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中国古代留下哪些中医名著?

2023-07-23 16:34:41 条浏览

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金匮要略》,《针炙甲乙经》,《本草纲目》,《难经》等。

一《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其序列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代表作。作者陶弘景。在序例部分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华夏五千年文化,呈现出很多名医名著,经过前辈们的总结绘制成现在的宝典,中医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神农百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金匮要略》还有很多种,主要这几种经过现在加减组方可以应用




古代留下的中医书籍很多,笔者早年也看过少量的中医书,现略举几例。先举南阳老乡的,汉末张仲景的(金匱要略)(伤寒杂病论)。其他的如孙思邈的千金方。张京岳的肠痈方(景岳全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张錫纯的衷中参西录。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清代的医宗金鉴。傅青主的女科。宋代钱乙编的(小儿药证直诀)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等等。




四大经典最值得看




中华上下五千年,留下了太多的中医经典著作,分别是: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2、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3、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5、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经典和各家学说,浩如烟海!




1、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难经校注

3、医学读书记

4、金匮要略语译

5、世医得效方

6、圣济经

7、研经言

8、针灸易学

9、血证论

10、金匮玉函经二注

11、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2、外科精义

13、伤寒总病论

14、问斋医案

15、外科证治全生

16、辨证录

17、幼幼集成

18、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19、本草蒙筌

20、类证治裁

21、医学指归

22、医灯续焰

23、妇科辑要:胎产心法

24、形色外诊简摩

25、疡科会粹

26、医学纲目

27、针灸大全

28、松峰说疫

29、外科证治全书

30、幼幼新书

31、王旭高临证医案

32、疡医大全

33、金镜内台方议

38、伤寒瘟疫条辨

34、刘涓子遗方

35、名医别录:辑校本

36、千金宝要;孙真人海上方

37、赤水玄珠全集

38、医方考:附《脉语》

39、吴鞠通医案

40、妇人大全良方

41、简明医彀

42、备急千金要方校释

43、难经语译

44、难经本义

45、温疫论

46、良方集腋

47、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48、伤寒论校注

49、伤寒六书

50、厘正按摩要术

51、明医杂著

52、本草从新

53、子和医集

54、杨氏家藏方

55、活人书

56、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57、伤寒论语译

58、病机汇论

59、本草崇原集说

60、经穴解

61、本草衍义

62、诸病源侯论校注

63、徐大椿医书全集

64、痘疹辨证

65、疯门全书

66、读素问钞

67、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68、种福堂公选良方

6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0、御药院方

71、金匮要略校注

72、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73、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74、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修正版)(天津版)

75、人身通考

76、学古诊则

77、喉科指掌

78、海药本草

79、广瘟疫论

80、验方新编(上)(下)

81、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82、黄帝内经太素校注

83、祖剂

84、易简方

85、医林改错

86、冯氏锦囊秘录

87、饮膳正要

88、不居集

89、寿世保元

90、古今医统大全

91、伤寒瘟疫条辨-[清]杨璿

92、本草经集注(辑校本)-[南朝梁]陶弘景编尚志钧等辑校

93、本草易读

94、蠢子医-[清]龙之章

95、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1-3册(医经注释上)(卷1—卷46)-[清]陈梦雷

96、金匮要略论注-[清]徐忠可着邓明仲等点校

97、刘纯医学全书-[明]刘纯撰

98、脉经校注-[晋]王叔和原着

99、脉经语译-[晋]王叔和_原着_沉炎南主编

100、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李熊飞校注

101、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原礼

102、勉学堂针灸集成-[清]廖润鸣

103、明目至宝-[元]无名氏

104、难经正义-[清]叶霖

105、千金翼方校释-[唐]孙思邈撰李景荣等注

106、全生指迷方洪氏集验方-[宋]王贶[宋]洪遵

107、仁术便览-[明]张洁选集

108、神农本草经辑注-马继兴主编

109、食物本草-[明]姚可成集

110、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

111、孙真人千金方(附真本千金方)-[唐]孙思邈

112、胎产指南盘珠集胎产症治-[清]单南山[清]施雯等

113、痰火点雪-[明]龚居中

114、汤液本草-[元]王好古

115、吴普本草-[魏]吴普撰尚志钧等辑校

116、小儿推拿广意-[清]熊应雄

117、许叔微伤寒论着三种-[宋]许叔微

118、续名医类案-[清]魏之琇

119、养生月览-[宋]周守忠

120、医碥-[清]何梦瑶撰

121、医经溯洄集-[元]王履

122、饮食须知-[元]贾铭撰

123、张山雷医集(上下册)-编委会

124、针灸甲乙经校注上-张灿玾等校注

124、针灸甲乙经校注下-张灿玾等校注

125、针灸易学-[清]李守先撰

126、中藏经校注-[汉]华佗(旧题)李聪甫主编

127、中藏经语译-[汉]华佗(旧题)李聪甫主编

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

129、东垣医集-[元]李东垣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