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隔辈教育孩子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如何解决?

2023-06-19 12:16:31 条浏览

隔辈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就是对孩子的溺爱问题。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17年,同时近三年钻研家庭教育的教育人,我想谈谈我的浅见。

我的家庭就是和父母一起住,我有一个9岁的女儿。由于父母已经退休,基本生活的全部就是照顾我们一家三口。所以,我所处的环境应该是比较贴近您提的问题。

一、大部分的家庭存在隔辈溺爱孩子的现象。

原生家庭由于父母当时年轻气盛,同时在双职工的情况下,对待孩子的耐心和关爱要少一些。不过当老人们退休回家,从行为层面到心理层面都属于空闲失落阶段,所以把隔辈孩子的照顾当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年龄偏大,性格与年轻时相比也平和许多,所以对待孙子或者孙女的态度明显要比当年对儿子和女儿要耐心许多,甚至是过渡的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

二、对于父母对隔辈孩子的态度,应该耐心沟通并正确引导。

孩子对待家长的反馈,更多的还是看重自己父母的态度,所以只要年轻的家长注意一下孩子平时的表现,而不是当甩手掌柜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等老人照顾,自己还沾沾自喜,问题就可以解决。家长应该在心理层面与孩子做好沟通,同时与老人做好交流,从孩子未来成长的角度,自立自强才是孩子成熟长大的标志,老人表现的关爱,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一味地对孩子妥协退让,古语云:惯子如杀子,就是这个道理。

三、行动上做好监督,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已做。

很多老人帮着孩子背书包,拿这拿那。其实很多事情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就应该从最小的事情做起,比如:背书包、穿衣服、剪指甲等等。以小学生为例完成以上行为完全没有问题。跟孩子沟通好,哪些事情需要他自己完成,家长在一旁监督,要耐心的指导,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大人代劳,很多老人和父母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帮孩子做了许多本应该是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认为许多事情等孩子长大了就自然能掌握了。我身边就有一个案例:已经上大学的孩子不会把暖壶里的热水倒入凉水杯,就是因为从小到大都是大人怕孩子被热水烫伤而从来没有让孩子自己倒过热水。

其实不仅是隔辈教育,许多家长都存在溺爱问题,主要表现就是一味地满足无理要求,过度的代劳本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其实家长的这些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丧失,失去自理能力,无法独立走向社会。




隔辈人长辈大多数吃过很多苦,不会溺爱孩子,他们会让孩子独立完成很多事情,会给孩子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但也有的隔辈人对孩子过于溺爱,纵容孩子缺点,会造成孩子骄生惯养,另外有的隔辈人与孩子有代沟,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要想改进,就需要老人们不要溺爱孩子,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就让他独立去做,同时还要向家庭教育做的较好的年轻的家长们学习经验,以便将孩子带好。




问题1:零食的习惯上

老人在孩子的需求上大多都是有求必应,孩子想吃什么零食甜食等老人都是想方设法的满足缺少节制。

解决办法:

做父母的跟老人耐心沟通,孩子吃多了零食对孩子并没有好处,可以给孩子买但是不要没有节制,这样反而让孩子耽误吃正餐,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发育。

问题2:购买东西上

老人都喜欢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这个也是老人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的方式。

解决办法:

做父母的跟老人同样需要耐心沟通,不能直接制止这种行为;可以让老人买一些更实际的东西,益智玩具等,引导老人给孩子买的东西更实用。

问题3:吃饭上

不少老人对孩子吃饭上都是非常忍让放纵,导致孩子吃正餐不及时或吃饭挑食,做父母的非常着急而没法解决。

解决办法:

可以引导老人,孩子发育时期什么都要吃的,如果只是吃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育,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长;老人也会理解的。

问题4: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

老人孩子的爱,让他们有时候会没有节制,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也不会过于着急或者引导,而是放纵,没有硬性的原则。

解决办法:

要理解老人的心情,他们只是为了跟孩子感情更好而已,方式不恰当;要跟老人好好沟通,孩子还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家长来引导,如果养成这个不好的习惯对孩子来说非常不利。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隔辈教育孩子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如何解决?

中国现在的问题孩子很多,任性,没有责任心,不懂感恩,自以为是,交往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等等,有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孩子也很多,这些孩子痛苦,甚至不能坚持上学,还有的孩子年纪轻轻的得了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等等慢性病,老年病。

情况很严重,很大程度上和隔辈教育有关,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认为自己没事,为儿女分担负担,自己又是过来人,更懂孩子,担负起带孩子的任务,但他们经历过贫穷,怕孩子受屈,挨饿,没有节制的宠着孩子,没有底线,培养了这样有问题的孩子。

有的年轻父母图清净,追求享受,把孩子推给父母,这些人都需要学习育儿知识,如果实在没时间,隔辈带孩子也不是不可以,但要补课,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不能用老眼光对待孩子,要让孩子懂得节制,要有底线,要多鼓励孩子,做家务,参与家庭事务,这样才能培养出节制,懂得感恩,能力强的孩子。




正视缺憾,相机而行

如果说隔辈教育没有自身缺憾,没有难以掩盖的局限和无法回避的弊端,那肯定是自欺欺人;但如何打破局限,规避弊端,弥补缺憾又是现代教育难以绕开的既重要又现实的课题,因此,必须在这种两难选择中寻找到一些可行路径!

我是一名在乡村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的教师,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稳步推进,人口流动、迁徙以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背后带来的家庭观念、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等等诱因,让我们一直为由此产生的隔辈教育问题所困扰。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临隔辈教育的困境:

1.农村青壮年劳力务工的势头日益强劲,而其中绝大部分人员仍无法改变实质性身份,成为“城里人”,那么,他们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重任自然全部转嫁给留在乡村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隔辈教育现象比比皆是,已成为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

2.更年轻的夫妻就面临着更严竣的婚姻关系是否牢固是否持久的更大挑战。在本人最近年份带过的班级里,有过最极端的例子是,在一个仅有三十余名学生的班级里,父母离异家庭子女占到八人。试想,这些孩子除了忍受隔辈教育难以逃离的状态,而且,少数孩子还可能从记事开始,在后来成长的岁月里不仅无法拥有父母给予的完整亲情,甚至此生无法再见到自己亲生的父亲或者母亲。

3.随着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士一一教师年龄的增长,知识的陈旧,他们的学业教育,育人教育也开始存在隔辈教育类似的隐忧。

隔辈教育的缺憾、局限、弊端,以及由此而可能生发的风险:

缺憾:亲情的缺失无疑会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最痛苦的缺憾!尤其对于处在成长黄金期的小学学生!有孩子因为记忆中父母的初次远离而几天几夜呆呆傻傻;有孩子因为父母的再次远离而一病不起,多日缺课;有大一点的孩子看到父母远离紧紧追随父母乘坐的车辆跑出几里地,直至浑身瘫软!可见,再细致、用心的老人,即便付出全部心血,也无法替代父母对于子女的血脉亲情!

局限:隔辈教育的局限显而易见!老年人知识面的狭窄,思维方式的老化是一方面;他们的一味溺爱,无原则容忍是另一方面;而相对于有血缘关系的隔代亲人来说,更严重的是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如果他们也墨守陈规,不能从另一层面打破孩子在家庭中已形成的局限,那情况就会更加糟糕一些。

弊端:已有缺憾、加之局限,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弊端!亲情缺失,孩子容易抑郁或者暴燥,学习方面则直接表现为没有自我约束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没有责任感;而过于被溺爱的孩子则心理年龄滞后,生活能力欠缺!没有被更多现代教育理念、观点、方法漫染、熏陶的学生则表现为应有潜力未被启发或挖掘,缺乏探索精神,缺乏创造力。

风险:风险一词,表面看来有些言辞过激,但如果听之任之,以上三点中论及的缺陷就将扩大为风险,以至于无法规避!

那么,如何正视这一隔辈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有所突破,在困境中生发希望,在艰难中寻求出路?

1.正视现实。我曾亲耳聆听过一位教育部门领导在分析乡村教育困境时讲过的一番话,他说:现实就是这样,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活生生例子,无法逃避!唯有想办法,找点子,适应教育新状况,让这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才,这也是我们教育人面对的共同考题,必须回答好这份考卷!我觉得很有道理,现实就是这样,怎么办?坦然面对!

2.寻求突破。在隔辈抚养中长大的孩子既然坐到了你我的教室里,那么,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寻求突破就非常重要!教师俯下身子与他们成为朋友;教师心贴心地成为孩子的亲人;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力;教师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当然,家长学校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用教师的方法去引导家长掌握你的教育方法,让他们也学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

3.提升自我。作为教师,不断精进自我修养,修炼出一颗真心,一腔耐心,一份细心,打造自己成为道德高尚,业务练达,手法高明的教者,既有与时俱进的学识,又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方法,我想,隔辈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应该能一一化解。

4.社会关注。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无疑能汇聚最大的力量!当下,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问题也引发了社会上全方位,最热情的思考和支持。众人拾柴,群策群力,相信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说,这些办法适用于教师,那么,如果一个正在抚养着,教育着自己孙辈的长者,他们也这样不断寻求支持,不断改变教育方法,隔辈教育的缺陷一定会被有效弥补!

看看,如果我们都正视隔辈教育带来的缺憾,相机而行,妥善弥补,怎么还会有缺憾呢?

@青云计划@21世纪阅读@中国乡村美文




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爷爷奶奶辈要严格要求孩子,不能护犊子,宠孩子,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自立自理。老人家比较有耐心,也有童心,能和孙子辈玩在一起,只不过原则问题千万不要心软。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