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91年出生的美女博士李琳出任南方医科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大学,你怎么看?

2023-07-25 16:00:41 条浏览

你好!

恭喜李博士!

这个问题很正常,说明我国人才济济,年轻的一代成长很快,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也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学位制度是公平公正的,是完全是按照学历和科研成果评聘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博士的任职,极大的促进了青年学者发奋图强,热爱科学的积极性。




此问意欲何为?




正常来说,四岁上幼儿园,从幼儿园读到高中毕业需要十五年,从高中毕业读到医科大博士毕业需要八年。作为博士生导师正常也应该是博士后,又是两年应该是二十九岁了。而该博导恰好二十九岁,已经到了科学家的级别了。所以用正常人的正常大脑思考觉得不正常是很正常的。




在我看来,能被认可已经很厉害了!教授也需要年轻化。




有能者居之




作为刚毕业的研究生回答一下吧。

91年既已成为博导就当前的反腐高压态势,这个老师必定是有自己的真才实学的,年龄对于这个老师来说是一个双刃剑。

首先,我们大多数的脑海里提到博导,即使不是白发苍苍,那也必定是知天命之后的睿智成熟的形象。古人所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也不无道理,因为博导不是一份简单的岗位,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沉淀的,对于刚刚30岁既已成为博导的她来说,或多或少会对她的指导能力有所怀疑,就拿我来说,我们系有一个新进导师,30岁出头,名校毕业,在选择导师的时候竟没有一个学生报他。最终有一个学生调剂过去,到不知为何研三时候那个学生休学了!这就很尴尬了。。。

另一方面,年轻又是一个人做事的资本,当前形势下,干部年轻化盛行,科研导师年轻化也不无先例,这位博导可以用自己年轻的活力和激情,发散的思维弥补经验的不足,打消其他老师和学生的疑虑。

总之只有做出成绩,90后这个身份才会成为自己的加分亮点,而不至于成为累赘!我还是看好这位老师的。




南方酱料大学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中,古往今来产生过多少脍炙人口的少年俊才,人中龙凤。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骆宾王七岁做: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小童儿司马光砸缸救同伴。我们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立志高远,十二岁时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中国乡间有句俚语打铁打到六十岁,打来打去,打只五扒钉。这句话用在你我身上最贴切不过,虚度一生,一事无成。今朝之社会还看李琳,象李琳一样的年轻俊才,是国之栋梁,社会精英,事业翘楚。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谢谢你的邀请,一方面说明青年才俊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并且提供相关的扶持和施展才艺的舞台,再有,也说明只要肯付出努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加油吧。




医学类岗位,能者上,没问题,体现了管理者的魄力,论资排辈的单位,终将死气沉沉!




首先要说声抱歉,这人我没有了解过。

不过根据问题的主要信息我大概知道您问这个问题的意图。

现在的青年才俊很多,许多重要的领导位置也逐步趋向年轻化。这与个人努力的本质、时代发展带来的获取学习资料和机会的便利性是分不开的。至于他个人有无背景带来的主因或辅助,我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谢谢邀请。




说明只要有能力年龄小不是问题!

说明南方医科领导不拘一格拔人才!

说明知识改变命运不是吹的!

说明这个社会具有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无限机会!




这个应该理性分析理性看待:

1、成就与年龄无必然的关系。

论资排辈并非好事,2018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称:“论资排辈”阻碍年轻干部进步步伐--法制网。有的年轻干部虽能力出众,但资历浅,往往置于晋升的后续梯队。这种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做法,一定程度上阻挡着优秀年轻干部前进的步伐。

2、但话又得说回来,这种博士直接升到博导教授极为少见。我不少同学也是北大清华及国外名校的博士,但依旧只能混一口饭吃,甚至想在一些稍稍好一点的高校任职都很难。该美女不但有实力,而且也好运气。

3、至于仅据其在博士阶段的论文直接升迁到博导教授……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对此妄加意见。

(1)但有一个事实也是不可否认的,即博士的实质还是个学生,很多博士生就在背后称他们的导师为老板,也即,博士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具体工作,该工作的方向及内容往往由也是由导师指定,相当于博士是给导师打工。实践中,对于博士生,论文往往不是他(她)一个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的成就高低,有时也有很大的偶发性。比如互联网的出现也是因某军工实验的副产品,X射线的发现,稍不注意也就错过……

(2)至于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这个是可以内部商定的。

前不久,也同样有个女生玩了其老师一把,其老师在自杀时曾发朋友圈指出,那学生写的几篇有份量的论文是他代写送给该女生的……千万别误会,我不是说该美女博导教授怎样怎样——也轮不到咱们小刁民评点。只是我觉得,最好能有一个小小的过度阶段,即以她自己独立后的成就作依据评选博导教授更好。




通过标题,我看到了很多标签:91年(90后)、美女(貌美、女性)、其次才是出任医学教授。

通过这些字眼,可以看出即便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依然对女性存在偏见,对女性能够成为博士并出任教授这个职位,有质疑的成分在里面,犹如“女司机”一般。

细数90后的标签会发现有空巢青年、共享青年、斜杠青年、中二青年、利己青年、四无青年等6大标签。但做为一个90后的我,要说的是,90后亦是最最努力的一代,我们要在70后、80后制造的经济壁垒下求发展,走出一条独数自己的路。而李琳博士将是所有想要成为而成为的人中的代表,年轻不代表无知,不代表无畏,而是一波学有所成的长江后浪,是站在巨人肩膀等高峰的践行者。

我认为标题为:新生代博士李琳,出任南方医科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自古英雄出少年。91年出生的美女博士李琳出任南方医科大学的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我认为这是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办学机制,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举措,对于激发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不管年纪大小,只要敢于拼搏,奋发向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独到的建树,取得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这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是非常需要这样大批的年轻有为的卓越人才。人们常说,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今天,我们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我为南方医科大学的做法点赞,坚决支持,双手拥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欣喜的看到,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条战线,有许多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他们不少都是80后,90后,在国产大飞机,国产航母,大湾曲建设的过程中,以及神舟系列飞船的指挥现场,都有不少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为祖国科技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雨后空山新,日出正当时。在美好的时代,我们热烈欢迎美好的青春,为祖国的美好事业激情燃烧,热烈欢迎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青春才华,谱写最壮美的人生画卷。




28岁的女博士出任南方医科大学的教授,我觉得可喜可贺啊,也完全正常,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越来越适应社会的需要了,不再是论资排辈,这是好事。

1.这个年龄也不算太小了,曾听一个大教授说过,其实一个人科研创作能力最富有灵感、激情与经历的时间段,也就是二十几到三十几岁,28岁刚好是巅峰中的战斗机,搞科研的绝佳时期,可以激励更多人在年轻时多拼搏。

难道允许巨无霸的企业25-26岁的副总裁,比如华为(李一男)、百度(李叫兽),就不允许大学有28岁的教授吗?

2.南方医科大学是一所广东重点大学,也非常不错了全国排名100多名。但相对而言,还不算我国的顶级全国重点大学,不是211,不是985,也没有入选双一流。以该女博士的科研论文水平,进入这个高校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倒是希望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清华、北大、中科院、社科院这些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能出现更多的年轻人才。

3.自古英雄出少年,年龄从来都不应该成为阻挡一个人晋升提拔的理由,有能力就应该破格录用,不要等白发苍苍走路都颤颤巍巍的时候,再给予足够的科研平台、资源与经费,那个时候,他们是有心有经验也无力了。

所以中美贸易战也给我们一个警醒,一定要重视科研,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顶级的专家人才,这就要求把那些有潜质的,从年轻时就重点培养,给予足够的空间。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自古英雄出少年!91年的美女当教授,当博导,很好啊!年轻有为,青年人之楷模。




现在这不是偶然现象,现在各行各业分外重视人才引进,大力引进人才,不惜重金。从城市建设到民营企业到大学小学,无不在引进高水平人才,这是社会带给我们正能量的引导。知识改变命运,各行各业的人们谁都有可能去创造神话,当然现在神话变成了现实。

现象背后就是对人才的渴求。从年初华为底薪80万引进高校毕业生、深圳90万底薪招聘小学教师,包括城市用落户补贴政策“抢人才”等等,现在的行业里不是缺会做的,而是缺少能做的足够好的,甚至在国际上有更强的竞争力的。尤其在科研、教育领域,一个好的导师能带动一个更先进的科研项目,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要发展要人才怎么能不重视这些真正的人才呢。

这样的人才给多少钱都不过分。北京大学博士、优秀学术骨干、“2015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5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奖,这些金灿灿的荣誉代表着对祖国科学事业的贡献。推动科学进步就是推动社会进步。论年龄她是90后,论贡献她是我们应该尊重的科学家。

让孩子好好学习才是正途。在新时期教育又被提上更高的高度,教师的待遇逐年提高,教育行业面对的问题也逐步改进,尊师重教之风会越来越被推崇。前些年教育曾一度使人产生怀疑,“大学毕业就是失业”,“清华毕业的学生去卖猪肉”等等。相信社会在快速的发展中,人才资源的分配会越来越合理,能更好地人尽其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展现给有实力的年轻人。

李琳教授的现象带给人们惊讶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对于教育未来的渴望,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学校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进入社会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相信也会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年轻有为的教授出现。

解读教育现象,获取学校资讯,欢迎关注@小山艺,谢谢!




90后的这群大学生或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是在负面新闻的衬托下让我们对他们有了一个片面的认识。

人类在发展,问一下70后怎么来看待我们80后,跟我们看待90后来说会有一点点的差距。也许因为90后生活的时代比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杂乱,接触的东西更新潮,造就了他们的个性更为开放,个性更为自我,更注重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作为80后应该给予他们理解,用他们的眼光来看我们,或许会说我们老土没新意,也许这就是隔阂。所以对待90后我们要有一种可以理解的意识,不去强求,但必须给以指导,因为”树不髡的话,长起来也不像话“。




没什么可以惊讶的,只要有才华,能胜任有成果,有的年轻人比所谓的“院士”更有新成果,而不是抄袭或者利用学生,我倒是感觉年轻化好,年轻人有魄力有体力有创新思维,比“老油条”强百倍!!!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