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你们觉得中国应试教育是否有一定的好处,而不是全盘输给西方?

2023-06-17 16:51:09 条浏览

应试就像练习弯道技术,使用高效,但只掌握弯道技术,也不能保证跑过别人,得有身体、有直道技术,有起跑、有冲刺等等一系列能力。

考试是一个检验的工具,目前来看,它具有客观性和可评价性。所以考试是个好方法。

应试是为了考试而准备。其中包括学习考点,考试技巧、心理准备等。这一套方法是我们将来应付挑战的较为成熟的打法,挺好,实用性强,类似于弯道技术,事半功倍。

但弯道只是人生赛道中的一段路程,跑完了还有直道,还有最后一公里,这都需要掌握。




《高考,从固定制走向自选制》

郝峰涛(2019.9.10)

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性,促使高考变成了新式科举,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发展,还是优科(优势)发展?

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优科专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各有未知的兴趣和天赋,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就会选择“优势中心发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为核心,带动相关或相近方面的学习,而强制性全科发展是以大量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兴趣和天赋一块埋葬。

二,学习是“从外到内”的灌输,还是“由内到外”的觉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进行“从外到内”的填鸭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谁能理解孩子“由内到外”觉醒的渴望呢?学习的本质是:三分知识,七分非知识;三分看的见,七分看不见;三分学习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导,七分靠自我觉醒。学习的原力在于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引导,而教育只是一种辅助孩子成长的手段。过度的知识教育就是“拔苗助长”,反而会延迟、扼杀孩子“由内到外”的觉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还是无差别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强势灌输的幌子,毕竟我们连自己有什么才能都不清楚,岂能妄议孩子有什么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态度让孩子在“自然世界、社会人文和无差别学科”中无差别学习,以宽容之态让学孩子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

四,高考是“指挥棒”,能否从固定制走向自选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语数外+文理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自选制既可维护高考公平,也可保护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性,正在侵蚀着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致谢:

若您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助力!




所谓“应试教育”就是要考试!这与中国的国情有关!中国自古就拼考试论英雄!再者中国人口众多!不考试撒不出人才!当然学习好的喜欢考试!大多数学习成绩差的反对考试!但这些基本都是书本上的东西!有些还是比较有年头的知识!现在的科学飞速发展!有好多的科技知识与技能需要加入到课程里!考试不光要考书本知识,也要考技能,也就是动手能力!我不知西方是怎么个教育




首先,中,西教育的有关‘双方’从未有过就‘教法,教式’的,‘竞赛’性的,‘比赛’意思,及约定。所以两方并无此项‘输赢’论。至于何人将此作‘输赢’论,那是其人在有关两方并无其‘赛’的前提下,所幻构,所‘拼凑’的‘互怼赛‘。其’输赢’之‘标的’,裁判,也就只能是单方面或个体性,的虚设,臆断。关于’本国‘是应式型教育,则大致可说是这样的。但‘此式’之存在,并不是因为‘应怼’任何‘它方’而抉择,而应用的‘教法’。此‘教法’之‘长短’,则似为,既有其长也有其短。具体’短长‘在此不论。但总归是我们的‘自主性教法’,并非‘应怼’‘它方‘之‘教式’。其’输赢‘也只能是我们’自标,自判‘,自获’。再者,如将我们的此‘教法’,与‘西教’?作对比性研究,则是可以的。至于其‘孰优孰劣’,亦不在此论。再及,所谓‘西式教’,其主要特征大致是,不以既定的‘教科书’之标准,作学生的‘总肯否’。其对学生的‘教‘不仅是重‘科智’之教的,同时也是重视’人文情怀’……等非‘功利’性之教的。其对学生的赏识,评价,取舍,亦是不以‘教标’为’唯标’的。




很多人都认为“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中高考是最公平的。我认为“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试方法恰恰是最不公平的。应该对不同人才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这才是公平的。

先看一个杜撰的例子:动物王国选拔赛,考核“飞翔、游泳与奔跑”,对所有动物都是这样考试。

考试结果是:

飞翔:雄鹰100分,鸭子30分,骏马和鱼得0分。

游泳:鱼100分,鸭子60分,骏马与雄鹰得0分。

奔跑:骏马100分,鸭子30分,鱼和雄鹰得0分。

总分结果:鸭子120分,雄鹰、骏马和鱼各得100分。

鸭子优秀,脱颖而出。

这种考试,对哪个动物(参赛者)公平?

考试面太宽,就是在培养考试机器,把孩子逼成通才(三流人才),压抑天才和专才。

这种考试方法,对我们急需的人才——天才与专才——公平吗?

延伸——

天才是在某个领域拓展知识空间的人才。

专才是把天才的发现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

通才只是运用最先进的生产力创造财富的人才。

庸才是那些只能在简单执行层面做具体工作的人才。

最末一等是蠢才。




在现在的中国,应试教育不是有一定好处,而是有绝大好处,可以说,没应试就没教育,这并非危言耸听,也正因为有这种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才是最棒的!




谢谢邀请。

应试教育既然存在多年,尽管颇为大家所诟病,当然有一些适宜它存在的理由。

应试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公平。莫言说过:高考很坏,没有高考更坏。这句话既形象地说明了应试教育制度的弊端,又说明了应试教育现阶段存在的价值。单说应试教育的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目前的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方式

随着国家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高考在学籍、报名、考试、录取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登记、审查和监管制度,可以说是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高考成了破除年龄、婚否、出身限制,尤其是寒门学子逆转命运的重要机会甚至是唯一机会。对于有志实现梦想、追求更高的青少年来说,高考提供的是一个公平公正、不论其他什么财富、背景等因素的绝好机会。

二是通过考试录取人才有力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为我国选拔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而且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反过来又促进了公民素质的大幅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恢复高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培养造就了大批有用人才,使得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的发展正在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转变。

三是高考制度也使广大青少年经历了一场有意义的磨炼

尽管“应试教育”给青少年增加了学习及心理压力,但是从另一个层面看,也有其积极意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劝学的名句,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在十年寒窗苦读中,为了理想勤学苦练,奋力拼搏,造就了他们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为其今后人生的发展积累了精神财富。

当然,我国的素质教育也在逐步推进,考试选拔人才的标准、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希望将来的高考真正体现科学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以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董伯育心,分享科学教子方法,解决家庭教育困惑。欢迎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温馨提示