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中国理想的人口规模是多少?

2023-07-23 11:03:32 条浏览

谢邀:中国最理想的人口规模为7亿为好,男女比例为1比1点2为佳。




人口我觉得还是越多越好。太阳底下都是华人多好啊!




别问这么深奥的问题,年龄结构和人口数量同等重要




隨着新疆西藏的开发,各方面素质提高,中国人口在拾伍亿比较合理。




提出这个问题时有多少人就是最理想的人口规模!




中国的理想人口应该在13亿左右,太少的话不足以支撑国家发展,太多的人口也不利于发展!




我个人认为:在年龄结构合理的情况下我国人口最理想的状态是6—8亿。我国平均资源是比较少的,位于世界100位以后。这也是我国买什么涨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买铁矿石,结果铁矿山涨到天上去了,买玉米、大豆,结果也大涨。我国科技还不发达,加之房地产价格位居世界第一,竟而导致成本上升,很多企业都迁往东南亚和印度去了,结果导致很好人失业。我国还有6亿人月平均收入不到1000元。




以目前的科技学平,五亿足矣。但下降过程中会破坏人囗结构,既人囗老令化问题。这个问题无汁迴避,几十年的高生育是隐形债务,在享受人囗红利之后,是要偿还的。规律不可违,趋势档不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过去老话,现如今高科技这话也过时了,现中国人口应控制在十亿是最好的,因为人太多了老龄化就来了,在过二十年老龄化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当初限制人口是怕不限制会到20亿。现在就算鼓励生育过50年还是会降到7亿。降的太快。




关于理想的人口规模,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7亿,也有的说是4亿,甚至有的说是二十几亿,不知道他们的统计依据是什么,总之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这里问到理想的人口规模,那这里的理想具体指什么呢?

如果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那当然是人口越多越好,尤其是年轻的人口。

人口多了,工厂就不会再出现招工难的问题,去劳务市场也更容易找到质优价廉的服务。。。。。。。

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盛,平均分配到个人身上的资源就会减少,而个人为了生存就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当然,如果我们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和合理的分配制度,情况会好一些,但现在可能还不行。

生产的价值是多了,但这样的生活是大多数人想要的吗?

我不知道理想的人口数量应该是多少,但肯定是要少于现在的数量。

在我看来,理想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让绝大多数人体面而有尊严的活着,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每天就疲于奔命,苟延残喘。




这个问题非专业人士很难回答,但我感觉这个不应该是绝对的,比方说现在的人口就比较多了,但是人口的结构还是很不合理的,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如果再继续限制人口的增长,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说人口到底是多少,应该是相对的。




要是农业化社会,人口12亿都嫌多……自古封建王朝,一旦人口超过一亿,就是土地不足以养活人口,社会动乱,清朝随着美洲作物而例外,但人口4-5亿也是极限了……

但要是工业化,现代化社会,自然是人口资源越多越好……现在社会人口资源不仅不是负担,而是宝贵的资源……

按日本人口密度来算,中国人口起码也得20多亿吧,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狭窄的东方平原,和东南沿海,日本他们百分之70的土地都是不能住人的森林,人口主要集中在东京和濑户内海一带,但这并不影响日本的发达……

日本资源及其贫乏,但是庞大的人口并没有让日本变穷,反而是日本经济旺盛的决定条件,日本正是由于人口多,才会有庞大消费市场,发达的制造业,精密的行业细分……gdp才能在世上排行第二……

不仅如此,所有发达国家都是人口资源庞大的国家,比如德国,法国,当然也有少数资源庞大人口稀少的发达国家,但这些国家普遍制造业和工业并不算发达,比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在国际上地位也并不是太高,gdp排行更是无所谓……

但日本也有缺陷,就是农产品太贵,这可能是日本人口多的唯一缺点吧……

现在日本千方百计的让人民生孩子,就是为日本经济长远考虑……

看看我们的邻居,我们应该了解,中国一定要多生孩子……




我们的国土面积和美国加拿大差别不大,人口总量如果是现在的一半应该最合适。人均资源占比多一倍,市场活力照样有,国家负担大幅减轻,可以轻松实现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人人得到养老保障……好处太多了!




人口的多少应该顺其自然。有些人怕人口多,是思维狭窄。如果中国人多了,尽可以放到外国去。让中国人走向世界,不好吗?




20亿,没有20亿不足以长期支撑中国为世界第一强国。最低也要有10亿。汉族人口至少要占比90%以上。




中国理想的人口规模是十八亿人口,男女比例1:1,70岁以上老年人、60至69岁的老年年轻人、35岁至59岁的中年人,18岁至34岁青年人,1至17岁的少年儿童比例:1:1:3:2: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这个问题出的很有现实意义,中国土地可以生存多少人适合?而且这些人可以比较舒适的生活?估计最多就是四亿人左右。

历史上我国在人口问题上走过弯路,五十年代什么都是学习苏联,搞人多力量大,忘记人多需要衣食住行。八十年代初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到了现在我国人口有14.1亿,平均年龄38.8岁。

如果说中国可以养活多少人,估计可以生活四十亿人,可是这么多人不可能生活有质量,印度国土面积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也是十四亿人,可是印度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生存环境恶劣。

我国十四亿人人均GDP处于世界中下游,如果赶上发达国家是很艰巨的任务,需要中国现在庞大的经济总量再翻三倍,就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

美国的土地与中国相当,可是美国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不错,适合人居的土地面积高于中国很多,美国现在人口3.4亿,是世界第一高度发达国家。与美国比较可是说明我国的人口如果也是3.4亿,人均GDP就是4万多美元了,那么我国早就是发达国家了。从经济发展看中国3-4亿人最理想。

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是重要的标准,同时人口结构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国家老龄化严重,全国一半以上都是老人,意味着亡国灭种,所以人口结构必须体现,未成年人最多,劳动人口其次,老年人最少的良性循环,生育率超过2.1,就是平均一对夫妻生育2.1个孩子,才是科学理想的目标。




中国人口的理想规模是7亿人。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遍观点认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多了国家实在养不起了,于是我们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然而近几年,随着出生率的下降,我们发现车间招不到人了,于是又开始呼吁,放开生育管制,鼓励生育。

仅仅过了几十年,却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我们该相信哪一种呢?今天如果你说限制人口,肯定会招来一众批评声,很显然,鼓励生育是主旋律。可是我们仔细思考下,人口减少真的是坏事吗?如果人口减少真的是坏事,那么当初又为何获得一致性认同呢?

当初为何要限制人口?

最早开始大规模讨论限制人口的是在1955年7月份,马寅初提交了一份《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从1953年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人口年增长率是20%,也就是说到了2000年,人口将迅速突破26亿,由于人多地少,中国将会面临吃不上饭的危险。

当时国内人口突破6亿人,人均耕地面积不及3亩,要知道当时亩产只有239公斤,到了1996年才突破400公斤。按照《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推算,1950年我国人均粮食消耗量是250公斤,到了2000年,接近500公斤,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粮食会面临不够吃的问题。

这就是产生人口焦虑的主要原因,后来胡宝生、宋健、田雪原等专家认为,我们国家的人口最好控制在7亿左右,田雪原在1981年给出了一个公式,即:工业劳动人数=工业固定资产/工业技术装备程度。按照当时工业发展速度,到2080年人口最好都不要超过7个亿,否则就会导致很多人没有工作,工业也发展不上去。

当然田雪原的论证过程是有问题的,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工业固定投资年平均增速为19.6,远超过他在1981年时候的假设5.5%-6%。虽然论证过程有问题,但是他的理论模型是没有问题的,那就是工业劳动人口数量与工业固定资产成正比的。

我们现在去看德国,他们产业工人的待遇与我们国家有天壤之别。如果你现在去德国大众车间工作,薪水在5000欧元以上,大概是3.8万元/月,而且每年只工作187天,除了双休日之、法定假期之外,还有一个多月的带薪假期。德国人口约八千多万,其中有超过1/3从事工业生产制造业,大部分人从事汽车制造、机械生产、电子产品生产等,另外采矿、木材、畜牧也解决了大部分的就业,所以在德国没有出现国内这种严重的“内卷”,大家一拥而上去考公务员。

这就是工业人口数量与工业固定资产适配的结果,人均工业产值在5万欧元,百姓们的生活是最舒服的。而那些常说“人口红利消失,鼓励生育”的专家们没有看到,所谓的“人口红利”其实是生产线的牺牲品。

过去由于“人口红利”,工业企业毫不在乎招人问题,只要招聘广告贴在门口,就会有大批年轻人过来应聘。几年前,我去东莞,看到一则招聘保安的广告:退伍军人、高中学历、会打篮球、180cm...我十分好奇,进去一看有上百名应聘这一职位。一个不到上千人的电子厂,招聘保安都要这么高的门槛,更不用说那些产业工人了,可以说无限量供应。

“人口红利”也就意味着工厂有恃无恐,这活你不干,总有人干,走了一批,还有一批,能够迅速补上。“招工难”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迅速由东部沿海蔓延到中西部地区。

现在媒体一直讨伐富士康“血汗工厂”,可是富士康在郑州是最佳雇主之一。虽然在富士康会经常加班,但是会遵照劳动合同,给你加班费,最重要的是按时发工资。

别看按时发工资这么简单的要求,郑州很多企业都做不到。我过去在某大型企业招聘几个技术人员,应聘人员上来就问:“能按时发高工资不?”我当时就很好奇,按时发工资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吗?后来一打听吓一跳,郑州大部分企业都做不到按时发工资,除此之外,双休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无偿加班了,有些变态老板,没事也让你呆着,否则对不起他的那点薪水。

从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河南人口0.99亿,全国排名第三,而省会郑州在全国GDP排名当中位列15名,这也是富士康来郑州的原因:巨大的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人才的“内卷”,从最新河南人事考试网看,2020年公务员考试竞争比最高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674个人竞争一个岗位,这还是通过资格审查的比例,血腥程度可见一斑。

回到田雪原老师的模型,我们看全国人均工业产值最高的城市排名,你永远想不到克拉玛依排在第二名,克拉玛依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吨,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业聚集区,然而总人口不到50万,但是人口与工业匹配得非常好,绝对不会出现600多人抢一个公务员岗位的情况。

工业和人口数量相匹配,就不会出现滥用人力资源的情况

过去我们常把工业革命归因于瓦特蒸汽机等科技的进步,其实蒸汽机源于公元1世纪的汽转球,这项技术早就存在了。转机来到14世纪,黑死病导致欧洲大陆人口减少2500万,近1/3人口就这么消失了,这也进一步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从而才让蒸汽机这样的昂贵机器才得以大面积使用。

几百年后的1680年,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人工成本只有英国的1/3,大量的妇女在家中就完成了织布、纺纱。如果不是机器纺出来的纱,丝细,韧性高,蒸汽机依然不会引进到中国,因为这些妇女几乎零成本。

近些年,我们国家一直倡导智能制造,希望广大企业通过机器升级换代,来实现产业升级。可是我在与广大企业主沟通的时候,他们其实更在意成本,如果机器的更新换代,不能覆盖2-3年内的人工成本,那么这门生意就是不划算的,即使有巨额补贴也不愿意去做。

近些年选择做自动化的企业越来越多,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招不到人。大量的年轻人不愿意来到日复一日的流水线上,像我从事的工厂,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烟尘充斥着整个车间,时间久了,就会患上尘肺病,即使戴上防尘口罩,依然挡不住大量的粉尘。试问这样的车间,你还希望自己的孩子接你班吗?

所以也不怪大量年轻人不愿来工厂上班,这种违背人性的劳作方式,消耗的只有个人青春。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人口的质量,让更多年轻人从事脑力相关的工作,而不是恶劣环境下,机械重复劳作的工作。

人口减少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

从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东三省在近10年间流失人口出超过1000万,可是我在黑龙江却看到另外一番景象,随着人口大量流失,土地越来越集中。过去每人只能分到4亩地,一个家庭也就十几亩地,可是随着众多人口外迁,留在本地每个家庭能够分到上百亩土地。如果按照现在每亩收益1300元计算,每个家庭能够获得13万元的收入,和外出务工能够达到均衡。

东三省是国内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城镇化加速,大量人口流向城市,留在农村当中的收入也会大幅提高。拿我生活的小乡村为例,我们村前有条沙河,这条沙河每年可以生产上百吨沙子,随着村人口减少,每个家庭分红也大比例提高了。

现在生育率大幅减低,于是很多专家开始呼吁要鼓励生育,包括孕期保健补助、住院分娩补助、托育津贴、教育津贴、家庭个税抵扣、以及对不符合交个税标准的低收入人群实行直接经济补贴等。

然而在“内卷”如此严重的境况下,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再来受苦。当然我们也不用担心,按照联合国测算,未来到2100年,我国人口将萎缩至7.5亿人,届时工业和人口相互匹配,人力也不再被浪费,当大家都过上富足生活的时候,生育率自然也会提升上来。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