养不但缓慢,而且他所能形成的最大竞争优势也仅仅限于一个人终其职业生涯所学那么多而已,这样始终无法拉开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
所以回答京阿尼的事情上来看,短期问题不大,一来有道义上的支持,二来社内也一定会鼓一口气去拼一把度过难关,短期靠大家爆肝当然可以度过难关,但时间一长就不见得可以了啊。
难关过后才是真正的难关。
(不好意思借B站图)
大概半年最多一年以后,精神力基本会消耗殆尽那个时候,京阿尼面临的将是要么降低产量要么降低质量,但京阿尼原本就不是一个产量很高的公司降低产量不能接受,而后者呢,就更不能接受了,因为京阿尼是真正把质量就是生命贯彻到极致的一家公司,但后备力量鉴于手绘动漫本身的行业特点又不是想有就能有的,这样公司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如果我所预言的事情不幸实现了,当然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那么我想整个日漫届都会重新思考业界到底应该如何面对人才面对技术面对工作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其实这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事情。这样的思考也许会出乎预料的改变业界的生态,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但不管结果怎么样,在这里还是向我们热爱的京阿尼——
献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